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蕴含丰富育人元素。在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充分汲取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滋养,以伟大建党精神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培育青年学生担当意识、塑造青年学生坚韧品格、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高校应从思政课教学主渠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着手,大力拓展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路径,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发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政治情怀以及卓越品格等育人功效。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抓住关键因素,找准与课程的融合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深度、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要求。通过增强教师本领、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校外实践等途径,把伟大建党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志气、践行使命担当的正气、勇于奋斗牺牲的骨气和永远忠诚为民的底气有效融入“概论”课,促使大学生将伟大建党精神化于心与行,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深刻,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指引人生价值追求、锻造拼搏奋斗意志和坚定爱党爱国立场。可以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庆精神的源头,大庆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庆精神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大庆人在新时代把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理解好、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庆精神的内在关联把握好,有助于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提下,把大庆精神践行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庆的"三个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理念的兴起为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理论·经验”结构模型。这三个要素分别处于“讲价值”“说理论”与“讲故事”的课堂环节中,其中伟大思想是思政课整体教学的价值引领;科学理论则旨在阐明伟大思想的学理依据;具体经验则能对科学理论做出进一步验证,亦能促使学生与伟大理论产生共情。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紧密联系,构成一堂高校思政课重要的内在三重结构。  相似文献   

7.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法治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思政课程合力作用的发挥以及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在于对其的宣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的相通、教学内容贯通、教学策略互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须做到:情理相通,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具象化;文史结合,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内容丰富化;人媒交互,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形式多样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破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两离的二元结构,并为新时代其他新的理论成果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数字化发展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成为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实践手段。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精神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具有深远意义。有鉴于此,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化、师生互动等现实问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从价值意蕴的维度厘清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浩英 《南方论刊》2023,(9):100-101+10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有效融入思政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学生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培养青年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的赤诚情怀,对于深化新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发展,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坐标,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领大学生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从价值维度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锤炼担当精神、磨砺坚毅品格、厚植人民情怀;从理论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内容上具有耦合性,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同向性,在育人优势上具有互补性;从实践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确保伟大建党精神全方位、高质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要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系统呈现报告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完整准确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深刻理论内涵,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领悟先进思想精神理念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外延,准确把握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构建实效性更高、政治性更强、切入点更准、覆盖面更广的思政育人格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导教育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为自觉推动民族事业发展与伟大梦想实现矢志笃行。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管理关系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由于缺乏对高校思政课中主体要素的研究,高校思政课管理弊端日显.主体间性范式为高校思政课管理提供了哲学范式和方法论指导.从主体间性范式认识论及本体论角度,剖析高校思政课管理中人之沟通机制的建立与人与世界关系的建立.在该范式理念下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管理中的困境,提出了高校思政课管理的实现路径.着重从挖掘主体间性深刻内涵,建立健全主体间沟通机制,树立主体间交流方法模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高校思政课管理的人本化、多元化、生活化回归.  相似文献   

13.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蕴涵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丰厚滋养。新的时代场域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引领力、思想阐释力以及实践教学实效力。基于此,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要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向度出发,阐明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价值指向、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旨,有效推动两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高校思政课是内在耦合、切合相通的,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但从教学一线、教材结构、课堂视角观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党的二十大的最新论断,其深蕴义理如何贯穿高校思政课,并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式,亟待进一步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学理性把握;从价值引领、知识培育、拓展设计、反馈机制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内容设计结构;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应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总之,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必须以学理性为逻辑支持,以内容性为实现支撑,以对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的回应能力为效果表达,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推进中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内在机制探赜是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规律,提升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实效的前提。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红色记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奋斗征程中,社会主体通过多种介质形态,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理念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和。从内容上看,红色记忆包括红色史实记忆和红色价值记忆。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是红色史实记忆与红色价值记忆相互印证、交织互促的动态建构过程。质言之,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是红色记忆再生产。“刻写—共享—体化—演绎”是红色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机制。循此机制,红色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展示应然实践图景:唤醒记忆,厚植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认同;诠释记忆,夯实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同;复现记忆,增进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赓续记忆,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6.
高校应当通过正确的舆论启发学生和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凭借光荣的传统教育学生和先进的榜样激励学生。大庆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理工学院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高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以精品课程为纲、通过观念转换与项目带动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对高校(尤其新建本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欣 《学术探索》2023,(4):40-47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立党兴党强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精神淬炼,创造性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之源。纵观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伟大建党精神有其独特的生发逻辑,理论之要为马克思主义,文化之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之脉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实践之需为革命先驱的建党活动。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具体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丰富的科学内涵呈现出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新时代赓续伟大建党精神,需要立足理论学习夯实真理基础,通过建章立制提供制度支撑,加强传承濡染焕发文化活力,融入实践提供奋斗力量,从整体上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9.
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实现党和政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教学能力严重不足,为此,要提高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其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大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实施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政府工程、学校工程,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推进新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推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的应有之义,它既能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精神动力,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注意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保障,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引擎,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并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文艺精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