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广州市的社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工职业价值观、情感、技能等因素分析,发现目前社工职业认同度总体水平比较高;而行业整体发展程度、所在机构的管理水平、职业薪酬、所处团队关系、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职业晋升渠道及职业前景等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职业薪酬并非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首要因素。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工职业认同与其专业能力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认同低的个体,抱有负面情绪,面对工作持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职业上出现倦怠现象,进而影响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反之亦然,对于职业持高认同态度的社工,则会选择积极的工作方式,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最后,从政府与社会、社工机构、学校、个人四个层面提出提高社工的职业认同度的对策,以维护社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创新社会治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从政治承认、需求推动等方面为社会工作机构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社工机构的发展状况已成为其能否有效顺应社会治理转型、满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的关键。现有发展场域下,社工机构虽已获得了身份承认,但实践中尚存一定局限,诸如政府职能部门对于社工机构尚未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机制,购买服务的政策场域尚未理顺,政策试点的负面效应尚需有效控制等。故以场域优化促进发展已成必然,需要改变社工机构与政府的关系资源分配结构、制度安排体系和惯习系统,增进合作,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将于“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社工站将纳入重点工作评估与基层绩效考核。基于对H省Z市D区政府购买社工站评估项目的参与式观察以及评估盲区假说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当下社工站项目评估仍存在忽视文本材料的片面性、轻视专家评估的模糊性、无视对购买方的问责等评估盲区,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公正性。评估盲区客观上由评估时间的临时性和评估空间的割裂性造成,主观上由政强社弱的合作关系导致。利用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建构社工站项目动态评估平台和云评估模式,进而通过技术赋权来重构评估时空线以及调适失衡的政社关系是减少评估盲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广州社工在"5·12"灾后恢复重建中链接资源和组织"映秀母亲"刺绣小组的案例,试图说明在灾后重建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中.社工之所以同时扮演资源链接者和社区民众同行者的角色,这与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紧密相关.社工在面对灾区民众一无所有及救灾物资分配不公平的现状时,必须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尽力将最宝贵的资源链接到最需要的人群中,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社工最基本的救济式助人行动(救助).但另一方面,从社工自助的理念出发,单纯从受助的角度从事社会工作,只会强化社区民众的依赖性,弱化受助者的能力,增强社工的无力感.而完整的社工助人自助更应该从自助能力建设的视角深刻地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文章先从理论上澄清助人自助与能力建设的关系,然后运用具体案例详细地阐述广州社工如何通过与社区民众同行逐步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逐步推进,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直接、频繁、复杂而微妙.在项目场域中,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围绕资源、权力、专业展开持续的互动博弈.在此过程中,双方有着各自的行动逻辑,同时又倾向于“策略合作”.然而“策略合作”并不简单表现为合作,双方的利益取向及互动关系的动态性决定其策略合作的复杂性.其中资源的依附性使社工机构在策略合作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由此也影响了其专业性和发展的独立性.应通过政府购买机制的健全,实现政府与社工机构的双向建构,最终使二者建立起一种“独立中有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社会工作项目过程评估不同程度上存在多元身份与价值中立冲突,项目委托方、社工机构、服务对象与社工的利益冲突等伦理困境,评估对象界限模糊,过程评估的行政性倾向与评估结果实际运用率不足等问题。加强社会工作过程评估伦理的教育与培训、厘清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部门界限和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项目过程评估体系,是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的应对良策。  相似文献   

7.
社工机构与居委会之间互补协作,建构平等的"伙伴"关系是多元社会治理的理想类型。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居委会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后,分摊出宣传、服务和部分临时性任务让社工机构承担;社工机构因其非营利性、组织创新性以及弱专业性,在服务对象来源、服务资源以及成效宣传上依赖居委会,表现出"职能分摊-资源依赖"的"伙计"关系。"伙计"关系是社工机构基于现实状况而做出的一种妥协,未来应该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突发事件多、破坏性大,然而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应急能力建设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改善。以往关于应急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政府、公民个体、社区建设和具体经验实践等领域。文章结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时代形势和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社会工作的发展,从民办社工机构这一服务平台的视角出发,初步论证了民办社工机构在我国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中的七大优势:价值观优势、职业优势、专业优势、时空优势、手法优势、群众基础优势、联动机制优势等,为我国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开辟了一个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工实务模式是观察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社工专业发展的最佳视角。英美社工实务模式历史发展过程清晰、特征明显。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色彩浓厚,追求社会公平和旨在恢复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目标明确,微观取向的个案工作、个案管理与家庭治疗方法盛行,社会福利性质与福利制度建设背景突出。英美社工实务模式发展现状清晰预示了社工专业发展与社工实务模式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社工实务模式建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在推动社工机构发展上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上,目前汕头社工机构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因此,汕头地方政府和社会需要结合本土场域,从政府制度、社会环境和机构内部治理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推动汕头社工机构的精细化、专业化和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当代社会工作的重要研究"抗逆力"研究取向,以积极的优势视角,从家庭、社区及社会层面检视流动青少年的逆境因素。社工机构运用成长小组、体验小组等社工实务方法,以家庭教育与能力建设、社会教育与社会资本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福利资源提供三大项目为重点,为流动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增进流动青少年及家庭的能力建设与资本建设,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与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2.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以南京市A社区政府购买项目为例,从嵌入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逻辑。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机构主要通过“政治—行政—专业”三维路径嵌入基层社区治理,并呈现出“浅层、深层、逆向、有机”的曲线型嵌入过程。在浅层嵌入阶段,主要通过前期摸排、活动策划和需求调研等方式,赢得社区信任并建立初步关系;在深层嵌入阶段,重点通过专业知识运用、党建品牌融合、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促进机构与社区关系向深层次发展;在逆向嵌入阶段,由于“政治话语”与“专业话语”主辅关系的不断摩擦,社会工作服务出现了“表演性”和“迎合性”的脱嵌问题;在有机嵌入阶段,通过成立机构党支部、挖掘社区骨干力量、发挥专业服务等方式,逐步呈现出互信互利的发展态势。因此,为推动社会工作机构与社区治理从“嵌入性发展”走向“融合性发展”,可进一步在“政治—行政—专业”三大维度强化关联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伴随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向社会工作机构购买公共服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以深圳为例,以制度设计厘定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经费、竞争式购买的契约关系、第三方评估等构成了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国社会服务购买法规缺失的环境下,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存在操作机制不完善和不透明问题,因此应逐步健全社工服务领域的政策与法规,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财政支持体系,优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操作流程,加强部门间协作以整合资源,拓宽社工机构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空间,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公信力建设与评估监管。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服务中的“圈内”购买机制使得社会组织对属地政府产生较大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由此,探讨社会组织跨区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何以可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分析社会组织跨越街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践过程,发现社会组织在突破“圈内”购买困局的行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在地合法性”建构逻辑。社会组织建立“在地合法性”的过程涉及作为逻辑前提的“行业合法性”的积累,作为关键环节的“购买方合法性”的建构,以及作为内在要义的“社区合法性”的达成三重逻辑进阶。具体而言,行业合法性要求社会组织能够搭建良好的组织间合作和关系网络,购买方合法性旨在帮助社会组织建立与属地外辖区政府的信任关系并获得服务项目,社区合法性则关注社会组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社区内利益相关方需求的满足。社会组织通过获得3种合法性建立其在辖区外的“在地合法性”,成功实现跨区域承接购买服务和组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在嵌入农村社区治理时需要面对与基层行政力量合作的问题,互动中形成的村社关系影响着嵌入发展的过程以及服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村社关系的形塑机制和转变过程成为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同一机构同时期开展的两个项目各阶段发展情况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发现,村社关系在具体场域内受到各主体间资本与惯习的影响,根据历时性特征分成初级与次级村社关系,双重关系糅合构成形塑机制。在关系转变过程中,入场阶段的社工机构由于当地制度化的社会资本和具身化的文化资本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合法性建构,从而影响关系状态。随着项目展开,前期的关系状态使得社会工作者具备不同的社会资本获取与社区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推动村社关系向合作或冲突发展。关系逐步稳定后,实际利益的考量和情感信任的建立对村社关系起到了反哺或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是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两支力量。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利益分割、社会组织职能分离、服务人员观念分化的影响,造成社工与志愿者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目前,迫切需要创新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机制。从政府角度看,要制定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政策,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推进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完善政府职能发挥的社会监督,从而形成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政策制度环境。从社会层面看,要培育多类型的合作促进组织、开发多样化的合作促进项目、创造多视角的合作促进理论,为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建立可持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阐述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双重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地位分化过程"与"地位同化过程"的双缺失导致社工机构发展的制度困境。论文最后提出了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社工机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S市P区“社区共融”项目的产生是建立在需求契合基础上的政社互动合作的结果.项目前期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证实了统战领域“政社合作”的初步成功.然而,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该项目的运作困境逐渐显现,出现“内卷化”现象:购买形式不统一;项目目标大而化之;权责关系不明确;统战社工定位模糊;项目开展专业空间不足;统战社工人才流失率较高,难以保持稳定的专业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社合作困境源于三个不足,即基层政府部门的认识不足、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足、社工人才队伍及专业空间不足.构筑政府与社会组织健康、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周作人的文学价值观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这既决定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风云变幻,也与他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人生阶段上人生观的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从人生观和文学价值观的互动关系出发,应该是厘清周作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的一个有效角度.  相似文献   

20.
基层政府协同“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由基层政府主动发起,以政府购买项目的形式开展治理创新探索.社工机构评估社区需求提供方案,竞争承接项目,在基层政府提供各类资源、协调沟通各方关系之后,进驻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专业社工受聘于社会机构,依托专业社工技能,利用社区服务站平台,在“两委”领导之下开展各项社区服务工作.项目合同周期完毕,中立第三方机构接受政府委托,以居民与政府部门为对象,基于项目目标,评估社工机构治理绩效.美地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探索意义重大,以基层政府协同推动“三社联动”方式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绩效,社区民众满意度提升,社区“两委一站”行政工作也获得政府管理部门大力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