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晚明时代家庭知识女性和非家庭知识女性分别生活在两种界限分明的生存空间中,前者公共空间私人化,后者私人空间公共化,尤其是后者,对非家庭知识女性产生极大影响。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市井、青楼等公共场合和官吏、士风、市民口味等与非家庭知识女性生活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有其特殊的生成背景,这些背景和生存空间一起,对晚明这些知识女性的文学修养、艺术才华、气质韵味、价值理念产生着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史料的搜集与研究,采用归纳、分析等方法,从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演剧史诸角度,探讨晚明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及其戏曲史意义,认为:晚明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的兴盛是晚明戏曲繁荣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晚明文人特有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追求.拍曲制乐、调教家伶、顾曲赏剧乃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文人园林社集或闲常的社交雅聚亦往往附带演戏唱曲.作为文人文化的具体表现,晚明文人颇为频繁的园林观演剧活动既是其生活情趣与艺术才华的显现,对于戏曲的发展亦有着丰富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明社会的剧烈变动极大影响了当时女性的家庭角色与社会地位,园林空间恰巧成为体现自由与禁锢的窗口.以仕宦家庭女性及名妓阶层为代表,前者受限于传统道德多居于家宅,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生活趣味,并通过各类特色景观要素与做法为园林空间融入女性化审美风格;后者则通过趋近文人的审美倾向而维持社会身份,营造清雅的生活环境,同时广泛...  相似文献   

4.
晚明的山人群体,是在晚明旅游大潮中出现的新社会团体,他们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又要有广泛的旅游实践,通过传播旅游文化,获得权贵的认可,以谋得衣食之资。这一新群体的出现,既是晚明群游风尚的需要,又是群游队伍的重要组成。山人阶层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晚明旅游的内容,为旅游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其游走权门的团体特征,亦使之获致了较差的社会风评。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才女文化的发达,不仅给文坛注入了活力,也为男性文人创作佳人故事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叶宪祖《鸾鎞记》不仅成为晚明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生活的艺术剪影,而且在明末演出亦颇受欢迎,直到清初还在搬演,舞台影响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茶饮与园林在许多层面都有共通之处.古代文人的饮茶生活对园林空间的构筑与功能带来直接影响.本文从晚明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入手,以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茶书、文人小品、日记为据,分析了长物集群的晚明文人市隐生活中,普遍的尚茶之风对于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的作用与影响,揭示了晚明文人茶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戏曲的阅读评点时有出现,但是由于传统女性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评点只在闺阁之中传播,很难进入公众视野。晚明到清初,女性对《牡丹亭》等戏曲的评点只在家庭亲友之间流传,属于小众传播。清初随着女性文学的出版、职业女作家的出现,女性戏曲评点开始以大众出版的方式传播,而序评的出版使女性戏曲阅读体验从私密的闺房走向广阔的公众领域。  相似文献   

8.
晚明闺阁曲家群体形成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女性曲家的构成由元曲中清一色的风尘女子,一变而为风尘女子与闺阁女子并存的新局面,尤其在晚明还形成了一个闺阁曲家群体。这个新的曲家群体的形成,其原因在于:首先是随着理学思想约束的松动,使闺阁女性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并且能较为自由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其次是晚明浓厚的曲学氛围为闺阁女性习染词曲提供了良好条件;再次是家庭成员的影响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最后是曲文学自身题材内容的变化使闺阁女性容易对其产生亲和感。  相似文献   

9.
萌芽于晚明的货币经济造成儒家社会秩序的松动乃至性别秩序的混乱,思想界出现以李贽为代表的异端,文人追求个性解放、推崇性灵文学,由此女性文人的作品和价值受到推崇。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看明清思潮对当时女性文人创作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读书、藏书和著述缘于家学。藏书既是一门学问,更是做学问的基础。私人藏书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传播历史文化和保存祖先文化遗产中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基于现今私人藏书的意图变换和图书馆加强古旧书管理的新规,部分藏书在流通与共享中受到限制,政府应鼓励私人将藏书捐献图书馆。继续弘扬光大私人藏书传统,对营造家庭书香氛围,重构书香飘逸的“精神家园”,建设阅读社会,百益而无一害。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女性地位近代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男权文化长期压制女性的身心发展,道德伦理的规制致使女性在封建社会处于无主体意识的客体地位,成为社会文化领域的旁观者.男性权利剥夺了女性评判自身的审美标准,女性成为证明男性存在的被压抑的社会符码,一种依附男性的失语群体.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女性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以视觉文化形式为主导的“美女经济”大行其道,女性再次沦为社会的消费商品.现代消费社会下女性应该冲破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融合消费文化的活力元素,追寻自身的人生价值,切实提高女性地位,扭转消费社会女性地位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写作界、出版界、批评界对“女性写作”的命名“热潮”主要表现为对女性写作出版物的命名、对女性写作群体的命名及对女性写作意义的命名。从近三十年来女性写作的“被命名”现象可以看出:在当代中国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中,男性依然把持着文化权力,女性写作遭遇被商品化的命运;但是另一方面,女性也正以自己的声音参与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女性写作的繁荣需要更加健康的文化批评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论晚明“世说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中晚明随何良俊《何氏语林》对其的模仿与研究过程中逐渐受到士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万历朝兴起了一股模仿《世说新语》进行创作的热潮。这些“世说体”文言小说体现了复古与革新、收罗广博与关注现实等特点,这与晚明政治黑暗,思想界反程朱理学的个性解放思潮及文人固有的文化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夏季鸟笼>中,主人公莎拉·班尼特试图寻找一条走向完整幸福生活的道路.周围女性的实例证明了看似光明的道路,实则前途曲折.尽管评论家赞扬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其处女作中展现了初出茅庐的象征主义者的才华,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却没有被发现.通过象征体系建立起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比较,揭示女性宿命的根源.根据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规律使生物物种更具竞争力.而在人类社会,只有那些符合体现男性意志的社会观念、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女性才会得到社会认可.女性努力保持"优雅状态"的同时,离幸福也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5.
晚明综合性通俗日用类书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其所包含的知识可以分为博雅、实用与消遣三大类,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不同版本的日用类书所含知识类型大体相同,但具体门类的编排差别很大,存在知识缺乏系统性、体例不严、编排随意、内容杂乱等问题。从晚明综合性通俗日用类书的内容特点和编排方式,可以观察其使用方式,除了以之指导生活实践之外,浏览式阅读以增长见闻也是一种重要的使用方式。通过阅读综合性通俗日用类书,晚明的大众读者得以窥探自身生活世界之外的广阔天地,进入其他阶层和群体的精神世界,接触与学习精英文化。晚明书商是综合性通俗日用类书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商业出版对晚明新型大众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独特的士林文化品格造就了独特的晚明文人,而他们情有独钟的小品文,恰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他们独特的心态.山水小品清新隽永,追求真趣,想象奇特,融俗于雅.闲适小品澹泊从容,富有闲情雅趣.追求闲适,是晚明文人崇佛向道、淡泊避世的一种方式,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一道人文风景,也是他们掩饰其内心失意和焦灼的自我安慰.香艳小品放荡不羁,纵情声色.打破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道德之后,晚明文人一反常态,恣意纵情声色.这与个性解放思想和"尊情说"的影响有关,也与文人士大夫根深蒂固的风流"雅好"不无关系.但无论如何,在他们放浪行骸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仍是一颗颗抱负不得施展的焦虑、困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21年陕西N县儿童生存与发展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家庭人口禀赋对中国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男性群体,家庭人口禀赋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强,子女年龄和配偶家务支持有正向影响,向父辈的家务支持有负向影响;家庭人口禀赋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效应在不同流动经历群体间存在差异,女性的近期流动和县外流动均会增加其劳动参与的概率,而配偶的流动距离则会负向降低其劳动参与的可能性。据此,释放性别红利、促进农村已婚女性参与劳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拓宽个体就业选择,从增强家庭人口禀赋着手,充分发挥配偶与社会力量,创新养老与抚幼方式,宣传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营造公平竞争的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18.
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是明末清初比较著名的女性诗群,她们除了在家族内部进行唱和之外,还与家族外部的女性文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社交性社团.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她们的作品得以生存、彰显并流传,男性文人和以男性为主导的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明清通俗小说对贤妻的塑造着重于才德与“妇功”,这既与时代社会文化状况和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相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沉重的物质、精神压力。通俗小说中的贤妻是明达识理、安常守分的“贤妇”;是敢于谏夫之过,使之改过从善的“诤妻”;也是辅助丈夫成就功名、兴旺家业的“智妇”。通俗小说家对贤妻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男性视角,也透露出晚明至清中叶知识分子面对科举功名时精神与心态的变化,即由无助与教化走向对科举文化的反思,而与之相应的“贤妻”也带有了“禄蠹”的象征意味,表征着文人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家庭阅读推广对于家庭成员,尤其对培养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家庭阅读,营造浓厚家庭阅读氛围,通过家庭阅读有效助推全民阅读,文章主要采取文献研究、个案研究与功能分析结合、经验总结和描述研究相结合等方法研究公共图书馆促进家庭阅读工作的不足与对策。从家庭阅读切入,阐述了家庭阅读的内涵与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同时,从更新家庭阅读理念、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充实家庭藏书资源、创新家庭阅读方式、建立图书馆对家庭阅读的指导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家庭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