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2.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绿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北宋的苏轼(公元1037—1101年)和南宋的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都是被称之为“豪放派”的词家代表。苏轼在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于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公元1078年任徐州太守,写下了《浣溪沙》五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选的是第四首。辛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与陈亮作为辛派词人群的主要成员,因心系故国、力言恢复中原而成为南宋以来爱国志士的精神楷模。辛陈二人之交游行迹及相互酬唱被历代学者文人津津乐道,然由于文献遗失,学界对二人定交、铅山之会、考亭之会等重要交游事件之发生时间争议颇多。结合前贤研究成果,通过史料考辨,可以推定辛弃疾与陈亮初识于孝宗乾道六年(1170);第二次会面于江西铅山,事在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第三次会面于福建考亭,事在光宗绍熙三年(1192)。  相似文献   

4.
论乐府民歌《桃叶歌》──兼谈宋词咏金陵桃叶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叶是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字子敬)的妾,古来著名。文中论述的重点有二,一是性质,流传的原因,四首《桃叶歌》的内容重点,以及相关的金陵桃叶渡古迹。二是宋词中辛弃疾、吴文英、姜夔、黄孝迈、杨忆、苏武等词人歌咏桃叶渡、桃叶姐姐和桃根妹妹的词,宋人的词引起明清诗人浮想联翩,也写起诗词来歌唱。清代又发现了《桃叶歌》古曲谱,很珍贵。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著名学者杨慎在评论稼轩词时说过:“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①评论它“为第一”,虽然有些过分,但是这首词在辛弃疾作品中,的确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我们认真剖析这首词,对于研究辛弃疾晚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探讨稼轩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了解开禧北伐前夕宋、金的政治军事情况,都是极为有益的。 嘉泰四年(一二○四年)正月,六十五岁高龄的抗金老将辛弃疾,来到了行都临安(今杭州市),受到宁宗的召见。当时,宋、金对峙的形势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江南四十年来无战事,经济力量较前雄厚,朝中以韩(亻厇)胄为首的抗战派当权,建议北伐抗金收复河洛。而金占区内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残  相似文献   

6.
沈约究竟什么时候在东阳(今金华)任太守?初步考订,沈约于隆昌元年春(公元四九四年)到任,建武三年(公元四九六年)春或夏离任,首尾长达二年或二年稍长。沈约出任东阳太守,时间在隆昌元年春,证据有四。《南齐书》本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南史》本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按:两传不误。《南史·刘勔传孙孝绰附传》:“父绘,齐时掌诏诰,孝绰时年十四,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命驾造焉”。孝绰大同五年(公元五三九年)卒官,年五十九。逆推,隆昌元年,年十四。知沈约离京(建康,今南京)赴东阳太守任,不可能早于隆昌元年(公元四九四年)春。此其一。《文选》卷二七,有沈约《早  相似文献   

7.
龙川词初探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又是一位壮怀激烈、风格豪放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词,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龙川词》四卷,但已久佚。其子陈沆初刻《龙川集》,仅收词三十阕;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从黄昇《花庵词选》中补入七阕,计三十七阕,四印斋本《龙川词补遗》二十六阕,赵万里续补十阕,今人唐圭璋又补二阕,去其重复,共存词七十四阕,在数量上与李清照(七十八阕)相近。读龙川词,教人振奋,催人踊跃,使人热血沸腾。陈亮与辛弃疾的词风貌相似,格调相仿。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又说:“观此(指陈亮《贺新郎-寄幼安见怀韵》三首)则两公之气谊怀抱,俱可知矣。”茅盾把陈亮与陆游、辛弃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与辛弃疾是我国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清人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与辛弃疾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辛“二安”独创其体,“易安体”、“稼轩体”分别代表了他们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最高成就。二人的词风各具特色,但又有相同之处。本文将通过二人的作品对他们的不同风格做一个简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剑鸣先生在《秦汉时代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居延汉简解读笔记》(《兰州大学学报》1983.3)一文中,认为御史大夫是“为率(牵?)制丞相而设”,其职掌是监督和牵制丞相、分割丞相之权。我认为林先生的论断是难以成立的。第一,关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据此人们认为御史大夫之职掌就是(?)助丞相统理政务,为副宰相。林先生认为此“乃后人之误解,汉代人并不这样认为”。他说: “‘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举《诗经·大雅·生民》“不坼(按即“坼”字)不副”及《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为证。于是得出:“‘副丞相’者,分割丞相权者之谓也。”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白。一个是“副丞相”之副是否与此二处之副同意。按“不坼不副”是指生孩子,孩子从母体生出来犹如分割母体之肉。“为天子削瓜者副之”是指把瓜剖切开。(参郑玄注)若“副丞相”之副同此二处,则可解为“分割、剖切丞相”,即从内体上分割丞相。此意决不可解。可知林先生所举例证无法说明问题。其二是汉代人对“副”如何理解。《史记留侯世家》“误中副车。”《索引》引《汉官仪》“属车即副车”。蔡邕《独断》:“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北郊明堂则省诸副车。”此副车即属车。《释名·释首饰》:“王后首饰日副·副,覆也·以覆首。亦言副,贰也。兼用众物成其饰显。”《后汉书·景丹传》“迁朔调连率副贰”。注:“副贰,属令也。”《续汉书·舆服志上》:“后从为副车。”《后汉书·南匈奴传》左贤王为单于“储副”,此外,两汉书中还有副中郎将、副王、副校尉、副封、副侯、副使等名称,皆为副属、次贰之意。总之,汉代人所谓“副”是指从属、次贰,与今天所谓正副之副同。并没有分割、剖开之意。  相似文献   

10.
邓红梅教授 ,196 6年生于江苏省句容县 ,199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 ,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山东省高等学校第五批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作为山东师范大学第一批规模引进的博士 ,邓红梅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出版《女性词史》、《乱世流萍———杜甫传》、《闺中吟———传统女性的精神自画像》、《辛弃疾词新释集评》(合著 )等 5部专著 ,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东方汉文学》(韩国 )、《中华读书报》等报刊上发…  相似文献   

11.
论金初词人吴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激与蔡松年是金初词人的冠冕,对于金源一代词风影响甚大。元好问《中州集》卷一“蔡丞相松年”条下说:“百年以来,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按,蔡松年字伯坚,吴激字彦高)1982年,我曾撰写《论吴彦高词》一篇短文,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8年第四期中。此文仅就吴激《人月圆》词善于运化古人诗句一点立论,未能涉及吴词的全貌,即便对于《人月圆》词,亦阐释未尽。按吴激以宋臣使金被留,晚年仕金,客居北  相似文献   

12.
辛词六百余首中,以农村为题材的(这里称之为农村词)却为数不多。据顾之京先生统计和认证,“有二十五首可以确定为农村词。”(见《辛弃疾农村词篇什探究》载于《辛弃疾研究论文集》)但作为辛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词所展露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思想内容,却很值得我们去作一番探析和研究。因为,在这些别具风味的词作  相似文献   

13.
《诸儒鸣道》是我国第一部丛书,但其原刻时间不详,这影响了后人对它的更深入研究。从避讳、刻工和思想史等因素综合判断,该书原刻时间的上限为乾道二年,而其下限则为乾道四年。  相似文献   

14.
论赵彦端词     
赵彦端(1121—1175),宋魏王廷美七世孙,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乾道四年(1168)以直显谟阁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有《介庵词》.《全宋词》收他的词一百五十八首.另《诗(?)》第二十五册还收有一首《水龙吟》(雨山空翠烟霏).《宋史》不传.张端义《贵耳集》载,彦端尝赋西湖《谒金门》词,其中“波底斜阳红湿”句为高宗所喜,说:“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由此可以想见他在当时词坛上的一定影响.介庵词至今尚未见论及者.本文试图从他的词诗化、雅化的角度,对其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和风格特点作谫陋论析,以见介庵词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兆鹏同志的《读张元幹词札记三则》(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读后深受教益。该文其一“洛滨”考,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第267页张元幹《点绛唇》词注“洛滨:不详(疑是陈与义)”之误,考定“洛摈”不是陈与义,而是富直桑。所考极是。此条词注在今年出版的《唐宋词选》修订版中已作订正。其二“谪仙”辨,王文认为张元幹《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中“谪仙”,只能是李纲,而不可能指苏轼。其说甚当。唯其三“张元幹自编词集质疑”一则中所引材料有疏误,现特补正如下: 王文中有二段引文说,南宋曾噩《芦词·序》有一段很明确的说明: “公(指元干)之子靖,裒公长短句篇,属为序。余晚出,恨不得见前辈。然诵公诗文久矣,窃载名于右,因请以送别之词,冠诸篇首,庶几后之人尝鼎一脔,知公此词不为无补于世,又岂与柳、晏辈争衡哉?” 王文认为这是张元幹的儿子张靖,裒集乃父词作后,再谁曾氏写序的。并说,曾氏以此二词压卷之“深意”在于欲后人“知公此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诞生至今已经八百五十周年了。辛弃疾研究的工作若从其门人范开编成的《稼轩词》甲集问世(1188)算起,也有八百余年了。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 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18.
明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徐茶酒乘闹劫新人,郑蕊珠鸣冤完旧案>人话引词<贺新郎·瑞气笼清晓>(以下简称<贺新郎>)一阕,并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人家新婚吉席而作",考唐圭璋<全宋词>曾收录是词,但加按语指出此词不似辛弃疾所作,然作为一代之词学文献,还是保留于此.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系迄今研究稼轩词最好的版本,但不曾收录是词,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5,(3):123-124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九年级上册《语文》(简称人教版《语文》,下同)中的"南阳"一词注释注错,《隆中对》篇目命错,理应并必须修订。先说"南阳"一词注释注错及其订正。有两处:一是节选于《三国志·诸葛亮传》(简称《亮传》,下同)《出师表》诸葛丞相交代的"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注释为"东汉郡名,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二是《陋室铭》"南阳诸葛庐"中的"南阳"注释为"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这两个注释,  相似文献   

20.
济大新秀     
刘静女,1976年出生,山东平原人,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所教授的课程包括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专题、《唐宋词选释》经典阅读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中国词史、唐宋词专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科研方面,目前已在《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求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工。余篇,合著《金元词研究史稿》(《历代词研究史稿》第四分册,齐鲁书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