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语言接触看东乡语和临夏话的语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乡语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一支,临夏话是汉语西北方言的一支。东乡语和临夏话的使用者同处于甘肃临夏地区。这一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所以语言间的接触影响也比较频繁。本文主要探讨东乡语和临夏话由于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语序变化现象:东乡语受汉语影响已出现svo句式;临夏话受当地少数民族语影响,基本语序已变为sov型。  相似文献   

2.
日语不仅是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它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和日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传递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反映着日本民族的性格和心态。日本民族对含蓄委婉的崇尚,以"和"为贵的美德,内外有别的排他性等,在很多日语表达形式中都得到体现,可以说日语的每一种表达都渗透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的个性。它们是互为影响,互为关联,互为反映的。  相似文献   

3.
浅析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解读《译者的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的概念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本雅明基于纯语言原理下的直译观,文章最后论述了纯语言翻译观在翻译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幽默已经成为满足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调味品和融合剂。幽默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情趣,而且在学术领域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本文主要就幽默语言的构成规律进行观察,认为幽默语言的构成主要是采用了语言的积极修辞手法:如词语的歧义选挥、双关、反语等。  相似文献   

5.
五祖法演的语言观以“不立文字”为主导,表明佛法真谛无法用言语形容,显示出语言的限度,但在“三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与继承发展唐五代禅宗的基础上,为纠正时弊与教化学人,又肯定了语言的表述功能.他的语言观显示:在“文字禅”思潮中北宋禅师对禅宗“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矛盾的处理,反映杨岐派宗风及其五祖法演发展禅学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戏曲创作中,自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学追求。清曲论家梁廷枏所著《藤花亭曲话》便明确标举戏曲语言贵乎自然的创作理念。在梁氏看来,语言上的自然性表现为对情自肺腑的真实、庄语入曲的巧妙和文辞声律的谐调。以上三者,既是梁廷枏语言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又是他提出的裨益于语言自然性的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析民族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吴小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合肥230039)关键词民族声乐歌唱语言音调咬字歌唱是通过语言艺术地咬字发音,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使歌唱语言展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从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乐与器乐不同,它是音...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语言观是一种形式和功能对立的语言观。受此影响,语言习得观往往侧重其中一个方面,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以身体体验为基础的语言习得观,强调语言规则来自于语言使用,认为语言形式和功能不可分离并且统一在人的认知体验中。文章基于对用法的语言习得观进行的梳理,从语言的理据性、构式的作用、频率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以及隐喻性思维等方面,分析了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萨丕尔和布隆非尔德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二人都著有《语言论》一书。本文正是通过两本《语言论》内容上的对比,来分析萨丕尔的著作并诠释其带有人类学观点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0.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能表达的言语”与“被表达的言语”做了区分.这种区分体现了言语和语言的身体性,也揭示了言语表达的特殊性,即可以沉积为独立的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能表达的言语”和“被表达的言语”的区分虽然没有克服主体和客体的两分法,但却触及到了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的问题,一是“能表达的言语”和“被表达的言语”相互依赖和转化,二是“被表达的言语”同样被赋予身体性。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海关即处于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控制下,成为它们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之一,关税也逐渐成为外债和赔款的担保品。对于英帝国主义长期把持中国海关大权,日本帝国主义久怀觊觎之心,在发动全面对华侵略以后,就对海关税款展开劫夺。1938年5月,英日签订《关于中国海关问题的协定》,它是在完全把中国排除在外的情况下签订的,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深重灾难,极大地鼓励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此后更加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和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以<太平广记>为主要研究对象与视角,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做综合研究,总结唐代婚姻礼俗现象,并探究其形成发展原因.还原历史,再现真实,认识了解唐代婚姻礼俗文化,是本文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昝风华 《东方论坛》2008,(3):40-44,53
在汉代散文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风俗文化为其提供了大量新鲜丰富的养料。汉代风俗文化对于本时期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内容的丰富和功能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的写人、叙事、说理艺术及其艺术风格有重要影响;作为风俗文化之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对汉代散文的风格及语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由于书判是朝廷科举铨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判文的创作颇受朝廷、士人的重视,朝野文士皆习判词.加之唐代士人对判文写作能力重视的社会风尚,促成了唐判的空前繁荣.可以说,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以及社会风尚直接促成了判文本身的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15.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6.
在科尔沁草原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科尔沁婚俗文化内容多样,特色鲜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载着科尔沁草原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复制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同时,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文从民俗学、旅游学及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科尔沁婚俗蕴涵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其潜在的文化传承价值、品牌价值及经济价值,即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诗之所以繁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是诗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汉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趋势。如何读诗,如何理解诗,是探讨唐诗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诗并不神秘,要更好地理解唐诗,必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言特点这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伊始 ,日本朝野即掀起了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造本国封建传统习俗的社会改革活动 ,即“文明开化”运动。改革虽然遭到了顽固派的抵制和一部分人推行“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的干扰 ,经受了一些挫折 ,走了一些弯路 ,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形成了日本社会风俗“和洋结合”的独特文化景观和风格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音注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上善为《黄帝内太素》所作音注有一特殊情况 ,有的是俗体字所为 ,有的是传写所讹 ,有的系形近而误 ,有的由音理乖逆 ,有的是破读、训读等原因所致。辨识之 ,便于看清杨上善音注的特点 ,也有益于研究俗体字、校勘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诗序总数的2.58%,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间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