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介学认为文艺作品的译介传播不但可输出民族文化资本、移植文化种子,还有利于建构并推动文学、艺术与文化多元系统的演化,既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又推动世界文化的互动交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歌融文化遗产、口头文学与民俗音乐等特性于一体,既具静态的人文研究价值,更具动态的艺术欣赏价值与社会服务功能.吴歌的译介输出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举措,它既是对传统的单维度、单媒体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手段的创新与补充,又是迈向多媒体、多模态、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的客观要求,更是开发利用吴歌人文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与遗产经济价值的全新尝试与有效探索.译介学的视角有利于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与经济效应,对实现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传承与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地理标志权具有群体性、地域性等特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契合度最高,是国际上争议最少、可以直接使用的知识产权类型。地理标志产品集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于一体,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同类其他产品。本文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毛尖制作工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化作市场优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利用中得到发展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作为传承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渠道,正日益被重视.目前社会人文类景观的开发通常侧重其物质形态而忽略其非物质形态,这不利于景观文化生命态的呈现.社会关系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其独有的文化脉络,可以填补文化景观物质形态表达所导致的空洞感.  相似文献   

4.
安代是科尔沁本土文化,是群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表征。安代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门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种群整合体。其所具备的基本特点、基本价值也是多元的、多方位的。为了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自觉传承安代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安代进行再审视和再反思;有必要对安代文化传承主体的人文生态、自然生态进行深入探讨。进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安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建立一个适于安代文化繁荣发展的生态系统,确保传承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稳定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整个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保护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尊重历史的现代性表达,是产生历史共鸣的源头所在。通过阐述甘肃永昌节子舞的历史演变和存在现状,运用文化传承的视野对永昌县节子舞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科研、教育机构和有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大众,对其保护性开发研究势在必行。金城兰州是甘肃省会、丝绸之路重镇和多种文化交汇之地,拥有丰富的地域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开发工作还很薄弱。适应时代的要求,应加快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基地建设、加大舞台化展演力度等对策和措施,弘扬和发展兰州及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甘肃东部(天水、平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片热土与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有着脐血相联的文化关系,许多美丽温暖的民间传说由此而生。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其上承载着独特的民间叙事品格与积极的当代文化价值:一、英雄出生:民众的英雄崇拜与传说的国家认同意识;二、日常生活:民众的孝亲观念与传说的道德价值;三、科技发明:民众的审美观念与传说的人文价值;四、崆峒问道:民众的道教情结与传说的宗教价值。传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塑造出了一个甘肃民间视野中独一无二的黄帝形象(伟人、凡人、仙人),表达出了黄帝出生地百姓既温婉厚重又大气豪迈的“帝乡”情怀,而客观上上述传说又包蕴着国家认同、道德价值、人文价值、宗教意义等隐在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科举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兼具传统考试文化、儒学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性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传承性与多功能性.应加强科举文化遗产的教育、宣传和保护工作,普及科举文化遗产知识,深入开发科举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科举文物、文献的人文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价值评估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过程中的价值评估、实质以及不同层面的价值观对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意在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各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等基本价值。探析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对于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推动内蒙古科学研究、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对于增强公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社会价值,是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意象事物,从景观设计视角探讨用再现的方法转化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价值,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再现的主要方法有:文化载体提炼再现(基本途径)、文化意境营造重现(重要途径)、文化类型物化转变(特别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是为了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需要而提出的,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价值是存在的价值,其次是经济的价值,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然要顾及到这两种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的保护,也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应建立翔实的保护名录并制定相关的标准,这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落到实处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对齐齐哈尔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很多优势。可以从博物馆功能和优势的发挥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有价值,忽略艺术价值相当于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蕴涵着民族的艺术精神,具有单纯质朴的特征并且能够为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启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尽全力去挖掘,去保护.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以文化权利为其法律基石,相关国际公约亦奠基于文化权利基础之上。基于基本人权的视角,作为客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样态、文化价值和人权意义等方面具有文化权利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权利保护主要包括:对自身文化享有权的保护;对文化身份权和文化尊严权的保护;对文化生存与发展权的保护和对文化活动参与权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权利保护是国家文化主权特殊表现形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再造,是基于数字信息时代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背景下,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与现代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元素,更新或者赋予其于现代社会新的存在价值,并以此实践,去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于现代世界知识产权体系内进行保护的法律要件的研究。同时,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再造的创新实践为目标,探讨建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是培养和提升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承载着民族的审美记忆,而且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符号。在后现代文化境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属性,已转化成为发掘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基础。从美学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涉的审美形态,既在日常生活审美、追求身体性审美体验等方面支撑着产业化开发,又在审美媒介、审美形式、审美内涵等层面制约着产业化开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数量巨大、内容丰富且价值较高,要在传承保护中对其进行产业化利用,就必须诉诸优秀的文化创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的当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栏目开设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则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所谓生态场,即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为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基础尚好的,使其得以恢复;已分散的,就将其整合梳理;已遭破坏的,就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