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论与心论     
心哉美矣。《文心雕龙·序志篇》的这句赞语,其言内之意是说;“心”这个词很适宜作书名;其言外之意则暗示:“心”这个器官在艺术创造中作用重大—言内言外,都有些艺术心理学的意味。中国古人视“心”为思维器官,故刘勰所云“文心”,虽特指“为文之用心”,若引伸开来,不妨将其视为“文艺心理”的简称或缩写。“文心”何在?她不仅跳动在诗词歌赋戏曲小说以及书画乐舞等各种体栽的古典艺术作品之中,而且绽放为文论画论书论诗话词话曲话以及小说评点等千姿百态的艺术理论之花。站在现代心理科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评价中国古代文论,不难见出  相似文献   

3.
陆机文赋开端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文心雕龙序志篇亦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显然是取自士衡之语以命名。刘氏此书,隋、唐人或省称曰“文心”。(卢照邻)或称“雕龙”,(刘善经),下文简称作“文心”。范文澜在序志篇注(二)引慧远阿毗昙心序,而加以说明云: 彦和精湛佛理,文心之作,科条分明,往古所无。自书记篇以上,即所谓界品也,神思篇以下,即所谓问论也。盖采取释书法式而为之,故能(角思)理明晰若此。  相似文献   

4.
文学场论文论以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建构了一个社会文学艺术的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提供了一条文学社会学的思路,把文学艺术作为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的实践性产物,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社会权力的关系,以新的方式阐述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实践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文论通过颠覆语言的单义性、确定性,来消解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所确定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从而认定审美和艺术是没有确定的所谓"本质",它们的语言符号形式--文本也是不可能有确定的意义的,因此形成了意义异延论.解构美学的这种观点,彻底摧毁了旧形而上学传统美学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开放了审美和艺术的存在、构成和意义,从而形成了动态、开放的立体构架.但是,由于解构美学是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谈论语言、修辞本身,所以它必然割裂了实践中事物及其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走向了绝对不确定性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解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动态和开放地建构文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法,综合中国传统文论,建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实践的文本意义论.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论是一个多重套叠体系。这包括如下层次:第一,阴阳观念;第二,数理形式;第三,道德框架;第四,文道观念;第五,版块组合;第六,命题结构,等等。这些都需要置于中国文化背景中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寻觅失落的文心——文化视域中的到勰文论及其理论旨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文论是一个多重套叠体系。这包括如下层次:第一,阴阳观念;第二,数理形式:第三,道德框架;第四,文道观念;第五,版块组合;第六,命题结构,等等。这些都需要置于中国文化背景中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文学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建构起文学话语实践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中国当代文论的言说语境,是探讨海德格尔与中国当代文论之间关系的一个前提.因为,中国的"海德格尔热"是随着"西风东渐"的大潮裹挟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 ,是历经动荡、变革 ,同时又走向复兴的一百年。在百年的沧桑中 ,不光是政治、经济 ,各种思潮、学科都在自身与外界的交融中 ,在内在的律动以及对他者的吸纳中向前发展。这其中 ,关于 2 0世纪中国整个文论史的梳理与检讨 ,也渐渐走进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视野。为了探索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进程 ,交流有关的研究经验 ,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以及暨南大学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于 2 0 0 0年 7月 6日至 7月 7日在暨南大学召开了“2 0世纪中国文论史建设研讨会”。所邀请的专家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发表过著作 ,或是正…  相似文献   

12.
刘祥安 《云梦学刊》2007,28(3):158-158
《中国现代文论家论》(庄锡华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第l版)是一本史论集,选取胡适、周作人、冯雪峰、邵荃麟、何其芳、胡风、周扬、毛泽东等八人,取个案研究方法,意不在史的流程与全面,也不限于理论、批评话语的考辩,却自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局限有:脱离文学实践,用其他学科的现成理论阐释文学文本、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出于对以往理论和方法的批判乃至颠覆,将具有合理因素的观点推延至极端;套用科学主义的恒定模式阐释具体文本。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点,一是抛弃对外来理论的过分倚重,重归中国文学实践;二是坚持民族化方向,回到中国语境,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三是认识、处理好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问题,建构二者辩证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百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古代文论研究纳入了中国文论现代性诉求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衍生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古为今用”和“中西对话”等重要的学术命题;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中国化”、“本土化”、“民族化”与“西方化”以及“现代性”与“传统性”等概念成为高频率出现的学术行话.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与文艺实践的现状,从古代文论、西方当代文论和马列文论三种话语资源的张力中通过中西古今的对话融通,寻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支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与西方都建立过一系列二元或多元关系的文论话语范畴。中、西批评家与理论家不断言说与推演这些话语范畴,逐渐形成颇不相同的二元与多元话语的演进机制,即中国古代的二元互补与西方的二元对立,中国古代的多元分解与西方的多元共建。而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文论,则更多地亲近西方文论的演进机制,即以二元对立和多元共建的方式展开文论对话与理论建设,推衍着现代汉语文论话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论界对国内外文论资料、思想资源的占有空前丰富 ,近百年来养成的辩证思维方式以及世界性、开放性理论视角 ,使其具有兼收并蓄、多元交汇的思维取向和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理论遗产的气度。中国文论应定位于马克思“世界文学”的学术立场 ,融通中国古代文论精华与西方文论成果 ,从而走向建设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论给予了当代中国文论以重要的影响--从注重"文学的内部研究"到充满忧世情怀的"文化评论",都开阔了中国评论界的新视野.另一方面,中国评论界在兼收并蓄美国文论影响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并不唯新是从,而是立足本土的现实关怀.这是中国当代文论追求超越境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格、记忆等关系展开论述,视角新颖,不乏独到见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唐德胜众所周知,作为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关于读者接受的美学理论发韧于本世纪60年代中叶联邦德国南部的一所大学。该大学5位年轻的教授一反他们前辈大师考察文学艺术的出发点,以他们对读者参与的重视、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效果的强调、对这种效果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