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苏州就有"鱼米之乡"、"天堂之府"的美誉,"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典园林"的城市风貌,一定给到过苏州的朋友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而位于苏州南大门的吴中区,能以秀美的真山真水、留连忘返的太湖风光,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首批加入WTO旅游业对外开放突破的先行区。它坐落在天堂苏州的城西、美丽的太湖之滨。度假区秀山丽水, 相似文献
3.
吴新雷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1,38(1)
作为吴文化的结晶,昆曲自明代经魏良辅革新后,即以苏州为中心传播到南北各地,但始终以苏昆为正宗,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局面。在昆曲的剧本创作和演艺方面,也以苏州派及吴中的昆班为上乘。特别是“虎丘中秋曲会”,更显示了昆曲发展中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论苏州方言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言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92-96
本文阐述了苏州方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历史与特点,指出苏州话不仅渊源古老,而且典雅、复杂,并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一种"智慧"方言。它不仅在过去曾经为苏州地区的繁盛作出过贡献,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文化与苏州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丽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1-103
政治运行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并受到文化因素的诸多制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苏州的政治文化传统带有吴文化的鲜明特色,在当今苏州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应关注吴文化传统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陆晓波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136-137,140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得媒体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本土化”开始引起传媒人的重视。《苏州日报》为了体现“本土化”特色,以形象生动的新闻细节反映地方大事和政治经济成就,让本土的民生新闻成为亮点,关注本地文化及历史遗存,重视教育新闻的报道,使其呈现出吴文化的色彩,得到了同行与受众的肯定和欢迎。 相似文献
7.
汪碧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138-140
《苏州日报》是一份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报纸,其办报风格和版面设计,体现了鲜明的水乡文化特色和外柔内刚、精巧细腻的文化品格,与吴文化的艺术本质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陈长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将“苏州人”作为一个动态的文化概念 ,从历时性的纵向层面与共时性的横向截面 ,展示与剖析了苏州人的人文风貌及其文化包孕。文中认为 ,“水——园林——状元”这一脉落构成了塑就苏州人性格之文化背景的内在机制 ;“小、柔、雅、灵”则是其文化形态上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文中还从文化变迁的角度 ,探讨了苏州人性格之演化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10.
这是一幅天然趣成的水墨画卷;这是一首至纯至美的山水歌谣;这是一卷缠绵婉约的抒情长诗;这是一个宁静古朴的人间仙境;这里就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部、吴中区境内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 相似文献
11.
余乐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21):84-89
提起苏州。爱玩的人一定会兴致勃勃地说虎丘、拙政园、寒山寺,还有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爱吃的人。肯定会惦记观前街的麦芽粽子糖和得月楼的松鼠鳜鱼……不过真正的饕客。更愿意去苏州附近的东山岛。我们去时,东山岛上正是摘橘子的好时节。当地的老阿哥说橘子一直可以摘到12月。吃蟹的话,又不比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差多少。在那里包一... 相似文献
12.
孙勇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4)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是苏州自古以来城市街道系统的独特形态,河道与陆道一起形成街坊的边界,该格局至今尚存,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一形态的基础上,在分析苏州街道特色和历史街区特色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个反映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概念———苏州历史水街区,并对其独特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严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3):5-9
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属于北京师和南苏州的时代。明清时期苏州诗人群星灿烂,几乎占据了中国诗坛的半壁江山。在明清繁盛的市民文学中,吴地民歌是鲜活生动的一种样式,受到文人的喜爱。明清时期苏州园林鼎盛,对园林的各种记载描写也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文字精美,揭示出苏州园林构建人居环境艺术之美,显示出苏州城市文化中诱人魅力。苏州的戏剧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对明清文学和苏州城市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斌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94-99
依托苏州丰厚的城市文化资源,苏州电视剧文化景观逐步展现,如苏州制作的电视剧作品影响深远,苏州电视剧编剧队伍正在成长,主流传媒积极推动电视剧文化发展,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迅速成长,电视剧拍摄地全国知名。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内容制作缺乏城市个性,古代题材多于现代题材,剧作队伍有断档风险与结构失衡的缺憾,电视剧产业主体零散、产业意识薄弱、产业型态陈旧。鉴于此,应从内容创造、品牌创新、平台建构、人才支持四方面入手构建苏州特色电视剧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独立书店主要是基于文化市场人口细分和亚文化消费群体而独立存在的、经营某一特定领域文化产品的中小型民营实体书店,有连锁趋势,但统一有别;有产业趋势,但个性犹存。苏南地区文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苏州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详细地阐述了苏州独立书店运营的优劣利弊,并通过猫的天空之城案例之空间布局、书种组合、复合经营和暖心服务的文化营销之道,描述了苏州独立书店多元化营销化解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双重压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明清苏州名门才女群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庆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明清两代名门才女群似群星辉映出现于吴中,乃是历史与吴文化交汇的产物。幼学家传、延师习文、父辈的精心教养使苏州名门闺秀在较高的文化起点上逐步培养起对历史的感悟、哲学的思考、人生的理解能力,培养起对文学艺术之美准确把握和欣赏的能力。吴地深宅大院中具有深厚底蕴的园林文化所提供的高格调的艺术熏陶;吴中浓郁的人文气息,相对开明自由的社会风习所提供的社会环境;闺友间切磋琢磨、启迪才思、精粹学问、互为师友所形成的风雅之习,造就了独具格调的苏州名门才女。 相似文献
18.
19.
徐伟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3):51-55
宋皇室后裔赵宧光买山葬父,隐居寒山数十年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太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线索。在赵宧光的出身及其隐逸文化的背后有着南渡文化的深刻背景,以此为文化地标,由宋室南渡追溯到泰伯奔吴,当可寻找到破解吴文化与越文化的异同、吴地文化缘何由尚武转变为崇文以及"天堂"的由来和蕴意等等诸多谜团。"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主张把人类之爱推之于自然万物,提倡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在尊重"自然的尊严"的前提下赢得人类自身的尊严。当代人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呼应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人格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兼爱思想,检讨了现代文明中人欲横流的人格缺陷和"战天斗地"的畸态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太湖地区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更加深广意义的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20.
营建于2 500年前的苏州古城之古,为中华第一.它是"圣王之制"的建筑标记、"象天设都"的最早模式和中华先人"龟"崇拜的稀世物证,从而成为中华王都文化的"化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