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初名僧智操的《寒松操禅师语录》卷首收录钱谦益《寒松操禅师语录序》,该文不见于钱仲联先生整理的《钱牧斋全集》,是一篇集外佚文。该文的发现有助于澄清钱谦益的禅宗观,全面把握其对语录的认识,他并未完全否定诸方语录,对富新意、有心得的语录表示肯定和赞赏,显示其批盲禅、救正教的愿望。他明确表达了佛教的经世思想和以"忠孝"为核心的儒佛相通理论。该文从侧面可见出清初曹洞宗内部法嗣之争,对研究钱谦益的佛教思想、僧侣交游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严羽提出“以禅喻诗”说以来 ,反对者蜂起。刘克庄首先发难 :诗不可为禅 ,犹禅不可为诗也。冯班、钱谦益等踵其迹 ,今人钱钟书等相呼应。文章回顾了反对严氏的主要观点 ,并作评析 ;另外 ,用心理学原理对禅悟与诗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认为潜意识是诗禅相通的内在机制 ,并辨析了直觉与灵感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列朝诗集》一书从编纂到刊刻,历时数十年。其间,钱谦益因党争之祸而仕途多舛,并因降清之举大受世人诟病,而此书的真正完成,是在钱谦益降清之后。通过对《列朝诗集》编纂起末的考察,不难发现钱谦益以诗存史之目的和复明赎罪之意图。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认为:“中国哲学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审美的而非宗教”,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吾与点也’,”在《中国美学史》中,李泽厚具体阐发了孔子的“吾与点也”的谈话,并明确地将孔子“仁学”的最高境界判断为“自由的境界,审美的境界”;在《漫述庄禅》中,李泽厚进一步认为,“无论庄、易、禅(或儒、道、禅),中国哲学的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而是美学。”李泽厚对孔子及其人生理想所作的这种把握,似乎与孔子原型不甚吻合。我们知道,孔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一生致力于明代史学考证。详细地分析了《太祖实录辩证》史料征引的特色,归纳了其考证方法与原则,并从清官修《明史》对钱谦益史学成就的采纳上,挖掘了其明史考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朱存理曾著《铁网珊瑚》,而后世《四库全书》却言"旧本题朱存理撰","则是书乃赵琦美得无名氏残稿所编"。《四库全书》称《铁网珊瑚》为赵氏铁网珊瑚,把此著录归于赵琦美名下。朱氏《铁网珊瑚》与赵氏《铁网珊瑚》之间的渊源无疑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是《<珊瑚木难>与<铁网珊瑚不分卷>题跋考释》等文的后续研究。基于新搜集的、之前忽略的题跋类文献,希翼通过对《铁网珊瑚》不同版本里题跋、序跋类文献的释读,梳理朱氏《铁网珊瑚》与赵氏《铁网珊瑚》之间的联系,同时揭示题跋、序跋类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徐渭以桀骜不驯的性格入画,以惨痛的人生经历入画,以恣意的狂草入画,以氤氲淋漓的水墨入画,并能集古人之所长,开创了独特的中国大写意花鸟画风。其中《墨葡萄图》是徐渭水墨大写意花卉中的得意之作,画中的题跋也被徐渭一题再题,草书题跋与大写意《墨葡萄图》珠联壁合,谱写出徐渭半生的经历和沧桑。  相似文献   

8.
关于金圣叹的思想渊源,过去的研究比较侧重于李贽对他的影响,其实,金圣叹与钱谦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思想交流。从金圣叹的交游来看,金圣叹有可能从多种途径沾溉钱谦益的学术思想;金氏思想中包含了重视经世和伦理的成分,这与钱氏的通经学古之说颇为接近。金圣叹与钱谦益的“仙坛倡和”本身就折射了二人在以教疗禅、返经正学方面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钱柳因缘”体现了钱谦益和柳如是的人生契合与碰撞。而没有柳如是,也就没有钱谦益的“诗史”桂冠。这就形成“钱谦益现象”的主要内涵。“南移”则指“诗史”诗人的籍贯转向南方。本文探讨钱谦益获得“诗史”桂冠的条件,并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若干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认识现今以文弘法名闻遐尔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是从阅读他主编的刊物《法音》和《禅》,以及近年编著的《柏林禅话》、《虚云和尚开示录》、《花都法两》等大量怫教书籍开始的。走近他,是1朋3年在北京广济寺。一月间有缘直接向这位睿智的法师求教佛学禅理,探究其首倡的将佛教面向社会,契合时代,融入人心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真谛。其正熟悉他,则是年初到他住持的有一千七百多年沧桑历史的赵州祖庭——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在这座寺院小住一句,日观夜悟,愈发对这位宁静慈祥,和善可亲的法门龙象生起无限敬慕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