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当代中国农民利益流失比较严重 ,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问题。乡镇政府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 ,精简其机构、转换其职能对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 ,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的创新 ,以及农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 ,是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2.
实施城市化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对农民进行补偿,必须坚持基本的补偿原则:既保护农民利益,又考虑政府、社会的承受力;既满足农民当前需要,又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既尊重市场机制,又维护社会公益;既有统一政策,又有灵活调整。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锋 《中州学刊》2015,(3):78-82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分化,不同阶层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组织日益多样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压力较大,基层党政组织整合能力下滑,主流意识形态统领功能弱化,网络民意整合难度加大。制约我国社会良性整合的因素包括政府权力过于集中,整合主体相对单一;阶层利益不断分化,社会共识较为缺乏;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市民社会发展缓慢;社会整合理论解释力不强,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不足等。对此,必须加快简政放权步伐,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整合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汲取国内外优秀的社会治理理念,重构社会认同;培育与壮大社会组织的力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农民工工人阶层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新农民工工人阶层"的形成、影响及其走向,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一是利益驱动和现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农民工形成阶层利益,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二是价值追求和现有社会认同取向的偏颇使具有"新"涵义的农民工要求社会认同取向的再转换;三是制度发展使农民流向城市成为可能,而制度不够发展带来的制度歧视则成为"新农民工工人阶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及其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制度重构势在必行;四是政治发展与稳定及其政府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增强都需要"新农民工工人阶层"实现阶层融入.  相似文献   

5.
专业技术人员是中间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与社会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本文力图从历史的角度,以利益为主要分析线索,以三个利益函数: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组织资源为分析变量,分别从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的三个主要领域:公共服务领域、企业领域和管理领域揭示专业技术阶层和其他阶层之间在利益博弈中的合作、依附、交换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视角下的民间商会及其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民间商会的发展及其政治参与活动为研究范例,试图透视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路径、状况及其对于政治发展的可能影响.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民间商会以一系列的市场条件为基础而兴起,同时又借助于政府对各类社团区别对待的政策立场,成为中国市民社会发展较快、引人注目的领域.在有组织的自主性政治参与活动缺乏正式制度渠道的政治结构中,民间商会以非政治化和低度制度化的方式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促进了民营企业家群体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但要进一步形成国家与市民社会在总体上的良性互动局面,还需要对更广泛的社会利益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7.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各阶级阶层能否和睦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把当今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划分为: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些阶级阶层既有根本一致的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阶级和谐或阶级冲突.而实现阶级和谐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各阶级都承认和接受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集文 《东南学术》2012,(3):128-1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环境问题凸现,城市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加之,20世纪70至90年代逐渐兴起的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逐步兴起。分权化改革使城市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这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政治层面的基础。城市企业逐步树立环保意识以赢得经济利益,这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经济层面的基础。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社会层面的基础。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表现为政府开展城市环境保护行动,企业、环保非政府组织和市民参与城市环境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9.
何蕾 《北方论丛》2012,(1):11-14
宋代出现许多反映底层市民和贫苦农民生活的诗篇,这与宋代社会的平民气质密切相关。与前代相比,宋代破除了门阀壁垒,平民子弟得以大量进入上层,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达打破了上层对文化的垄断,城市经济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兴起,政治、文化、经济等皆显示出向平民开放的态势。种种因素融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呈现出浓厚的平民气质。这浸染了平民气质的诗人,其观察生活的视角从自身转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底层市民和贫苦农民的生活成为诗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动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和庆 《天府新论》2007,23(6):8-11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人阶级内部利益分化加剧、知识化水平提高、流动性增强、阶级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所淡化;农民阶级内部开始形成不同阶层、贫富差距明显、农业人口数量减少;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职业者组成的社会新阶层日益兴起。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还呈现出结构不甚合理、分化仍在继续、各阶层政治主体意识增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敏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43-144
晚清以来,绅权不断扩张,尤其是在半亥革命后,城镇的自治机构成为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上层乡绅不断向城镇集中,形成了近代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控制机构。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由村落转移到城镇,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衰败。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强大活跃的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成功的重要保证。公民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内在关联,社会生活契约化体现着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语境下的行业协会及其中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继承了近代市民社会理论将“国家-社会”二分法作为市民社会实体存在的依据,继而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市民社会-经济”三分法,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市民社会,把市民社会指向与政治国家、市场社会相并立的第三域,社会中个组织构成市民社会的主体。行业协会一直是市民社会理论构戍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市民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行业协会具有联结市场和政府的中介功能,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下的中间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郁建兴 《文史哲》2003,20(1):75-81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得以兴起的最深刻根源 ,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今天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可欲的目标 ,它的达成 ,仍然不能离开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基础。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工作 ,不但论证着在国家能力和市民社会同样弱小的中国实现二者之间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 ,而且也展开着某种可行性 ,那就是 ,提高国家能力 ,重构国家机器 ,是以合理界分国家与社会的职能边界、合理确定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为前提的 ,而有限政府并不会自动成为有效政府 ,国家又必须充分发挥其支持和增进市场有效运作的积极作用 ,以使具有自主性和多元化的社会确保统一和团结。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村市民社会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整合,培育出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农村市民社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日益普及的村民自治制度是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果,与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相比较,它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社会解构,在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培育出相对独立的社会、相对独立的个人、相对独立的社团和组织,为农村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的兴起顺应了公民自治能力提高的要求,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有利于道德建设侧重点的转换,由“官德”而转向“民德”;市民社会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为权力制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市民社会的兴起促使政府统治向治理尤其是善治的转变,建立起新型的国家、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围绕现代化发展问题, 在知识界形成了相关论争, 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是市民社会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 客观上为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准备了客观条件。而研究市民社会的廉正功能, 理清市民社会建构的障碍, 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与建议, 仍将是理论界当前和今后必须思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伍俊斌 《河北学刊》2007,27(6):64-68
现代国家兼备阶级统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其基本特征是政治性,核心是公共权力。公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关系为中轴的社会自主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各有其限度,政治国家的限度主要体现在:淹没公民社会、背离公共利益、权力寻租以及政治合法性限度;公民社会的限度主要体现在: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它不是民主政治的充分条件。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应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以克服各自的消极方面,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形成双向适度制衡和发展型互惠,形成政治国家能力强大、公民社会富有活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镇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载体 ,发展乡镇企业为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同时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点 ,它的发展有利于城、镇、村科学规划 ,为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乡镇企业作为农户与市场连接的纽带 ,它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创造条件 ;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是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基础。社会资本在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即社会资本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维系与繁荣,社会资本通过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我们的研究是对以往公民社会研究中忽视"文化因素"这一偏差的一种纠正,无疑将开拓公民社会研究的视野,推进公民社会的研究与理论建构,同时也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