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共同的合作基础,拥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是众多国家和地区任职感化官的基本资格条件。但在社区矫正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处于一个权威环境中,遭遇矫正专业知识不足和违反社工传统价值理念的困境。结合我国司法社工发展现状,社工教育需要增添司法社工相关专业课程,重视加强学科专业与实务领域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培养社工运用建设性权威的理念,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化解专业服务的介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开展,对促进社区矫正者更好地融入社区、推动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历史,从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差异统一到政社互动形式下的合作共赢,既标志着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又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事业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仍面临着社工机构人才不足、社会认同程度较低、政策环境两极分化和公共资源整合不足的诸多困境,这决定了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路径优化策略,要更多关注社区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参与环境优化、配套政策体系完善和加快公共资源整合等四个方面,破解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困境,以此不断推动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泉州市丰泽区、三明市梅列区三个首批试点的社区矫正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证分析考察社区矫正志愿者对社区矫正及矫正对象的污名化态度以及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志愿者比社区民众对照组有较少的污名化态度;影响社区矫正志愿者对社区矫正污名化态度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每周志愿服务时间数量及有无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4.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和社区矫正实践中的适用价值,认为该理论作为社会系统论的分支,为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思考维度,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对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极具指导意义。同时文章在比较该理论与其他社会工作理论的异同后,指出该理论存在机械性、理论体系等方面尚欠严谨等局限。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青少年失足与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问题成因是内在心理特点和外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人性化、柔性化的介入手法,可以通过个案服务、社区矫正服务和倡导性社会工作等方法有效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失足与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6.
以对安徽省H市两个社区和一个县的社区矫正对象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从社会工作系统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的现状,并提出从个人网络、互助群体和社区网络联系三个层面帮助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社会支持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J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为个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进行研究,在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认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应该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同时着手,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完成矫正任务,实现其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欣 《社区》2013,(3):48
在社区矫正这样一个特殊的领域,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需要什么样的技巧?从哪些方面入手更能让矫正对象接受?笔者走访了一些专业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他们认为,只要用心,就能发掘出工作小窍门——多聆听适当"扮无知"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有着助理社工师资质和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的中心专业社工陈承惠介绍,因为矫正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服务的开展有别于其他人群。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关系结构已经逐渐从单位制转化为社区制。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的一种,充分体现了刑法理念、刑罚文明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制度,但是,社区矫正制度在日趋完善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综合分析了学界关于改进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见解,通过分析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现状,探讨如何走出这些困境的方法,并从立法层面、执行层面和监督层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聚焦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地区小学儿童,以"流动教室项目"为研究对象,是针对处于第三圈层的成都市金堂县、彭州市贫困地区四所村小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行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呈现三个主要特征: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为学生一般性需要回应;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以小组工作为主、社区工作为辅;社会工作介入形式为轮换式接力服务。同时亦对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讨论:远郊农村经济社会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内容的适配性;远郊农村教育现状与学校社会工作功能的适配性;西部社会工作资源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事执行体制和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革新,对于行刑的人道化、科学化以及降低行刑成本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社区矫正同时也存在适用对象的选择、适用程序、矫正手段以及矫正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的结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在肯定社区矫正价值的同时进行反思,科学选择适用对象、完善适用程序、提高矫正工作者素质,以真正实现公正、人道、科学、效益等行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中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经验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一年来上海社区矫正中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个案社会工作与刑法执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对于发挥社区矫正的有效性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还存在不少限制,整个社会还必须为社区矫正工作中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创造更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女性罪犯常常处于被忽视的位置,无论是实务界或理论界对女犯社区矫正都鲜有深入的研究。文章把女性罪犯的社区矫正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为例,具体探讨了当下女犯社区矫正的现状与困境、探索与发展和反思与展望这三方面内容。文章通过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式,力图为我国女犯社区矫正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传统的社区矫正模式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手段落后,矫正对象量化考核难和矫正对象缺乏有效监管等。阐述了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通过“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来管理;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矫正对象的电子档案管理、定位管理、考核管理和危险性评估、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统计报表、警示告知等功能。并对“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加强对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现矫正对象信息全面化和细致化,开展政法网与专网的对接建设,增加视频教育模块的研究开发和加强与社区民警网络互通。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探察服务对象对社区矫正社工及其服务的评价,有助于了解上海市社区矫正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服务对象对社区矫正社工及社团存在一定的认知不足和认知偏差;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丰富且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些服务满足了服务对象的多种需要,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从总体上来说,社工在专业伦理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在知情同意方面尚有待加强。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做好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社区矫正概念主要学说进行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上,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我国应将其定位于兼有刑罚执行属性和社会工作属性的刑罚执行制度,并对社区矫正概念进行了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重构与界定。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7月起,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行在社区中改造罪犯,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其重新顺利回归社会。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实施单位单一(主要是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群众的认同度不高,矫正对象本人的心理障碍等等,使得社区矫正只能是对矫正对象进行惩罚,无法满足矫正对象的就业、心理和重新回归社会等基本需要,其质量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尝试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分析社区矫正,以期对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以使矫正对象能够更好更快地重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在探索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社区矫正在我国八年的探索成果非凡,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本土化困境,如社区矫正运作体制不健全、缺乏法律支持、社会认可度低、资源缺乏、内容行政化等。应从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构建多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运用社会工作理念等方面来推动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在调动社会积极性、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悔过自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及其配套措施不完善,制约了社区矫正功能的实现。本文以S省社区矫正运行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省社区矫正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司法现状提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