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我读到的"最好"的书,是柏杨称之为"武则天时期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的由酷吏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马树全注译本),他对专制文化的深刻体悟与坦白表达,对于我们认识人性邪恶的一面及其在专制条件下可能肆虐的程度,极富震撼力.近来读李珺平教授所著<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耳目为之一新,感觉就其大命题而言,可与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余英时的"士文化"鼎足而三.三人的研究对象不尽一致,大概念(游民、门客、士)的内涵有别,外延有分殊有叠合,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游民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诚(山西省委党校教授。以下简称“赵”):中国的游民与游民社会、游民文化是几个不同的概念,你能否先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以下简称“王”):游民文化概念的建立有三个基础:第一,三千年来古代中国社会基础是个按照父系血缘系统组织起来的宗法社会,其中每一个人都是宗法网络中的一个点。我们称之为宗法人。宗法网络对每个成员既可控制又予以保护。宗法人的利益由大家长代表,不必自己去面对社会,因而长此以往个性便逐渐萎缩了。作为中国传统主流的儒家思想虽然也有一些超越性,…  相似文献   

3.
最近出版的王学泰先生《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向读者说明:“游民”这个在以往中国文化研究中不大被重视的阶层,其实对中国政治。文化和广大国民心理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所以,游民阶层的组织方式、社会理想、行为准则、游民文化的传播方式等等,都应该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不应忽视的课题。 为了提示这个研究方向的重要意义,该书的《序言》用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题:发现另一个中国。并且认为这个以往被忽略的‘’另一个中国”,其分量与中国文化中那些久已声名赫赫的内容相比,并不见得就轻微一些;因此,所谓“大传统”“小传统”…  相似文献   

4.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新左派”的核心人物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奠基人之一。其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是后期代表作,也对文化唯物论作了“最清楚的表述”。该书反映出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关键要素文化、意识形态、文艺理论等的理解,给我们提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研究学者应该何为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它的作者是谁,至今还是个谜。这个谜不解开,对于《金瓶梅》的研究就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中外不少学者正在争相摘取“金学”中的这颗明珠。据不完全统计,从明万历年间到如今,关于《金瓶梅》的作者(或云“写定者”),已有三十种说法:嘉靖间大名士;绍兴老儒;被陆炳诬害者;金吾戚里门客;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王世贞门客;王世贞;李渔;  相似文献   

6.
<正> 王元化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1辑发表了《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一文,该文所提出的刘勰出身于庶族说(以下简称庶族说),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王元化先生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中自述:对于这一说法,季羡林先生“表示赞同”;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大著论刘勰出身庶族,掌握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证极为有力,  相似文献   

7.
艾儒略与明清之际西方教育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1 6世纪中叶以后 ,欧洲天主教传教士、特别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以下简称耶稣会士 )来华 ,由此而引起了明清之际中西两大异质异构的文化在历史上的直接交汇 ;而且 ,这一过程延续到清初康熙朝 ,从而形成了学术界习称的第一波“西学东渐”的浪潮。伴随着这一浪潮 ,西方教育也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被导入中国 ,在此过程中艾儒略 (J.Aleni)等耶稣会士作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本文以艾儒略所著《西学凡》、《职方外纪》等书为中心来探讨明清之际西方耶稣会教育的导入及其意义 ,以期对这一时期耶稣会士的文化教育导入活…  相似文献   

8.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的《珠江文化丛书》(含黄伟宗著《珠江文化系论》、朱崇山编《珠江文化的历史定位》、周义编《海上丝路的研究开发》、司徒尚纪著《泛珠三角与珠江文化》、黄启臣著《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罗康宁著《粤语与珠江文化》、张镇洪著《岭南文化珠江来》、洪三泰著《珠江诗雨》、谭元亨著《珠江远眺》和戴胜德著《珠江流韵》十部),已由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于3月22日在广州首发。该丛书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怀着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历史使命,在两广接壤…  相似文献   

9.
余读《小说见闻录》(戴不凡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二月第一版),至《疑施耐庵即郭勋》一篇,见引有《皇明从信录》卷三十之文。由于著者所藏之书破蛀不全,故不知其缺字为何: ……至是武定侯郭勋欲进其立功之祖英于太庙,乃仿《三国志》□□□《(水)浒传》为《国朝英烈记》,言生擒士诚、射死友(谅)□□□□,传说宫禁,动人听闻,已乃疏乞祀英庙……。余手头适有《皇明从信录》,查其缺字为“俗说及”与“皆英之功”。补上缺字,文意甚明(标点应改  相似文献   

10.
肖夫 《船山学刊》1991,(1):210-211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道家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涌现出了一批可观的研究成果。由青年女学者吕锡琛所著、湖南出版社出版的《道家、方士与王朝政治》一书,便是这众多研究成果中颇具特色的一本。读过此书,感觉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迎来了中国文坛的欣欣向荣景象,让人难以忘怀的是90年代大散文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这种文化大散文包融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往往从历史古迹出发追循历史现象,解析社会兴衰,感叹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变革、历史与文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中华民族辛酸、悲凉的艰难历程,具有一定历史透析力。《湮没的辉煌》(夏坚勇著)、《阳光与荒原的诱惑》(巴荒著)等堪称代表作。  这种文化大散文的出现,首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90年代初青年读者争相传阅《文化苦旅》,曾一度出现“文化苦旅热”及“余秋雨现象”。后来夏坚勇、巴荒等…  相似文献   

12.
谭德贵 《东岳论丛》2004,25(3):127-13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的《周易》 ,有着丰富的认识论思想。从根本上讲 ,《周易》强调可知论 ,因而主体就可以认识三才 (天地人 )的所有发展规律。但是 ,在《易传》的作者看来 ,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 ,认识主体在先天上是不平等的 ,圣人可以通晓宇宙的所有发展规律 ,作为一般君子只要依照《易传》提出的四种“圣人之道”就可以了 ,而被统治阶级则基本被排除在认识主体之外。在此基础上 ,它所阐述的几种认识方式、实践观、真理观 ,虽然很深刻 ,但却充满贵族气息 ,并由此导致了真理问题上的绝对化、教条化 ,是典型的圣人崇拜 ,这种思想与《易传》的其他思想一脉相承 ,成为中国专制文化的根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有十种是描写士妓之恋的 ,与唐宋作品相比 ,这类剧作有其独特、深厚的文化意蕴。其创作主旨 ,在于借助士妓爱恋过程中的沟沟坎坎 ,表达自己的人生设计、价值观念及道德褒贬 ,抒发强烈的郁懑情怀。但遭到整个社会抛弃的元代文人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造成了他们意识与身份的分裂 :身处“小传统”的圈子 ,周身流淌的却是“大传统”血液 ,用“小传统”文化的形式宣扬“大传统”文化的意识 ,使他们最终也没有实现对“小传统”文化的认同 ,以及思想上对“大传统”文化的超越 ,这不能不说是一代文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虽然对传统文化多有反思和批判,但对其中的精华也从不拒绝吸收。 只要细看《中国小说史略》中诸多赏音至论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一类声情并茂的诗句(先生所留下的近七十首旧体诗多臻绝唱),就不难悟出他与民族文化渊薮的密切关系。先生曾在《〈木刻纪程〉小引》中指出:“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欧阳康教授任总主编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丛书”,已于1998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丛书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出版图书,其首批著作包括:《社会认识方法论》(欧阳康主编)、《社会决策论》(朱志方著)、《社会理想论》(叶泽雄著)和《社会理解论》(郑文先著)。这批著作富含新论、深论,见解精辟,极具个性特色,取得了四大突破。其一,研究课题的突破。“丛书”不是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些枝节之论,也不再限于对社会认识进行基础分析和方法论探讨,而是立足于当代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志军 《学术界》2003,(3):264-266
葛荣晋先生所著的《中国实学文化导论》一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学术形态———实学进行全面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成果 ,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在最后阶段完成的“理欲克服”的近代指向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我和杜维明先生先后有过两次访谈。第一次是1992年94在哈佛当“文化中国:理念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谈了大半个下午,嗣后写成《“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一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孙天竺 《理论界》2005,(3):210-211
田阮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明的表现》,该书分为两编。第一编:文明的定义,论述了处于不同阶段的文明,以及文明与文化,文明与宗教,文明与亚文明的关系,还有超级文明“叙利亚”。第二编:文明的表现,论述了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犹太、伊斯兰、俄罗斯、西方、印度、日本、中国文明的优缺点,从而使中国人对中国文明有了重新的认识并重拾信心。一、对中国的文明规模有了重新的认识这里文明规模及其所蕴涵的文明能量是指一个历史文化共同体基于其基本价值理念,在人口、经济和疆域规模以及政治整合性、文化科技创造力和军事能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李少群、乔力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齐鲁文学演变》)一书,以悠久灿烂的齐鲁文学和深厚雄浑的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野和大文学观出发,  相似文献   

20.
水浒学者张国光同志近著《(水浒)祖本探考》一文(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他的观点即“郭(勋)刻本就是《水浒》最早的刻本,它其实都是郭勋的门客执笔的;成书不早于嘉靖十一二年,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他也和某些《水浒》研究者一样,否定了施耐庵的《水浒》著作权。这篇《探考》是化了力气的,对于郭刻本《水浒》给原作增加了哪些新东西是作了认真研究的。但张国光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