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玉翠 《河北学刊》2023,(6):218-224
以往关于司马迁历史观的研究,大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司马迁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认识,有混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偏差;二是存在扩大历史观概念内涵的倾向,把本不属于历史观范畴的问题也纳入历史观的讨论中。以上问题的存在,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对学术研究学理性思考的忽视,因此,对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辨析和概念内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作出更为全面、准确、恰当的总结和评价。以此为基础,可将司马迁的历史观大体归纳为五个方面:“综其终始”通古今,历史具有联系性;经济活动影响社会发展;“无成势,无常形”,历史是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走向进步的;“物盛则衰,时极而转”,历史是一个不断盛衰转变的过程;历史趋势不可抗拒。  相似文献   

2.
吴玉章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是较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历史学家之一。分析研究吴玉章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予我们今天亦不无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4.
<左氏会笺>是竹添光鸿关于<左传>研究的重要著述.该著不惟邃于训诂,且博于义理,未曾离而二之,蕴含丰富的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该著有关阐说的剖析,以发掘和探究其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史学思想,诸如在尊重史实、提倡民本、宣扬人性、重视德才兼备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反对封建迷信诸多方面体现出的进步史观等,彰显竹添氏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学贯古今,思通过去、现在与未来。他对历史上种种神秘史学主张的尖锐批判,对“理势相契”论和“相天造命”说的深刻阐述,展现了他的史学思想推倒一切的革命精神和破除迷信的理性光彩。  相似文献   

6.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4,17(6):49-54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通史巨著,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汉代之前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近三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史学成果。  相似文献   

7.
罗炳良 《河北学刊》2002,22(3):132-137
在18世纪的中国史家中,章学诚对中国古代史学做了全面总结,达到了传统史学理论的最高水平。除此之外,章学诚还深入考察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历代学术思潮以及史籍文化的演变,形成了鲜明的朴素辩证历史观,在历史理论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就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史家对历史理解得越深刻,能够上升到历史理论的层次,那么,对史学认识得也就越透彻,能够形成丰富的史学理论;反之亦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动因,共同促进中国史学之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关于《史记》思想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史记>是一部有着丰富人民性的著作,并认为司马迁的思想是与封建正统思想相对立的.这种观点的最大缺陷是割离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把司马迁超然于时代之外.<史记>的思想性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也是矛盾的,司马迁的价值观还是统治阶级的,他的历史观依然是帝王史观,是英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不过是帝王将相的有益补充,其人民性不过是司马迁正统思想价值的偏移.  相似文献   

9.
《史记》、《汉书》分别创纪传体通史和纪传体断代史 ,但它们都记载有秦亡汉兴到武帝时期 90多年的历史 ,具有可比性 ;从对项羽、陈涉等人物的评价 ,可见司马迁、班固史观的差异和优劣。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戴震的史学思想和治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发展问题上,戴震着重探讨了人的基本生存要求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尤其重视对人欲、人情的研究。他提出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尊重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自主创造力,并由此生发开去,论述了统治者的为治之道。在史学观上,戴震强调治史要重视经国济世,务求切于民用,同时又极为重视考证,他的史学见解,正是求实而又致用的结合。在治学方法上,戴震始终坚持考证与阐发思想的统一。他在治学中常用的因经求道与即事言理、比较分析与归纳类别、广参互证与“思之贯通”等方法,说明他既能运用考据的手段,又能超越这一手段,不满足于断章零句的解决,而能贯通群经,善于发明义理,构建自身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海涛  庞伟伟 《理论界》2020,(12):67-74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二者起初仅为今文经和古文经版本的不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派,并产生了激烈的论争。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经学史上的大事,当然会对史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发展为史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来源,有助于史学家辨伪存真;另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思想差异也使得史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14.
汤城 《东岳论丛》2007,28(3):98-100
邵晋涵是清代浙东史学的后起之秀,也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史学家。他在明代邓以讚《史记辑评》本的基础上,著成《史记辑评》,形成了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问世后,随之诞生了似乎永无休止的各色解读。家事说是小说流传初期,清人以当朝历史人物敷衍到小说故事情节中而产生的种种说法。论及原由,与小说发展历程以及在小说审美过程中一直不脱历史观念有关。清人周春代表了当时正统文人对小说与历史之间界限不清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所经历的时代,正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逐步成熟的时期,《史记》记录了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人物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其政治史性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通古今政治之变、载古今之政治人物、述古今之政治现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新闻学上的杰出著作,但对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贡献一直也是人们所关注的.本文从史学研究的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对<西行漫记>史学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来发掘其史学思想,探讨其史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它对中国现代革命历史和中美关系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观教育就是要以科学的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将历史事实进行知识化的再生产,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历史观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也在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兼具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涉及诸多因素,需要对其进行整体把握。立足当前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可以从深入挖掘相关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整合力;加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协同力;强化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内驱力;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向心力等四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9.
朝鲜史书《三国史记》涉及的26条夫余史料,对夫余历史研究的价值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利用这些史料研究相关的夫余王,如大致推测带素的在位时间、夫台与尉仇台的关系等;二是《三国史记》采自朝鲜古籍的相关史料,可与中国正史中的一些史料互为补充,它对夫余王系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三是这些史料对夫余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李太淼 《学术界》2020,(7):109-116
树立正确历史观必须深化认识五个基本问题。一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其中要深化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内涵、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系与区别、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辩证关系;二是历史发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辩证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于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三是人民的历史作用问题,充分认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作用、决定作用;四是历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传承性、进步性和"人"的解放问题;五是历史发展的空间范围问题,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正确看待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充分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