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柏拉图正义观与马克思正义观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了解正义的理论起点、正义的实质以及实现途径,从而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中的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孟子和柏拉图理想政治的蓝图分别是王道政治与正义城邦,二人的政治思想有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二人思想的逻辑理路、价值诉求、理想政治模式、历史影响却又截然两分。体现在:性善论和"美德即知识"的逻辑起点;仁义与正义———情理两分的价值诉求;王道仁政与正义城邦的政治理想;德治传统与理性主义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从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把人们引导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个人的正义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国家的正义表现为智慧、勇敢、节制,与三种美德相对应的分别是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其分、各尽其责。但是现实社会并不如"理想国"那样理想,当代社会的正义是复杂的,甚至是以"畸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为了保证正义的有效实现,保证公共利益的良序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理想国》中在对传统的三种正义观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正义思想,认为正义是对立统一的,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两种,国家正义优先于个人正义。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 ,社会组织、制度、秩序的最高的普遍原则是正义。他把城邦的公民分为三个等级 (治国者阶级、卫国者阶级、劳动者阶级 ) ,把个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 (理性、激情和欲望 ) ,得出了社会正义论与个人正义论。此种理论与朱熹的“理气”论中的理一分殊、格物致知、道心、人心之论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鉴于西方正义论的话语主导权,学界积极展开有关中国正义论的研究,指出对应于西方“正义”观的中国传统“义”论。然而,发端于先秦与古希腊时期的义与正义,本身是否具有可比性的问题却被悬置了起来,导致以往相关研究略有缺失。义与正义生成于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隶属不同的文化体系,此为两者之所以会面临可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然而两者所关注的论题皆涉及个人的德性修养、社会的制度建构以及利益的分配方式;并且它们都以强调合理控制欲望为要,在制度安排方面皆主张社会分工和差等分配。义与正义不仅关涉着相同的论题,亦具有类似的主张,因此两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柏拉图提出,正义必然带来和谐.他认为,正义即心灵的和谐,是个人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正义即阶层的和谐,是各个阶层各守其位,各司其职;正义即利益的和谐,是强者利益与弱者利益的和谐;正义即整体的和谐,是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相互协调一致的和谐.柏拉图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正义观的核心范畴"义"和中心论题"义利之辨",总结了中国传统正义观的基本特征,并做出相应评价。认为:崇高道德理想,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永恒意义;缺失制度正义,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根本缺陷;差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正义观中值得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书。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的国家是正义的国家,国家的正义来自人的灵魂的正义,国家的正义通过哲学家的至善得以体现。柏拉图追求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合二为一、理性正义与德性正义相依相随、天赋正义与人为正义和谐相融,难免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内涵也能为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字形构造看,"义"一开始就带有"神圣命令"的意涵,墨家之"义"恢复了这个意涵。墨家之"义"还具有利他、不分亲疏、追求公平正义等特征。后世的"侠义",经过明代通俗小说的推衍和近代梁启超等人的论证,逐渐与墨家之"义"联系在一起。而"正义"这一术语虽然是在翻译西方著作中生成的,但它的内涵却与墨家之"义"有许多相同点,在墨家、儒家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和改造"正义"这一关键词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追求,其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其本质目的就是利益的合理划分。文章旨在运用价值作为分析评判社会制度规约下的社会合作之利益划分正义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义是儒家道德的"五常"之一。孟子思想非常重视义,把义提升到与仁对等的地位,认为义是人心固有的善端,它和"仁、礼、智"一道构成了人区别于动物的道德性,是人们提高德性、成就道德理想人格的逻辑起点。在人生的历程中,义始终是人们的价值向导,义要求人们不贪利,不畏势,不媚俗,做一个有道德自觉心、有尊严、有主体独立精神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被欲望所左右、被权势所奴役的人。孟子还要求人们集义而养成浩然之气,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完成道德人格的塑造。当生命与道义发生冲突、要进行生义抉择的时候,孟子反对苟且偷生,主张慷慨就义,以生命最终完成自己的高尚道德人格。这是义的最高境界。所以说,义在孟子思想中,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行之有道。  相似文献   

15.
正义是人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实现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正义是评判人类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准则。要实现正义,最佳的途径是法治。因此,正义观在当代宪法的价值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在当代宪法的语境中,解读正义的要点在于:正义蕴涵着人的权利。正义蕴涵着人的行为规则。正义蕴涵着道德。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形成正义,也不能派生出正义。因此,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良好的制度设计与运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中国的"格义"在与新柏拉图主义在"基督教希腊化"运动中的作用做了比较与分析,指出了它们的几点异同,并指出,要在中西方的比较研究中不产生误解,必须将相似的现象作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关于正义的理论包括两方面:个人的正义和国家的正义。他对正义的论证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在内容上也具有合理性,但他理论上的整体主义、自然主义与现代民主社会要求存在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正义观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城邦本位,即柏拉图的“正义”始终是围绕是否有利于城邦的存在和实现城邦的“善”而展开的;二是贵族立场,柏拉图认为只有少数哲学家统治城邦,才能实现城邦的善;三是唯心主义。柏拉图正义观的三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他的正义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观境索义”是古今中外诠释经典的首要方法,在先秦典籍当中,尤以《孟子》蕴涵的“观境索义”思想最为丰富和鲜明.孟子的“观境索义”思想可以概括为参与原则、历史性原则、约定性原则、大压小原则及具体性原则,这些指导性原则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更好地诠释经典、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仍然极富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波普尔认为柏拉图的极权主义政治纲领可以表述为相互关联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第一是阻止所有的政治变革,第二是回归到自然中去;其政治要求则分为两个层次,就其最基本的方面而言,主要指严格的阶级区分与统治阶级的优越地位,而从这两个基本要求中又派生出统治阶级垄断保卫职责、教育审查以及国家自给自足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波普尔批判了柏拉图的整体主义的正义概念,建构了人文主义的正义概念;批判了柏拉图所主张的包括自然特权原则、普遍的集体主义原则以及个人对国家的责任的原则在内的整体主义正义原则,建构了包括彻底的均等原则、普遍的个人主义原则以及国家和政府保护公民自由的原则在内的人文主义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