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地进行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否则,教育惩罚不当,就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笔者基于实践的视角,指出目前中小学教育惩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进行有效教育惩罚的实践追求:坚持教育惩罚的原则;回归教育惩罚的教育性;追求教育惩罚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者批评处分,旨在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以合理性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划分为合理教育惩罚和不合理教育惩罚,合理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目前,学校的教育惩罚存在不合理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教育惩罚的实施应有法、有度、有情、有艺术。  相似文献   

3.
惩罚和赏识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随着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思潮在我国的兴盛,加之人们常常将惩罚和体罚混为一体,惩罚在教育中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以致部分学校和教师不敢惩罚学生,这种现象在高校尤为严重。为了缓解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惩罚,了解惩罚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使用惩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惩罚这种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惩罚作为管理教育学生常用的方式,在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生命化理念在教育中的凸显,惩罚越来越成为一个"禁区",许多教师虽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惩罚,但是却不愿承认,甚至将惩罚等同于体罚,似乎使用惩罚就成了不尊重学生生命的做法.究竟惩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何界定惩罚和体罚的界限,这实际上涉及到惩罚的道德阈限问题.  相似文献   

5.
惩罚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与不良行为的矫正程序,但由于近年来社会思潮朝着重视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以及惩罚本身存在的误用与滥用的问题,惩罚的研究与使用受到冷落与忽视。教育中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与运用惩罚,加强对惩罚的作用机制、效果与有效的惩罚方式的研究,促进惩罚应用的科学化,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其实教育更是如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教育实践表明: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因人而异、要适时、适度。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和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学生(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如何实施惩罚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总会发现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应如何进行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针对现今教育的惩罚现象,着重对关于问题行为学生的有效惩罚作了分析,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马卡连柯惩罚教育思想认为,慎重的惩罚应包含对学生的要求和尊重,有助于优秀品德的形成,保障集体利益,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高校应从组织权力、流程、监督等方面加强惩罚制度建设,遵循惩罚教育原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应以奖励为主,但适当、适度的惩罚亦不可少。适当、适度的惩罚具有以下教育心理蕴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心理承受力、责任心,塑造学生的坚强性格和优秀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抗拒诱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学习不良主要由学生的人格因素决定 ,人格素是一种复杂的因素 ,它与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不良行为具有极大的个别差异性。因此 ,针对学习不良的教育对策是实行系统教育工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中的人性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地诠释了什么是人性化教育,以及如何实施人性化教育。通过对影片教育意蕴的解析,概括了其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施予学生宽容等人性化教育的表征,阐述了惩罚教育、对话教育以及艺术教育在人性化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场域中存在着惩罚与欺辱现象,前者是必要的,后者则应当杜绝。教育惩罚区别于欺辱等其他行为的几个特点在于:在行为目的上,教育惩罚具有鲜明的目的指向,体现为规训教化,旨在防止违规行为的再次出现;在价值属性上,教育惩罚意味着对违规学生施以“有意义的痛苦”,而非仅仅是“有用的痛苦”;从实施过程看,教育惩罚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惩罚行为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是合理合法的,惩罚过程同时伴随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从发生机制看,教育惩罚行为应当符合学校的正当程序,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不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德不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李铁君有不少的心理学研究探讨过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期为矫正不良品德提供依据。为使这种依据更充实、更具有可操作性,笔者以为,心理学应该更深入地研究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找出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学校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正确运用批评这个“常规武器”,致使工作出现被动局面。本文只就如何正确进行对学生的批评问题做点探讨。 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的方针,同时也应掌握批评的方法。在表扬、疏导大量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可促进学生提高认识,翻然醒悟,引起震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必然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产生递反抵触心理,其错误反而继续发  相似文献   

15.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对惩罚教育的过度敏感,造成部分教师为了明哲保身而放弃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抛弃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应尽的责任.正确认识教育中的"惩罚",对矫正今天片面强调教育中的赏识教育,将正面教育与严格要求相对立的倾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育史上常用的教育手段——教育惩罚,现如今,遭受着诸多质疑和非议。教育惩罚,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有,应该如何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成为教师、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困顿已久的难题。透过《教育漫话》,领略约翰·洛克的惩罚智慧,无疑会给困顿中的我们以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诸多因素,整个社会应引起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对社会问题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对未成年人犯罪应该本着教育为本、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学校、家庭、社会必须联动起来,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其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时铲除不良场所、不良文化的影响,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和文化精神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品供给中,适当引入利他惩罚和互惠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品供给者的自愿合作贡献水平。我国经济转型期公共财政支持不足的公共品供给困境,可以通过引入共同体治理,利用其内涵的监督机制和惩罚不合作者机制,削弱行为人的卸责、搭便车等不良动机,从而实现公共品的个人合作供给。  相似文献   

19.
对教学过程中"惩罚教育"的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惩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迷信惩罚会给教学活动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使用惩罚的原因,讨论了滥用惩罚的消极作用,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惩罚教育"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爱是教育的纽带,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失败的教育。爱的前提是:尊重学生、陶冶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呼吁我们的老师多给学生一点微笑、鼓励、关心、温馨,少一点责骂、批评、惩罚、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