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公民教育·公民社会培育·善治的当代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治"(Good Governance)是西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与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的一种倍受推崇的治理理念,其本质特征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目的在于求得公共利益最大化.建立健全的"公民社会"是民主国家实践善治理念的基本诉求.实施"公民教育"以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锻造良好的公民品质和相应的政治参与能力,对于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推进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论述了前人对于社会参与的研究成果,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公民在网络中进行社会参与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总结了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将对公民的社会参与产生空前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本文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具体讨论、分析了网络对公民社会参与产生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拓宽了公民的社会参与渠道,提高了民主参与质量,提升了网络民主实效;另一方面,网络容易使公民陷入虚假舆论风波,民主政治易受外部威胁。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制度不会无端形成,而是有赖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公民参与也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客观参与机制与公民主观参与动机的结合.本文借用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对公民参与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归结出人性假设与治理结构两个分析视角,并对公民参与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给出解释.再以利益与信息为切入点,修正了传统政治学所设计的公民参与机制,并对公民参与的边界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地方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治理理念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团体的迅速增加,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取得较大进展,已经形成了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网络雏形。但是受传统行政观念、公民参与能力,以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的影响,公民参与地方治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应当通过转变公民的角色定位,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等,来进一步提高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提高公民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公民参与能力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新时期公民建设的价值指针。社会主义公民价值观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生发结构包含认知的和实践的两种形态,通过公民教育与公民实践这两条路径来培育和践行公民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并由此分析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塑造“知行合一”的参与型公民则更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区治理是实现政府善治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社区的未来发展方向。社区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社区居民更多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是其本质特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促使国家对社会与经济的干预逐渐减少,由统治变为治理,通过公民社会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民意识的觉醒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促使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的助推剂。首先分析了社区治理中公民意识的觉醒,进而更深一层次的探析了社区治理中公民意识缺乏所引发的困境,最后阐明了社区治理中公民意识培育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参与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当前的具体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不平衡性、广泛性、利益性、有序性、便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政府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新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政府治理中凸显出降低政治参与成本,优化政治监督环境,促进利益表达整合等价值和意义,但又因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使公民网络参与在政府治理创新中产生出诸如不均衡参与、非理性化参与和非规范性发展等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培育参与主体、完善技术机制和加强法制建设这三个视角去寻求政府治理创新中公民网络参与提升的对策和思路,从而开辟公民网络参与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思考,从提高公民的网络素质、法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拓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治理行动一般是自上而下由政策驱动,需要通过拓宽社会力量自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来提升个体责任的水平。环境公民理论解决了环境治理与个体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海洋环境治理领域,环境治理的个体责任问题主要与海洋公民这一概念相关联。海洋公民的概念既根植于当前海洋开发、保护和治理的实践活动,也直接脱胎于环境公民的理论研究。海洋公民与环境公民概念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实在论基础上和论证逻辑上的同一性。当前,海洋开发、保护与治理过程亟须大力培育海洋公民和规范海洋公民行为,这种培育和规范行为一方面从个体行为着手,另一方面从公民行为环境、海洋立法与决策过程入手。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实施散见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总结分析。,笔者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公民的道德素质、法制素质、参与素质等三个方面的一般状况进行调查。指出了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学校公民教育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影响、参与公民生活的机会不足等,并提出了以课程教育、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区治理是目前我国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社区治理意味着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和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与公共事务参与,它的前提是公民意识的提高。本文通过梳理公民意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与表现以及分析由于公民意识缺乏造成的社区治理问题,说明提高公民意识在我国社区治理中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腐败治理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对推动我国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公民权利与政府及其官员权力不对称,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不足,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及回应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公民参与腐败治理仍面临着许多制度困境。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优化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完善激励制度和保护制度等,破解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治理过程的实质在于解决公共问题,必然涉及利益问题的讨论、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利益矛盾的解决。鉴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过渡的时期,本文以利益为突破口,在阐述"城市治理"和"公民参与"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具体路径和功能,认为应建立规范的公民参与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促进公民利益觉醒;创新公民参与形式,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完善多元利益表达机制;丰富社会公众组织,形成公民参与合力,优化利益综合、竞取和博弈机制;建立健全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构建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胡爱敏 《国际论坛》2011,(3):26-33,80
欧盟作为区域一体化的成功典范,为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了极好的试验场。欧盟治理体系的结构特征在于其多层级性和网络性,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角色提供了参与机会。在欧洲一体化的扩展与深化过程中,欧盟层面的公民社会组织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社会政策等领域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欧盟政治过程。对于欧盟治理而言,欧洲公民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治理背景为政府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政府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公民社会也日益发展,公民参与成为政府治理下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责任政府与公民参与的理念并寻求两者之间的合理关系对我国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国与加拿大的城市若干公共服务领域的案例研究及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加地方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情况与两国的不同背景尤其是政府体制密切相关,从两国地方公民参与的演进也可以看出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不同特征。中国和加拿大的城市公共服务若干典型领域,诸如城市贫困治理、环境治理、保障性住房供给、城市新移民及其子女教育等的公民参与,也体现了中加两国地方公共服务中公民参与的某些显著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对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比较分析,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了解地方治理在变革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服务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顾客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就组织公民行为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组织公民行为会正向影响顾客公民行为;顾客满意在组织公民行为和顾客公民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即组织公民行为通过正向影响顾客满意进而对顾客公民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顾客的信任倾向在组织公民行为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治理和善治可以被作为一个民主的管理体系来加以分析,就像民主一样,治理和善治首先建立在一个规范化的空间之上,公民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其中。随着我国政府治道变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的必然选择。政府善治与公民参与具有内在关联性,公民参与是实现政府善治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不足影响了其在政府走向善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政府必须从多方面为扩大公民参与创设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协同治理的视角使人们看到公民的思想意识与公共利益等价值观对于现代公民参与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同治理理论,倡导社会各系统的协作参与、多元交互回应机制及理性的公民参与,可以促进社会各系统在公民参与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克服公民参与的内在缺陷,由此促进协同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