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前中国政府下大力气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政府成为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的外在推动力,但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滞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保障没有确立;还缺乏推行合作医疗政策和合作医疗立法的原动力,即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体角色的农民,多数缺乏参加合作医疗的能力、主观积极性;作为主体的农民更多的时候是被动地接受各种规定,缺乏农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性要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昕  胡苏云 《人口研究》2008,32(2):62-66
基于问卷调查资料,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持续性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虽然筹资困难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政策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公平性才是决定该项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性因素分析基本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提供农民医疗保障、构建农村卫生体系的重要载体,对于其可持续性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以筹资为中心的医疗制度系统构成角度理论性分析;保险制度设计方案分析和不同地区的制度可持续性要点分析结合医疗制度的其他评价指标进行拓展型分析,如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等。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认知与受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对5个省25个县(市)2 024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2007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水平,以及这些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初期而言,参合患者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的补偿金额占其当年医疗总支出的比例显著上升,但是,与理论补偿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大病医疗支出的实际补偿水平不到其理论补偿水平的1/3。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来看,曾报销过住院费的农户的认知水平要高于其他农户,但总体而言,认知水平依旧非常低,且大多数农户对补偿政策的认知都低于实际执行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满意度及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基于中国东部一个富裕省份6个县(区)的调查,用多水平多变量方法探索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满意度及持续性的因素。结果显示,性别、个人社会经济状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程度、内在需要、主观期望参保费用、主观期望共付率与参与率有关。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的总体满意度与年龄、政策知晓程度、医疗服务费用、报销情况满意度及主观期望共付率相关。政策知晓程度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总体满意度对项目的可持续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愿保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政府补贴的增加虽能提高农民的参合意愿,但它仍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可持续发展,要么会因保障水平不够而夭折,要么就会出现财政赤字而难以为续。在短期内,可以在坚持自愿原则下、在自愿性的框架中,通过兼顾门诊补偿、对一年内没有享受住院治疗服务或门诊服务的参合者提供相应的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服务、调整筹资顺序等手段扩大受益面来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通过引入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逆向选择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包国宪  高选 《西北人口》2010,31(4):124-128,F0003
在调研和梳理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甘肃省新农舍筹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制度设计上存在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在筹资过程中博弈关系,导致筹资机制的可操作性低,存在地方财政压力大、农民工游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外、筹资成本太高和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缺乏信心等现实性问题。提出筹资标准合理化、筹资模式高效化和以立法形式来保障筹资,提高新农合筹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全国十个省份1 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有新农合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仍然有近60%的农民对疾病风险持担心态度,新农合还没有为大多数农民提供稳定的健康安全保障预期。新农合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的显著影响体现在补偿机制合理性、政策目标实现和农民就医问题缓解情况等多个方面。其中,医药费负担减轻、报销手续繁简两个自变量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补偿范围大小、医疗条件改善、健康意识提高、看病积极性提高、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和因病致贫问题七个自变量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水平与农民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客观上需要政府提高补助水平。但由于农民有限理性的存在,在个人缴费在先且与财政补助同比增长的制度安排下,形成了农民既需要参合补助,又不愿因增加个人缴费以获得补助的悖论,且此情况会因制度供给缺陷而激化。因此,需要对新农合的参合补助路径进行优化。设计灵活的参合缴费模式,调整农民缴费与政府补助的增长幅度,提高农民医疗补偿的比例都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英豪  高和荣  周琪 《西北人口》2010,31(6):99-102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施以来,杭州试图让农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医疗保险项目、定点医院,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报销和补偿水平。通过分析杭州新农合实施过程、运作逻辑,从制度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合理性出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实现有差别统一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1.
徐义海 《西北人口》2009,30(4):122-125
较高的参合率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运行的基础。从制度设计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农民的参与。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不强,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并不高,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退保现象,这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青岛市的研究发现,制度是否稳定、农民从中获益程度、政府资金到住情况以及筹资标准、方式等因素对参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决定着农民的参合意愿,进而影响政策的运行。通过对青州市谭坊镇参合农民的200份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频数、交叉、有序Logistic分析,结合访谈过程中管理层次反映的经验和困难,分析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上较为满意,但对筹资额的组成部分认知较差。参合农民对报销补偿等的满意情况、自身的身体状况、对经办机构(含经管办、收取个人缴费、政策宣传的村干部等)的满意情况、新农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改善情况等四个方面对满意度影响较大,家庭人均年收入对满意度有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洪文  崔勇敢 《西北人口》2010,31(2):106-1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三农”问题提高到更高的层面上,在政策上极大支持了我国的“三农”工作,农村医疗作为“三农”问题中农民的切身利益,一直是我国关注的对象。本文从农村医疗制度这项公共政策的发展历程入手,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通过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角度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更好地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参合农民的视角对新农合展开研究,即从需求方角度探索如何推动新农合制度的发展。本文设计了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广饶县乐安街道进行200户入户访问式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有序Logistic检验、相关分析,得出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总体上满意的结论。本文从期望角度和公平角度分析参合农民的满意度。期望角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本身中的个人缴费水平、报销补偿比例,医疗服务提供者中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政策管理者方面报销手续烦琐程度、村干部的工作能力,自身经济条件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公平角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缴费的公平感、对报销手续烦琐程度的公平感、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公平感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全局参比技术下的超效率SBM(GS-SBM)模型对2003~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运用双固定效应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构建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讨其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生态福利绩效存在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大、中、小城市中表现较为明显,而在东部地区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中不明显;基础设施水平与能源强度在人口集聚与生态福利绩效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会缓解人口集聚对生态福利绩效的抑制作用,而能源强度的提高则会加剧人口集聚对生态福利绩效的抑制作用;人口集聚与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人口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会抑制本地生态福利绩效,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从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持续提升生态福利绩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村卫生室的现状特点以及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就诊行为的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制度缺陷。认为应该重新定位村级卫生室的职能,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资助,积极培养农村医疗保健人才,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撑能力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中国9个省份的实地调查,从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和农户等制度利益相关者行为与意愿的视角,对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撑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制度模式、筹资机制、工作网络等模块的支撑能力有限.而能否成功借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增强县市政府推行合作医疗的政治意愿,提高合作医疗制度平台的运行水平;并建立基于医疗供方道德风险控制的医疗费用降低机制,将决定农户从中的受益程度及合作医疗制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万国威 《人口学刊》2014,(6):89-102
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策略是通过有效提升民众的福利获取水平来满足其福利需要,因而深入探究民众的福利可及性对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学术界围绕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研究众多,但是从福利可及性出发的实证讨论却非常罕见,这显然对于推动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良性发展具有诸多不利影响。在采取均值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模型分析等方式对南京、天津、成都和兰州四城市的846名残疾人进行分析后,研究发现我国残疾人的福利可及性存在严重不足,不同城市的残疾人在福利可及性上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具有特殊需要的残疾人在福利获取过程中可能存在严重风险。研究建议,我国各地政府应当继续稳步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积极提升残疾人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并在政策导向上对特殊残疾群体给予重点倾斜。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究竟这一制度能否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以山东省为个案,采取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不同人口学特征(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在医疗保障意愿、需求、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进行制度设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疆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农村民间贷款方放贷行为的平均处理效应(ATE)、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以及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U)模型,估计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对新疆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效应,并通过平衡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验证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农户的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农村民间贷款方放贷行为的影响,其中,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在1%水平上显著促使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329万元,在5%水平上显著使得农户家庭纯收入和家庭生产经营投资分别平均减少1.454万元、0.126万元,说明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促进了农户家庭生活消费,同时又抑制了农村家庭纯收入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行为,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新疆农村民间借贷对农户家庭正向驱动效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