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越  马兵 《社会科学论坛》2005,(7):57-59,69
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维护者身份出现的,这种权利的根据从实质上是来自于国家的授权,他对犯罪人的保护应该是正当的,但实践中却出现了律师被定为“包庇罪”的不正常现象,基于此,本文作者以为,律师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包庇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2.
"身份思考是一种强调思考行为"主体身份"的思考方式,美学家们在认识美学对象时将自身的特定身份介入进去,能历史地反思美的具体存在所具有的特性,弥补传统美学研究中的大一统性的缺陷,"主体身份"视角介入美学研究是可行的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学者散文"的崛起与命名,以及20世纪散文创作实践都为以主体的"职业身份"类别为研究视角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同时以"职业身份"类别为研究视角,散文文体存在着带有共性的话语倾向:学者的散文侧重学识、思想与智慧的自主表达;诗人的散文侧重意象营蕴出的诗情与诗意外化,小说家的散文则呈现出个性化生活叙事的客观传神描写、思想张力与精神极致的追慕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切社会的进步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中国社会的进步因其文化负累与制度缺陷,出现了平等与公正二者的非有效契合现象。通过对文化与制度两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建构契约社会的整体框架下,充分关注契约体制下存留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此可以导引出中国社会进步应是一种整体打造平等、同时兼顾公平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能否适用于王斌余案,笔者认为,王实施适法行为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因此期待可能性理论可以适用于本案。但王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符合法理,因为期待可能性的减小只能影响到王的有责性的减小,并不意味着最终刑事责任的减轻。  相似文献   

6.
7.
预防身份盗窃的体系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身份盗窃也越来越猖獗。一些国家已经对身份盗窃采用法律手段进行处罚,但效果有限,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身份盗窃是由于社会体系不完善引起的,应该构建新的社会体系,通过个人对政府、企业信息体系的参与和企业的责任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的趋势和各项制度改革在引发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巨变的同时,并未导致社会身份体制的简单解体.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原有身份不仅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碎片化趋势,而且也发生着延续性和转换性的变化,身份原则在社会的利益分配中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现象显然会对社会秩序的性质、演变的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主体身份的获得过程是伴随着技术理性的演进而进行的,技术理性通过对人主体意识的启蒙,逐步地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进而在技术理性的扩张和技术理性的弘扬的基础上,人类终于借助于技术理性的巨大力量获得自身发展的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10.
意义的来源与存在方式一直是解释学领域内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美国学者赫施坚持将对于客观意义的诉求置于对作者意图的询唤过程中,而在他的理论中,作者身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阐发与建构:首先,作者意味着立足于语言性文本的言说主体;其次,作者充当了某种独特的意欲类型的传递者;再次,作者的表意行为还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型的引导之下。通过上述充满张力的理论建构,赫施体现了在作者之死的时代背景下重估作者价值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身份农民与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纯粹农民到身份农民再到职业农民,农民一直在不停息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解放自我.然而这种发展、完善与解放的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与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阈中公民身份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调权利的自由主义模式和重视公民责任的共和主义模式.将公民身份这一核心政治概念引入当代中国追求和谐社会的视阈之中,我们发现,臣民文化传统和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平等公民身份的现实障碍.通过国家-公民与公民-国家来双向建构公民身份,使政府形成以公民权利为本的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理念,让公民通过公民社会等途径形成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各种义务,从而才能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勾勒出一幅和谐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3.
对西方责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行分析,有助于推进责任政治理论的深入阐释,为推进中国责任政治制度的构建提供经验教训.伦理、契约与身份从道德主张维度、政治规范维度与社会关系维度塑造了责任政治,三者呈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伦理关系和伦理规范反映了责任政治在伦理视角下的运行逻辑.契约成立条件、契约原则和契约内容影响了...  相似文献   

14.
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历劫佳人》是较少被探讨的一部.运用拉康—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从主体间性角度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身份问题.她在与自身镜中映像的想象性关系中,在与仆人以及男性的符号网络中构建了有效的主体身份,在他者的注视下凝定了自我的位置.同时,她在“缺场”的状态中成为他者要求的客体,从而进入“要求之辩证”,作为男性间的媒介确立着他们欲望的坐标系.  相似文献   

15.
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网络传播的新技术时代,网络游戏成为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存在和情境,或者是一种社会建构.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参与者是通过数据网相联结,以电子文本化的虚拟身份来展示或想象主体身份的.与传统的游戏不同,网络游戏的游戏者在电脑屏幕上的"窗口"环境中进行着多重身份的生活.这种分散的自我使得游戏者在同一时间里往往处于多个世界,扮演多个角色.这样,现代人的自我体验在网络游戏中更像是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多种探索和实验,游戏者体验到了多样化、异质性、片段化、去中心的自我.本文将从游戏文化研究的角度,围绕对网络游戏中身份认同基本特征的分析,以期对作为大众文化一种的网络游戏文化现象进行理论之反思.  相似文献   

16.
面对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人与自然和解"这一命题成为我们当前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消除生态危机,真实达及人与自然的和解,关键不在于恢复自然的优先地位,而是必须从能动的主体方面上手,实现身份上从仆人、主人到看护者的转换;态度上从单纯理论态度、实践态度到理论态度和实践态度的统一;心理上从自卑、自负到自爱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伍俊斌 《学术界》2006,1(2):72-77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典型身份社会。社会结构呈现“差序格局”,身份是获取特权的主要途径,个体具有高度的依附性。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单位制度和泛行政等级制度,将社会建构成一个超大型的科层结构,社会呈现准身份特性。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契约社会。市民社会与契约精神内在关联,自主、平等、法治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呼唤契约文化、契约理论和契约实践,以推动体制变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那种可接受的、具有公正性的社会分化和流动机制,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石。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中国大陆的社会分化和流动机制的形成,贯穿着政治身份化和户籍-职业身份化的政治-行政性制度安排,人们的政治-社会身份和地位几乎是固定的,因而附着于这些身份与地位上的经济利益不平等和社会保障差别也几乎是固定的。因此,与许多人关于改革前中国大陆社会是一个平等主义社会的看法不同,本文认为,改革前中国大陆社会是一种制度性不平等的社会,其社会分化和流动机制不具有公正价值,而人们对它的接受基本上也是被迫的。  相似文献   

19.
刑法要把某一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一定建立在能够期待绝大多数人为相反的行为这一判断之上。所谓"期待之可能性"实际上是刑法的人性基础考量问题。我国现行刑事法制裁近亲属之间的包庇、藏匿、伪证等"相隐"行为,实际上建立在"法治圣贤定位"之上,这样的定位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20.
期待可能性理论已被大陆法系国家认可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此也予以了极大的关注。有学者主张应将此理论引入我国刑法 ,对此 ,笔者认为在司法适用上应明确以下几点 :( 1)期待可能性理论只能作为行为人的阻却责任事由 ;( 2 )期待可能性理论应超法规适用 ;( 3 )无期待可能性而阻却行为人的责任应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