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9月12日,27国的中央银行代表一致通过了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III》,在全球银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的银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巴塞尔协议III的特点,并对我国银行业执行巴塞尔协议III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2日,美联储以7∶0的投票结果批准了巴塞尔协议Ⅲ。而此前中国和欧盟均已批准该协议,金融危机后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协议,已经在全球主要国家获得通过。文章在回顾巴塞尔协议Ⅲ的产生和相比与之前的协议的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及监管的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和实践总结。其实质是完善与补充单个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不足,降低银行破产倒闭的可能。在《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可能会相对下降。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自身的业务创新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邓静 《决策与信息》2006,(10):56-58
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基本规定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设定了资本充足率。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业监管机关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也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有了量的标准。加上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管等。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协议III》对全球银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指标,且更加注重安全性,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信用违约情况的度量也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先对巴塞尔协议III进行了介绍,选定KMV模型作为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模型,通过选取了沪深8家绩优股公司和8家ST股公司为样本,得到KMV模型的两个指标:违约距离DD和预期违约率EDF。实证结果显示绩优股公司的DD较大,EDF较小,即违约的可能性较小,ST股公司则相反,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上相符合。最后,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协议的阶段性成果既是一定时期内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也代表着银行业监管原则的发展趋势,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遵守的共同原则和国际银行监管框架与风险管理原则发展与演变的重要标志。作者以2003年4月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监管原则为分析框架,研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国际银行业的不同影响和反应,并针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正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巴塞尔协议新框架下三大支柱中的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新协议以资本充足率、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成为国际银行遵守的标准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商业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并探讨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就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要参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也要达到《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水平的有关规定,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着普遍比较低的情况。文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提出了将民间资本引入银行业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主要分析了民间资本引入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我国政府将民间资本引入银行业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金星学  英睿 《经营管理者》2009,(19):135-135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开放,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但与《巴塞尔协议》对金融监管要求和发达国家制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提出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业银行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银行业监管的理论和实践中,将银行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种。随着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心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到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使得操作风险问题受到了国际银行业广泛关注。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协议Ⅲ的提出和我国国内资本监管要求促使我国银行加强资本金的补充,特别是保证符合质量和数量要求的资本充足率,以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资本充足率监管不断加强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资本金补充所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在提高资本充足率以保证符合监管当局监管指标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以面临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正> 国际巴塞尔协议是80年代以来,加强国际金融统一监管的一个划时代文件,对于指导和监督银行业在日益不稳定的金融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和安全经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国银行业正处于与国际金融渐趋接轨阶段,因此,引入巴塞尔协议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晓光  陶铄 《管理评论》2002,(10):44-47
本文试图对十几年来巴塞尔资本协议修正和发展的要点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重点讨论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原因、围绕新协议草案的各种争议以及巴塞尔委员会对新协议草案的修正和调整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国际资本监管的发展趋势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巴塞尔协议Ⅱ的诸多弊端不断暴露,特别是其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新资本协议顺周期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方面改进方法。同时,本文简要介绍了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它对巴塞尔协议Ⅱ顺周期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邹言  古太 《决策与信息》2006,(10):48-49
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资本管理方式 (一)全面认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认识比1998年巴塞尔协议更加系统全面,在原有的信用风险的基础上,新加入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使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灵敏度有所提高。其中,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时,给商业银行造成违约贷款所产生的损失。新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产分为公司贷款、国家贷款、银行同业、零售贷款、专利贷款、股权投资等六大类,并规定对于不同类别的资产要采用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银行偿付风险是银行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管理偿付风险是每个银行管理者和监管者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技术上,我们有国际通用的《巴塞尔协议》作为指导,然而资本充足率本身不是处处适用的,本文将简要辩证地来分析资本充足率监管办法的利弊,并提出与资本充足率相配套的资产回报率才是所有风险管理方法中的最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稳步发展,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已超过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8%,目前已经达到12%。众所周知,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注资,剥离不良贷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为明显);在A股、B股市场上市融资;发行次级债,并且,次级债的发行成为了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大多是由银行相互交叉持有,随着次级债的发行,银行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2009年8月,银监会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面对政策的风云突变,商业银行应如何面对?本文将立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方式进行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及风险控制的必然趋势,也是银行监管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现实要求。现代银行经济资本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的风险。如何应用经济资本来提高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是当下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经济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提炼了经济资本管理在构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已经成为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遵守《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标准,但这个统一标准忽视了个体差异,显得不尽合理。与现有文献的分析角度不同,本文重点研究了监管部门制定该标准的信息甄别问题,并指出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基于数理模型推导,本文又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模型的结果给出直观的经济解释。最后文中对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证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