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金融货币业务的企业,更是管理风险的企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越来越被视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的银行,能够在与同业的竞争中赢得战略性优势地位。我国银行业在经过了股权改革和整体上市后,公司管理体制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经营水平逐渐优化,然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着很多差距和风险隐患,亟待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与此同时现行金融制度也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与市场的不适应性,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在试点运行。大背景之下,市场对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之近年来钱荒和利率波动等问题更体现出利率统一管制对资本市场的限制。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率管制的放松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也受到关注。笔者以此为本文研究重点,通过利率市场化理论来分析其传导效应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所带来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真  张新艳 《决策探索》2001,(11):32-32
如何应对加入WTO可能带来的挑战,是目前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但多数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电信业、金融部门等冲击比较大的几个行业自身的问题上,而没有对WTO可能引起的另外一种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所谓另外一种影响,实际上并非WTO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由应对WTO直接影响的方式所派生的一种间接影响,即应对方式可能引发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短短半年时间内,拥有悠久历史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这一切看上去极富戏剧性。本文结合曾经拥有“第二大投行”头衔的摩根士丹利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我国的金融业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监会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银监会于2004年2月份推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使得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更加实质化。为全面考察银监会这个风险评级体系,本文对中外商业性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基本出发点和评级思想,以及它们考察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侧重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并重点比较了商业性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与银监会体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叶锡华 《管理与财富》2008,(12):34-34,36
现今如何做好金融业风险的内部控制已成为每个金融机构不懈努力的方向。本文通过对金融业风险以及风险内控的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了在风险内控存在的今天依然频发危机的根本原因,从而在源头提出加强金融业风险内控协调金融业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风险为本的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模式是当前国际上最新也是比较通行的监管模式。本文在对该监管模式特点与演变,程序与内容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为本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对我国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流程银行"是国际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建设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构建流程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制约条件,提出构建流程银行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构建流程银行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迅猛,银行的数量和资产规模等都迅速增长。我国以银监会为主的银行监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以应对中小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并介绍现阶段的监管成果。  相似文献   

10.
11.
吴强 《决策探索》2011,(8):51-52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风险分为八类: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有新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把评估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工作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多少风险就应该有多少资本,风险越大的银行资本就应该越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其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的活动以及金融管理当局为实现金融、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商业银行风险实施的外部监管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总体上在提高,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为了更好的理解金融集聚的发展态势,本文根据金融业的集聚现状、集聚水平的统计分析、集聚中心的选择等方面对金融集聚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混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方 《决策探索》2004,(6):40-41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威胁到传统银行业的生存。对我国而言,加人世贸组织以后金融市场将在5年内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压力面前,要想生存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接受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而混业经营正是符合了这一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对操作风险尚处于学习认识阶段,管理水平低.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们应该从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内控体系,监督机制、人力素质等方面有效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11年至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季度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资银行效率的影响并分析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结算业务规模与股权结构不同的商业银行产生差异化影响。另外,银行业对外开放强化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强化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外资银行“引进来”强化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骆波 《决策探索》2002,(12):35-37
近年来,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以及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强力推动下,国际金融业经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继英、日先后放弃了分业经营模式后,1999年11月,美国也告别了旨在强调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通过了旨在促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金融业服务现代化法案>.美国<金融业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正式签署生效,标志着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从此世界金融业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在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风险对于一国金融体系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国际业务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纵观国际金融的发展史,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风险较为集中的微观主体,会受到国际金融风险的冲击,带来资产损失、利润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银行直接破产。国有控股银行在风险控制、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应该不断提升风险控制机制,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睿 《管理科学文摘》2009,(25):156-157
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流程银行建设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改进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了流程银行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有商业进行流程银行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金融史,中国商业银行还未经历过如此重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后我国经济结构将会有所调整,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发展结构必须也作相应调整与之适应,才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与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化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这些影响尤其是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在分析利率市场化带来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