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小侠教授在学术研究中一直立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时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研究,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现实相统一的方法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这在其《马克思“实践智慧”的当代阐释》著作中得到深刻体现,在审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的差异中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的特色和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伟大创新理论及其指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以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建构“大思政课”新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战场,基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将“经典研读”活动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守正与创新的重要路径。“经典研读”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建构好系统清晰、逻辑立体的教学体系,设计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的高效课堂运行模式,发挥好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是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关键。“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兼顾了教学的横向覆盖率与纵向深度,“两大部分”互为支撑、协同发力,“四个环节”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是实现“经典研读”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合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学科根基和立足之本,实现学理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本质性要求之一。采用元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对34篇有关思政课学理性研究的原始文献加以集成分析,通过识别集成主题和界定集成主题内涵、原始文献的学理性因素析出、研究转译、展示集成成果等研究程序,旨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政课学理性内涵基础上,构建思政课学理性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思政课学理性评价指标大致可分为“特质性指标”和“方法性指标”两类,前者包含“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深刻性”“说服力”6项具体指标,后者包含“释疑性”“推导性”“勘误性”“对话性”“贯通性”5项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高校思政课是内在耦合、切合相通的,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但从教学一线、教材结构、课堂视角观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党的二十大的最新论断,其深蕴义理如何贯穿高校思政课,并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式,亟待进一步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学理性把握;从价值引领、知识培育、拓展设计、反馈机制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内容设计结构;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应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总之,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必须以学理性为逻辑支持,以内容性为实现支撑,以对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的回应能力为效果表达,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推进中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好这门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教师应当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性与功能性,整体性与局部性,教材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科研、学科建设与教学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参与性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媛 《南方论刊》2008,(10):71-73
参与性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挖掘学生的人生经验来激发和引导他们的生活理想,通过促进学生的人生经验、课堂体验和生活理想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把参与性教学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教学,使学生已有的人生经验、课堂体验和未来生活理想直接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拓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性内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基于大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品德养成规律基础上提出来的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胶东红色文化作为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对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在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课程缺乏整体安排,衔接性差;地区红色文化认同度不高;教学互通性较低、教师合作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建设过程中就要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性与不同学段差异性相统一、教学内容连贯性与认知水平阶梯性相统一、平台搭建共通性与教学模式特色性相统一的原则,更好地推进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是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而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等方式,直接和间接地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明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并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视角,总结得出当前我国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基层体制机制不健全、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不完善、跨学段师资一体化滞后和跨学段社会实践教学不足等多重挑战。为此,需要积极从健全基层体制机制、强化高校引领带动作用、完善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加强跨学段师资一体化和丰富跨学段社会实践一体化等方面探寻破解路径,从而有效实现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也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是必然趋势。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概论》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整合,结合专业特点促进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效衔接,将《概论》课教学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2.
温宪元的新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问题研究》 ,近日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面向2 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高度 ,重点选取了四个专题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探讨 ,以专题的形式构成分析框架 ,认真思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这样的视角是很独特和富有创新意义的。一是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政治性和针对性。作者根据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 ,选择了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具有与传统话语传播截然不同的本质特征,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陷入困境,思政课教师亟需精准探寻提升其话语权的具体对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科学把握师生话语权的辩证关系、坚持教师话语内容时代性和理论性相统一、坚持教师话语表达学理性和亲和力相统一、打造传统与新型教学平台融合一体化,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即将在高校全面开设之际,结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特点与当前我国实际及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教学中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必须坚持把中国革命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统一起来进行讲授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思政课老师要充分认识融入的价值意蕴,明确融入教学的政治性原则、整体性和实践性原则,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内容规划、实践教学拓展、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韩振峰 《兰州学刊》2011,(1):20-22,2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深度、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要求。通过增强教师本领、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校外实践等途径,把伟大建党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志气、践行使命担当的正气、勇于奋斗牺牲的骨气和永远忠诚为民的底气有效融入“概论”课,促使大学生将伟大建党精神化于心与行,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实践成就的规律性总结。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坚定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进而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新论断在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育人价值,完善教学设计,将整体性融入和差异化设计相结合,促进各门思政课的衔接合作,以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创新教学形式,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使学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知情意层面的高度认同;拓宽教学视野,坚持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人类情怀的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搞革命要靠马克思主义,要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在中国搞建设、搞改革开放,也要靠马克思主义,要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搞马克思主义不成”,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在一起“也不成”。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概论》课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但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及历史学等多科知识,其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关联,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成效,必然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