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对学习、借鉴西方修辞理论 ,寻求和开拓修辞学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介绍和评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入手,首先对西方修辞学从古希腊时期到当代修辞研究历史做简要回顾,并对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其次对当今修辞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探讨,结合当今热点修辞话题进行逐一讨论和例证,以此来阐述西方修辞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的具体内容是西方修辞学发展现状,以及其在政治演讲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理论中,品德、逻辑与情感构成了修辞说服的三个要素。演说者可以通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通过逻辑推理,通过调动自身或受众的情感因素,进行说服,达到预期的修辞目的。在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传统中,关于演说者品德形成方式及其功能的看法,既有唯心主义的观点,也有实用主义的观点,品德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现实的,也可以是通过演说建构的。在中国先秦时期的修辞思想中,言说者的道德品质也被看做是影响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此问题上,儒家、道家、法家等的观点也存在许多差异。在本文中,作者对东西方古典时期的表达伦理传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古希腊、罗马和中国先秦时期的表达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概括了唯心主义与实用主义两种表达伦理思想,揭示了中西方修辞伦理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是国外修辞研究引人注目的热点,在过去五十年间主要围绕“中国古典修辞有无论辩”这一传统议题展开。通过探讨中西比较修辞的核心主题、新路径及对话可能,本研究发现中西比较修辞的主要研究点在于中国古典修辞的论辩与非论辩观,提出“争”与“不争”两个概念同时是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的起点和焦点。中西比较修辞研究应超越西方修辞学传统,通过“不争”理念这一落脚点,使中国古典修辞与当代西方修辞理论中的邀请修辞进行跨时空的互动与对话。这一路径能够继承中国修辞传统并突出中国修辞的主体性,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修辞学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主流理论形态,该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是修辞参与社会构建,人们通过话语修辞活动传递信息、参与社会事务并进行社会实践与合作。巴赫金对话主义理论中有关话语的对话性、语境论以及话语意识形态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修辞学思想,在本体论以及认识论上给西方传统修辞学带来了理论给养,推动了当代西方社会修辞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基于此,从话语构建与阐释维度探讨了巴赫金对话理论所蕴含的社会修辞观,进而明晰社会修辞学的理论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方和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对其以后的东西方伦理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进行梳理和比较,并结合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阐释,对"什么是幸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修辞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历史证明,西方修辞学的兴衰与西方哲学密切相关。在20世纪之前,哲学家把修辞学当作"假想敌",修辞学与哲学处于对立关系,极大地损害了修辞学的学术地位。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论转向",语言成为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对语言运用研究的深入,西方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修辞复兴运动和哲学的"修辞转向"。哲学与修辞学的关系从对立走向联盟,不仅大大提高了修辞学的学科地位,而且促进了哲学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从而焕发了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数理修辞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理修辞学是一门用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 ,亦即研究修辞的形式化规律的科学 ,代表修辞学的科学主义倾向。数理修辞学是一门崭新的科学 ,标志着修辞学走出经验的樊篱 ,进入了科学分析的时代。文章主要探讨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必然性及其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等几个基本问题。数理修辞学的建立 ,是时代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向修辞学的渗透与推动的必然结果 ,也是修辞学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数理修辞学以系统论、认知心理学和原子论为其理论基础 ,对修辞系统的元素、结构和功能既相互分开 ,又统一起来加以分析 ,提出了基于复杂特征集变换理论的修辞发生模式和以修辞元为基本概念的修辞功能分析模式。从而摒弃了传统的功能主义所带来的局限性 ,使修辞分析得以形式化、精确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修辞学都发端于对口语交际的研究,但中国修辞学对文学的关注要比西方修辞学早得多。在对文学的修辞批评方面,西方多强调"说服",而中国更注重"表现";西方重在接受,而中国重在表达;西方侧重作品,而中国还兼及作者;西方突出程序,而中国还考虑过程。在方法上,西方长于论理,中国长于感悟。然而,中国的修辞批评失之零散与玄虚,而西方的修辞批评失之宽泛与偏激。因此,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必须对中西修辞学及修辞批评理论进行合理取舍,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经济修辞学,是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修辞问题的一门科学。因为是一门交叉学科,之前未曾有人涉足。为了顺利展开经济修辞学的研究,使经济修辞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早日形成,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包括界定所要使用的学术术语的内涵。这样,后续相应的研究工作才能展开,相关的论述才能顺理成章。本文着重对“经济”“修辞“”经济修辞“”经济修辞学”等四个基本概念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