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理念的兴起为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理论·经验”结构模型。这三个要素分别处于“讲价值”“说理论”与“讲故事”的课堂环节中,其中伟大思想是思政课整体教学的价值引领;科学理论则旨在阐明伟大思想的学理依据;具体经验则能对科学理论做出进一步验证,亦能促使学生与伟大理论产生共情。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紧密联系,构成一堂高校思政课重要的内在三重结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针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既是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揭示,也是针对当前学校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言。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相对于其理论性而言,强调的是其在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等方面强烈的实践指向。高校思政课落实“理论性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和阐释,做实做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3.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法治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思政课程合力作用的发挥以及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在于对其的宣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的相通、教学内容贯通、教学策略互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须做到:情理相通,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具象化;文史结合,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内容丰富化;人媒交互,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形式多样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破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两离的二元结构,并为新时代其他新的理论成果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是理论课,对理论阐释不彻底,将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实效性。明理逻辑符合高校思政课自身特点的客观需要,是高校思政课提高教学实效性应该破解的关键问题。明理逻辑既要求高校思政课内容理论逻辑体系的彻底,又强调把思政课教育的理论内容和理论逻辑彻底阐释清楚,让学生听懂、明白,以理论的逻辑力量唤醒学生,说服学生,掌握学生。明理逻辑的具体实践可以通过基本讲授、启发引导、讨论辩论、案例剖析、实践感悟等有效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5.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蕴涵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丰厚滋养。新的时代场域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引领力、思想阐释力以及实践教学实效力。基于此,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要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向度出发,阐明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价值指向、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旨,有效推动两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具有与传统话语传播截然不同的本质特征,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陷入困境,思政课教师亟需精准探寻提升其话语权的具体对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科学把握师生话语权的辩证关系、坚持教师话语内容时代性和理论性相统一、坚持教师话语表达学理性和亲和力相统一、打造传统与新型教学平台融合一体化,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的要求在不断地提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全体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历史条件下,本文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思想理论水平、发挥高校思政课优秀骨干教师的榜样激励作用、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魏晓波 《南方论刊》2022,(10):25-26+60
本文从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意蕴出发,分析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理论、实践和历史三个维度的逻辑契合。基于成果导向理论,探索构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要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系统呈现报告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完整准确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深刻理论内涵,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领悟先进思想精神理念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外延,准确把握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构建实效性更高、政治性更强、切入点更准、覆盖面更广的思政育人格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导教育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为自觉推动民族事业发展与伟大梦想实现矢志笃行。  相似文献   

10.
首因效应作为普遍存在的重要心理现象之一,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因效应会影响到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从而对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主要以首因效应的概念及影响因子为基础,分析首因效应给高校思政课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对首因效应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进行探析,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方式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趋势和主流。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涌现了诸多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甚至产生了一些恶劣的后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更好地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思政课老师要充分认识融入的价值意蕴,明确融入教学的政治性原则、整体性和实践性原则,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内容规划、实践教学拓展、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最为鲜活的时代内容,面对一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组织考核不规范、学生参与不广泛、实践方式不新颖等问题,运用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培育骨干学生宣讲、在网络实践教学中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等多种方式,探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管理关系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由于缺乏对高校思政课中主体要素的研究,高校思政课管理弊端日显.主体间性范式为高校思政课管理提供了哲学范式和方法论指导.从主体间性范式认识论及本体论角度,剖析高校思政课管理中人之沟通机制的建立与人与世界关系的建立.在该范式理念下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管理中的困境,提出了高校思政课管理的实现路径.着重从挖掘主体间性深刻内涵,建立健全主体间沟通机制,树立主体间交流方法模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高校思政课管理的人本化、多元化、生活化回归.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知行统一观"要求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亦是如此,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但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我们应以毛泽东"知行统一观"为指导,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在社会实践的形式上不拘一格,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还要建立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监督机制,使社会实践教学真正落入实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设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而获得感是衡量思政课教学质量以及评价学生主体自身思政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思政课教育过程论,作为交织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多元互动的教育理论,其培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增强学生主体的认知能力以及树立学生科学的思维观念.将教育过程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当中,分析获得感的生成机理与影响要素,在实际的思政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确立大学生获得感的教育原则,同时也能拓宽大学生获得感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为新时代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政课互动性、突破思政课局限性、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当前,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现实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都为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应转变教学思维,提升思政课教学主体媒介素养;拓展教学场域,整合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资源;鼓励教学创新,健全虚拟现实技术保障机制,让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基础、职业认同的主要来源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科研基础、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弱势,亟需通过夯实科研基础,增强科研自觉,提升科研能力等举措寻求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在做好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从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入手,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运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稳定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强化思政课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也是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近年来关于思政课亲和力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关注“教”的亲和力的多而关注“学”的亲和力的少,定性分析的多而定量研究的少,研究课堂内的多而研究课堂外的少,难免存在“偏”“虚”“窄”的问题。基于湖南7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调查分析表明,只有以说服力、吸引力、导引力、影响力为中心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才能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温度、效度、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