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地区的石椁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徐州博物馆清理了十三座西汉时期的石椁墓,这为研究徐州历史提供了资料,也为研究徐州地区画像石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实物例证。石椁墓的地域分布与特征关于石椁墓的材料,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共三十三座,它们分别是:徐州的奎山二墓,金鼎山二墓,铁二中二墓,彩色印刷厂墓,小山子墓,琵琶山墓,万寨二号墓;铜山的范山墓;沛县的栖山一号墓,古泗水墓(见《江苏徐州汉画像石》图77、78、其二石从形制到画像风格及内容都类似栖山墓,疑该石原出自栖山);丰县华山一、三、五号墓;邳县刘林墓;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西北部的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交通发达,地势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从一九二三年党在徐州市开始活动以后,徐州市及其四围的苏鲁豫皖四省边区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便蓬勃地发展起来。无数共产党人在这一带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牺牲,为革命建树了不朽的功勋。抗日战争初期,从“七·七”事变到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七日徐州市沦陷,我党苏鲁豫皖特委(又称徐州特委)在这里,就同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  相似文献   

3.
自1128年黄河南徙夺淮始,到1546年,黄河以多股并流的形式在徐淮地区频繁泛滥游荡.1546年以后,经过王以旗、朱衡、潘季驯等人的持续治理,黄河基本稳定于现今黄河故道一线.黄河南徙对徐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影响深刻,首先改变了徐州地区的水系格局,进而由沂、沭、泗等河流塑造的冲积倾斜平原与波状剥夷平原被黄河泛滥冲积物所淹没;其次黄河南徙改变了徐州地区土壤发育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降低了徐州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再次黄河南徙也造成徐州地区孕灾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徐州地区逐渐成为水旱灾害频发、盐碱化发育、中低产田广布的自然环境脆弱区域.  相似文献   

4.
从一九七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年五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罗布淖尔考古队与有关部门的科研人员一道,前去罗布淖尔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中得到了当地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保证了调查及发掘任务的胜利完成。这是解放以来我国考古科学工作者第一次深入到罗布淖尔地区进行工作,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解放前,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进行了肆无忌惮的侵略活动。沙皇俄国、英、瑞典、德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如普尔热瓦尔斯基·斯坦因、斯文赫定、贝格曼、桔瑞超等都先后到罗布淖尔进行地理、考古调查及盗掘活动,窃取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我们  相似文献   

5.
1975年6月至3月间,原内蒙古文物工作队组织部分同志对内蒙古大青山以北,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红格尔(大庙)地区和锡林郭勒盟的东苏尼特旗,阿巴嘎纳尔旗以及西乌珠穆沁旗等地,进行了一次广泛的古文化遗迹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探索在调查中发现的“石头墓”和“石板墓”的文化内涵,对红格尔地区的宫胡洞、潮鲁温克钦、乌兰胡洞三处古墓群和石头圈、石头堆有重点的进行了试掘工作,对在东苏尼特旗海留吐沟附近发现的石头圈也进行了部分清理,现根据这次调查试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埋葬习俗是多种多样的。就墓形而言,有土圹和以砖石为材料砌造的竖穴墓与洞室墓。本文拟对河南洛阳地区战国、西汉洞室墓的源流问题,提出一点肤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在50年代,洞室墓在洛阳地区被发掘出来时,有的同志认为:“洞室墓是战国末年新兴的墓葬形制,它是由带有壁龛的土圹竖穴墓发展而来的”;近年有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是反映战国的早、中、晚三个不同  相似文献   

7.
谒墓     
初日照江城。倏然起思慕。凌晨步城■。草树犹含露。去城不五里。是曰湖迹渡。崇山郁佳气。流澌类韶頀。蟠螭下曲折。枝榦两边护。中间忽■。乃我王父墓。群山自环抱。龙起犹回顾。奔腾瞻正脈。势若狻猊怒。我闻从兄言。生圹祖自具。获兹费屏营。步陟穷千度。豈惟免崩塌。亦自有深虑。今逾七十年。马鬣封犹固。孙系出旁枝。继嗣从婴孺。忽觉暮齿近。深怀植落懼。早夜事丹铅。冥心讬缣素。谒墓岁一次。谅为先灵恕。  相似文献   

8.
明代徐州段运河黄运交汇,黄河水患在给徐州地方社会造成巨大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南北清运的安全畅通.明代政府极为重视徐州地区黄河水患的治理,为此采取了修筑堤防、开挖新河等一系列治黄保运措施.灾害发生后,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更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求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兼顾徐州地方民生.  相似文献   

9.
西高穴墓可能会是夏侯惇的墓吗?虽然这种说法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肯定,但我以为西高穴墓不会是夏侯惇墓,理由有几下几点:第一,据推断,夏侯惇的年龄与墓中出土的男性遗骨年龄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西塘展墓     
洲:宕拳0 000000黝瑟瓤摊︺瓤黯黔黯麟黑耐碘缝束豁根露萎姥邯饰烈绿袁淑瑜作 00 0 0 0 00 0 00刻千秋决此辰推能00目0 0 000 0 0 0 0 000 00 00000 0 00000 00用其施命四章原韶0 00视死镯蹄真郡L0OO0 0 0 0 000 0 0000器︸瀚浏︸力坠幼0 000、00。r勺。0 0 0 000 0 0 00早豹黄泉竟蓄盟不甘混世争愉生白顽人去空房冷0 0 0 0 000 000 00八000 0 00湘潭周逸木崖0 0 0 0 00箭易袁家女愧汝数眉七尺身一服烧峨志已明0 0 0 0 00杜鹃啼血炭酸辛铿月座藏萝裹刊莫道此生恩未搬猫嶙白︸靛哭街春0 0 qo艳命甸成不忍生演︸冻慷慨藉堪婿聆今秀氧踵朗阴…  相似文献   

11.
扁鹊墓考辨     
战国时民间名医扁鹊死后埋在哪里?《酉阳杂俎》说:“卢城以东,有扁鹊冢”;《河间府志》说“扁鹊墓在任邱鄚城东北”;《明一统志》、《张德府志》说“扁鹊墓在汤阴伏道”;《陕西通志》说“神医扁鹊墓,在临潼县东北二十里”;此外,山西虞乡县东十四里古市镇、山东长清县鹊山和陕西城固县亦均有扁鹊墓。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但详加考证,以《陕西通志》记载,即扁鹊葬于陕西骊山北麓戏水河东岸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上表是包山二号楚墓墓主昭佗的家谱。昭佗是楚怀王的左尹,主管司法,他死于楚怀王十三年,即公元前316年。这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第一份楚王族支庶的家谱,从楚昭王熊珍到墓主昭佗,父子相承凡六代,前后绵延二百余年,从春秋的后期直到战国的后期。昭氏家谱是笔者根据《包山楚简》及其它历史资料,综合考证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州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煤矿历史悠久,煤质优良,储量丰富。其确切的开采时间,始于公元1079年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十二月)。迄清代中叶,徐州煤矿的开采一直沿用土法。1882年洋务派领袖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改用新法开采。几经周折,徐州煤矿迅速发展,迈入近代化的行列。1923年成为全国著名煤矿之一。到1936年,煤炭产量达到创记录的34万余吨,外销地点也扩大到以徐州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各地。1938年徐州沦陷后,由于日本侵略者为了“以战养战”,实行严酷的军事统治,对徐州煤矿进行野蛮的掠夺性开采,乱扒滥挖,造成煤矿的严重破坏和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大大缩短了矿井正常的开采期限。日本的侵略,使徐州煤矿的发展至少推迟达10年时间。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时期的徐州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煤矿的开采虽然已有九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即“洋务运动”高潮声中方才逐步废弃落后的旧式土法,改用比较先进的新式方法进行生产,从而跻入了近代化的行列之林。当前史学界关于洋务运动是非功过的探讨颇有分歧。本文拟就徐州煤矿在洋务运动期间的生产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社稷归新主。残山付旧臣。魂消衡岳雨。梦断孝陵春。欢凤情空切。嗟麟事岂真。欲持  相似文献   

16.
正平文举俱有文章才平原鲁国两地生琪瑰孰嗟孔雀痛巢覆欲为鹦鹉椎笼开孔雀虽有毒毛羽彰身擅华缛一杯早不鸩阿瞒五色终须系冤狱鹦鹉尚能言湘簾画阁寒风掀纵能溷俗对人语不复高世随云骞当时撝毫几贵洛阳纸建安名传两才子萧选楼中会胜流范书苑内收文士胡为并縶南冠决东市血涴玄黄乱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夏发掘的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墓内一百多件青铜礼器上都有“曾侯乙乍(作)(?)(持)用终”,六十多件青铜编钟上有“曾侯乙乍(?)”的铭文,特别是兵器上除有“曾侯乙之行戟”外,更有“曾侯乙寝戈”。“寝戈”(亲近兵杖)置于主棺旁边。放置主棺的椁室,应相当宫室的寝。执寝戈者一定是其亲信侍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庆舍之臣卢蒲癸和王何,“二人皆嬖,使执寝戈,而先后之”。因此,很多同志认为,墓主应是曾国的国君,名字叫乙。在发掘工地上,有人提出此墓应为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苏诗主导风格形成于作者通判杭州时期,到知徐州时期而臻于成熟。据此,文章探析了苏轼知徐州时期诗作在题材和艺术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及其所达到的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9.
陕西唐墓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悠久传统和独特风格的中国壁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绘画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屈原在《楚辞·天问》描述了楚国先王及公卿祠堂中的壁画;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的廊房东、西壁绘有长卷轴式建筑壁画,这都反映出壁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地位。到了唐代前期,由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安定,出现了艺术上千岩竞秀的局面,中国壁画也达到了空前成熟的兴盛阶段,成为唐代造型艺术中一株绚丽夺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正> 陵县县城城里有座古墓,墓前石碑高约二米,碑正文为“平原君基”四个大字,落款是: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孟夏,知陵县事浙湖沈瑊重立。墓碑既为重立,则此前当有平原君墓之石碑立此;另外,七十年代陵县修环城河从墓前通过,地下出土有一雕石卧虎,据此推断古墓属真古墓,非后人假托。墓主是谁?部分志书如《长河志》、《陵县县志》推断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公子赵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胜“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东武城《史记》正义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