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交叉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热点,但目前我国交叉学科相关制度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对交叉学科的内涵并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科学认识,相关概念仍然混乱。交叉学科的识别、判断与评价面临着诸多挑战。本研究从界定交叉学科的内涵以及分析其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入手,形成对交叉学科的科学认识。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和《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等学科建设标准的分析,梳理概括出学科设置应具备的内外特征和价值属性,以及交叉学科判断与评价的四维依据:创生模式、外在特征、内在属性、社会价值。结合交叉学科的发展演变规律,提出“历时与共时相统一”的评价理念,以及依据交叉学科的不同创生模式分类评价和依据交叉学科发展过程分阶段评价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管理的兴起:新动能、新特征与新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史追踪,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兴起的原因和过程,认为改革开放是供应链管理兴起的外部压力,经济、社会、技术发展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内生动力,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新动能。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了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内涵、功能、构成以及供应链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深入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新特征。通过学科发展评估,认为建立供应链管理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从学科设置目的、学科定义、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学科层次、学科结构、学科属性、学科分类、学科框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供应链管理新学科的具体设想。最后,提出了利用供应链管理的新特征开发供应链管理新动能、构建供应链管理新学科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可以丰富人们对供应链管理本质特征的认识,对改善供应链管理、构建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及学科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机械化指标体系的准确设置和正确运用将有助于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便于使用同一的计量尺度计算和分析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效果 ,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对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属性、功能以及量化标准的理论研究与分析 ,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知识管理不仅具有过程属性,而且具有能力内涵。通过对知识管理的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知识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核心知识整合和流程化管理,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知识管理能力要素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知识管理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知识管理战略导入过程分为战略导入、战略行动、战略成果三个部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分为整体效果评价法和单因素效果评价法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可以评价各因素对知识管理战略整体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探讨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农村概念,并分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为了考挂和谐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基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构建了评价和谐新农村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步骤。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THE、QS、U.S.News和软科“四大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发现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具有共性特征:在指标内涵上强调论文产出,突出高影响力;在权重分配上强调学科分类,突出学科差异化;在评价形式上强调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在最新动向上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明确国际学科评价关注点的基础上,考察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软科世界学科排名中的表现,结果发现:上榜总量较多且逐年上升,但名次分布靠后;工学领域表现强势,社会科学领域表现欠佳;论文数量与影响力具备竞争实力,但卓越科研、国际化水平相对落后。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未来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发展适度综合化、科研产出注重高质化、学科建设突出国际化、学科评价强调多元化和学科建设遵循本土化等方面进一步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7.
中国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图书发行业的发展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必须结合全社会的发展目标进行.文章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基本属性及其对图书发行业的基本要求,在分析小康社会图书发行业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康社会图书发行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的视角,提出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构建的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综合评价系统涵盖:资源竞争力子系统、需求竞争力子系统、环境竞争力子系统以及管理竞争力子系统等四个主要方面,共19项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进而利用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了指标体系权值并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熵权”概念,运用属性相关分析方法剔除与选择期望不相关或弱相关的特征属性(即评价指标),建立一套动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值法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差异性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综合专家评价意见进行修正得到综合权重,提出了供应商选择多层次熵权综合评价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衡量指标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用以评价山东省近年来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而指出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管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方法和实践操作与技术管理实务入手可正确认识和把握技术管理学科体系相关问题.当前技术管理主要集中于知识管理、技术战略与技术创新领域;技术管理学科建设的主题可归纳为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以及技术管理实务的规范化等.目前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研究主要包括“技术经济”和“技术管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进行分拆和改造,但技术经济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与体系;不应错将工程经济问题附会在技术经济学科上,或将技术的经济问题与技术的管理问题混为一谈,因为无论是技术经济及管理还是工程经济及技术管理都不是连贯一体的合理学科.  相似文献   

12.
学科观是指导高校学科发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科观不同导致许多高校在学科发展实践中行为各异。学科应以知识为核心,并且推动知识的发展和创新;学者是学科创生和发展的关键;学科的生成应遵循自身规律。高校学科发展应该从树立正确的学科观、营造学科"生态环境"和构建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神经管理学的概念自我国学者2006年提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引起全球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对现代管理学及其他各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神经管理学的学科发展概况作了分析,从学科发展的生态学机制阐述了神经管理学的学科发展模式及其主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以神经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生态链和以管理问题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链为基础来促进上述学科的发展.分析了管理问题的不同研究目标层次,将上述研究目标划分为从发现事物的新现象、新特征到提出对事物变化进行管理的新理论与方法等四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目标给出了神经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从总体上归纳了对神经管理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问题,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阐述了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发展相结合的必要性,指出了高校院(系)党支部应该对教师从政治上鼓励,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等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党支部和学科建设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流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双一流”政策实施背景下,国家意图以重点投入、竞争分配的非均衡政策来实现部分学科的优先发展,但却使得我国学科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当前,非均衡发展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导逻辑,深刻影响和形塑着学科的建设过程和形态,其逻辑的局限性以及非均衡政策工具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动力的失衡、评价机制与学科内在目标的失衡、等级排序与学科应有定位的失衡等问题。协调发展理论认为,推进“非均衡”与“均衡”的协调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归宿。应通过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评价机制和创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林类院校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科建设问题的概念性界定与讨论,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生态学观点和系统科学角度对学科发展趋势进行审视,对农林类院校学科建设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需求,认为以人为本,凝聚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强化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融合的力度,建立学科“特区”应是农林类院校的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为例,映证作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科的大学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一个以学科为核心的学术组织。学科组织发挥着与大学相似的功能,学术权威体现着学科组织的权力性质。学科的分化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必定会对学科组织、大学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组织结构应根据发展需要做出相应的调适,将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到学科。  相似文献   

19.
以ESI体系中22个学科和我国"双一流"建设中108个一流学科的匹配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类学原理,采用学科映射表等方法创造性地将二者相对应,试图打通中外两套评价体系因学科分类不匹配而导致的评价隔阂.文章首先论述了学科国际评估是"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及其重要意义.其次,明确指出了ESI学科分类的三个特点及不足,即论文分类基于期刊,而学科分类则偏重自然科学;学科设置粗细不一,分类不尽完善;以大学科设置类别,不利于专业机构和院系评价等.然后,重点研究了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办法,包括匹配路径、匹配方法等,除了采用学科映射表匹配之外,还创新性地采用期刊分布、文章分布、中国文章分布和中国第一作者文章分布等四个指标进行最后的匹配.最后,对匹配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得出三点规律性的结论:(1)绝大多数一流学科可以匹配到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主要ESI学科;(2)中国学者的发文倾向性决定次要ESI对应学科;(3)"自定"一流学科的匹配与某些学科出现重复.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上解决了我国的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中的"瓶颈"问题,为构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结合的世界一流学科的评价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学科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学院应根据各学科发展的特点,以规范行为、建立秩序、营造环境、提高效率,充分挖掘人的最大潜能为基本目标,将宏观管理与微观控制相结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加强学科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团结、进取、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