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人类学在研究领域等方面的确和法社会学有一定类似之处,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本质差别.回溯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初创时期的发展简史,可以发现二者走的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都市人类学的出现,表明法人类学已经不再固守简单社会,但其分析区域的复杂度和广泛度仍然无法与法社会学相比;分析问题的着眼点、基本概念、理论构建模式和法社会学相比也均有较大差别.尽管在当今中国学界法人类学似乎远不如法社会学风光无限,但同样可以为法学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民间法研究做出自己独有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16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成立大会,并就跨文化交流与海外文化研究进行学术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夏蓓教授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特征,可以将法人类学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主要研究他者的一般情况下相对不发达而且具有鲜明地方性特征的法,这种研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西方法人类学在内容上一直是文化人类学内容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随着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成熟而成熟。在西方有关学者的论著中,原始法内涵的界定基本明确。法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有相对性,我国法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民族地方的法律多元现象,其核心为是少数民族习惯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界极为关注国家法之外的习惯法、民间法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一研究热点的出现表明,法学理论研究逐渐走出价值呼唤和法条注释的初级阶段,日益摆脱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依附,脱离单纯的法制浪漫主义情结,开始从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中找寻法律秩序的本土资源,读解中国人生活秩序的文化意义,探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间法研究不仅拓宽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视域,而且其对社会学、人类学、诠释学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的借鉴更为法学研究带来清新的学术风气。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民间法研究成果的综述,追溯这一学术研究动向的发生过程,回顾和总结其中主要的学术热点,评述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发展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5.
2011年度的民间法研究在平稳推进中稳步提升,学者们围绕民间法本体、民间法社会实证、民族习惯法和民间法司法运用四个方面,贡献着自己的知识增量。在本体研究中,学界对于民间法研究进行评价和反思的作品渐趋增多;在社会实证研究中,公法领域中的民间法也陆续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在民族习惯法描述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增强了民族习惯法基础理论和司法应用的研究;除此之外,民间法司法运用的法律方法研究和纠纷解决中的民间法研究,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社区性民间宗教的分析。最后从民间宗教概念的扩展、民间宗教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民间宗教的跨地区跨文化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中央民族大学基于中国经济崛起、转变发展方式、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政治文明和推动学术创新转型的需求,为拓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国外民族和社会文化研究而创建的院级教学科研实体机构。自成立以来,本中心继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深厚学术积淀,大力拓展世界民族和国外社会文化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成为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海外研究的重镇。2014年,本中心被评为国家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0—12日,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承办,《环渤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路径研究》(13YJA840023)课题组、青岛中传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协办,研讨会主题为"海洋开发与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再论法社会学的民间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间是个主体性概念.民间立场就是学者在法社会学研究中,倾向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相对于传统法学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官方立场而言的.法社会学采取民间立场,意味着研究者应该关注、尊重并尽量满足民间的需求、意愿、情感和态度;意味着法社会学思维走向的转变和法律接受问题的凸显;意味着法是多元的,要重视和研究多元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意味着纠纷解决和法律秩序的生成与重组应该成为法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是中国民间法研究在既有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的一年。通过对民间法与多元视角、民间法与社会自治、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民间法与法律方法等问题的综述,着力展示一年来民间法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以期在整体上把握民间法研究学术脉络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首届民间法、习惯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民间法与习惯法的一般原理、民间规范与社会自治、当代中国法律中的民间法、民间法与法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探讨,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和中肯的见解,并提出了今后关于民间法、习惯法研究活动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在2006年10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十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法治与民间规则、民间规则与善治理念、民间法与法律方法及法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对充分认识民间规则及其在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地位,兼具学术、理论和现实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这期民族法学栏目编入五篇文章。采用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描述他者或者相对于主流社会而言边缘社会的法律或者习惯法的相关问题,是法律人类学区别于其他法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仡佬族的民间法与民间纠纷解决方式》一文是对贵州省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进行田野调查后写  相似文献   

14.
一、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马戎 ,在《北京大学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1年第 5期上发表了《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一文 ,该文指出 :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学里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 ,在理论上、方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和特点 ,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和专题。该文论述了西方民族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特点 ;中国民族社会学目前的研究工作 ;我国民族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等。该文中关于族群关系演变的理论 ,对“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等社会学宏观理论…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14日至1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云南文山召开,其专题为"苗学与文化自觉"。主办单位为《民族研究》编辑部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为文山学院、云南省文山州苗学会。下面,仅对该次参会的70篇论文进行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16.
民间法或习惯法的研究是随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深入而出现的学术现象,它在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越来越占有显著的位置。从目前民间法研究的进展来看,可以作为学术类型进行探讨的有三种理论,分别是苏力的本土资源论的民间法、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的民间法及谢晖的规范法学的民间法。由于它们所依凭的方法依然是西方的,还缺乏中国学术的自主性立场,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和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协助下,跨学科学术平台"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之际举办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法社会学思潮的兴起,民间法业已成为学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当今中国,它主要通过少数民族习惯法、乡村习惯法、村规民约、商事惯例与行业规定等形式予以呈现。与国家法相比,民间法具有其特有的规范价值、公共性重构价值、经济价值。在构建现代法治国家的语境之下,民间法基于其当代价值仍然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具体而言,在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中,应从"立法主导主义"走向"法律多元主义",理清民间法与国家法各自的作用领域与作用范畴;国家法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对民间法中的合理内容予以借鉴,方有利于实现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达成社会和谐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分析费孝通"微型社会学"理论渊源、费孝通本人学术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费孝通的学术成果结合西方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过程,探讨了作为"微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的典型调查,指出"微型社会学"是以社会学与人类学在历史范畴上的一次成功实践,这种实践为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间形成一种特殊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社会学采借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参与观察法和比较法,并注重对小型社区的定性研究;另一方面,原本以异文化为研究旨趣的人类学则回归本土,介入了对汉民族社区特别是乡村社会的研究,二者之间因之形成一种相互交叉的局面.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科互动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从而推动这两门学科的本土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