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希宇 《东岳论丛》2001,22(3):112-114
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把“保卫苏联”当作制定中国革命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同时又肆意贬低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国民党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 ,不适当地夸大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在国共合作时期 ,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属于国民党 ,而共产党只能充当革命的助手。共产国际的这种政策和策略 ,扶植了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假左派汪精卫 ,致使他们篡夺了革命领导权 ,也直接助长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成为导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在大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在思想观念上,对领导权的认识是模糊、摇摆和反复的,对“领导权”内涵和实质的把握也存在着错误;在实际行动上,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战略决策和策略选择也有失误,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更是错误的;另外,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是脱节的,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没能取得大革命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大革命的迅猛发展。而国共统一战线是由共产国际策划的,并在共产国际代表与陈独秀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的。在国共合作的整个过程中,受共产国际的影响,陈独秀首先从思想上统一全党认识,继而努力促成国共合作,并在共产国际的监督下艰难地维护着国共合作。陈独秀为国共两党合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程林辉  张强 《学术论坛》2012,35(7):21-24,132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对中国国情缺乏全面认识,因而不能科学分析社会各阶级状况,并在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重大问题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5.
对抗日战争领导权的问题,近年来颇有争议。把敌后解放区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为统一的中国抗日战场来认识,客观地估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这无疑有益于科学地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有益于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抗日战争的民族革命意义及国共合作的意义。但问题是,在进行上述研究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了夸大国民党抗旧作用的倾向,如国  相似文献   

6.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怍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共产党对国民党施加政治影响,有利于扩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力量,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部分领导权。但是,这种形式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就是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容易淹没无产阶级的部分领导权和共产党的政治威望。正是因为存在着有利和不利这两个方面,所以在国共合作中,就有一个采取什么策略以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下面,我们想对当时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所采取的一些策略,以及它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界大多把陈独秀在1923年中共“三大”前后撰写的《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党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看作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并看作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认为文章中承认了国民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否认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资产阶级。翻阅有关史料,再把文章发表的时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不难看出这个结论是值得史学界商榷的。 一、陈独秀撰写《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党与 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陈恭明 《江汉论坛》2001,9(7):21-24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中的错误,是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一,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过高地估计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力量,极力扶持国民党“左派”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其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主张通过国民政府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直接导致陈独秀不敢领导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其三,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军队的作用,忽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导致陈独秀忽视对国民革命军的争取,忽视发展工农武装。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领域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始终是一个争论较多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多评价上的分歧都可以追溯到对这个概念的不尽相同的理解。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中共党史学史的角度看 ,所谓二次革命论的含义是有广义、狭义之分的。广义的理解是指在中共三大前后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对民主革命的系统认识。从现有的史料看 ,它的提出者正是“二次革命论”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蔡和森。 192 8年 11月 ,蔡和森发表《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前途》一文 ,在阐述中共六大所提出的民权革命理论的同时 …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廉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领导革命根据地局部性政权和全国性政权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和政权的廉政建设,形成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廉政思想。重温这些廉政思想,对指导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依其认识的发展变化,大体上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从国共合作到土地革命。这是毛泽东廉政思想的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由于陈独秀推行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三次纠“左”皆是无可厚非的。国共两党关系过早的破裂,主要是由于工农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激化了两党矛盾。而大革命的失败,关键在于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陈独秀的右倾,不在于对“左”倾现象的纠正,而是不敢组建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军队。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中。只有以军队领导权、统一战线、群众运动为序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 ,其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以往对陈独秀政治思想的研究 ,偏重于分析中共三大前后和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 ,忽略了 1 92 5年五卅运动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的进步和发展。这样 ,既不能全面地研究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也影响到对中共早期历史的评价。1  从 1 92 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到中共三大前后 ,是陈独秀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许多错误的分析。在对于工人阶级的认识上 ,陈独秀由以前重视工人阶级转为重视资产阶级 …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编写五四时期上海历史大事记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少有关陈独秀的材料。大家知道,陈独秀后来是变坏了;但在五四运动期间,他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对革命是有贡献的,这是不能抹煞的事实。我们选辑这份资料,对于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价陈独秀这个历  相似文献   

14.
两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并对两次“国共合作”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当时“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仅在大革命时期举世瞩目,而且一直是党内外激烈争论的焦点。迄今为止,中外学者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依然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笔者认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尽管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是,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他和共产国际却是站在“左”右两个不同的立场,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的领导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的领导权思想辨析蔡文杰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几成定论的观点:陈独秀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规定给了资产阶级。它不仅在诸多学者的论著中广泛出现,并且也被写进了诸如《辞海》、《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等权威性工具书。其实,这是对...  相似文献   

17.
认识能不能走到实践的前面指导实践、产品的创制者可以不可以先有产品的观念然后制出产品,这个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重要问题,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言听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中早已有了明确的解决。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理解还很不一致。一些同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认为它是符合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另一些同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认为它是违反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究竟哪种同答对呢?我觉得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不仅有其发生、发展的现实动力,同时,也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结构,是文化与现实互动的有效过程,革命理念的传播、广泛的群众动员以及意识形态建构等实践都内在于这一过程中,并由此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率先夺取了革命中国的文化领导权。历史化地观察和分析文化领导权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纳入中国革命的历史视野,既有助于清理这一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也为探讨革命中国的文化政治传统提供了历史的内在视角。  相似文献   

19.
金富军  何玉 《河北学刊》2005,25(4):184-187
陈独秀对国共合作始终抱有怀疑与排斥态度,虽然加入国民党,但对国民党的批评未曾停止.这些批评引起了孙中山及其他一些国民党员对陈独秀本人的强烈抵制,也一度造成两党关系紧张.加之1923年下半年,积极促进国共合作的马林被调回苏俄,魏金斯基来华对马林的政策"纠偏".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陈独秀没有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这个题目来做文章,是事先不能不有个说明的.研究如何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主要是从已经认识了某些客观规律的前提出发,来探讨如何自觉地能动地利用这些客观规律的问题;如果对这个题目望文生义,把它了解为只有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或者把它了解为凡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都只有等认识了客观规律再说,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也就不可能获得认识,更不用说是完全的认识.认识的提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