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算卦不可信,古人早说过。辅佐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的姜子牙就是一个代表。“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着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吉凶?’”(王充《论衡》)瞧!说得何等坚决。科学昌明的今天,周易算卦又风行九州。易学大师纷纷出世──不知从何而来,登台传道,令人看不懂。有的说,《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有的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神奇的未来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有的宣扬,利用周易、六十四卦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自然、社会、人生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秀彦 《社科纵横》2009,24(5):126-127
“逖矣!西土之人”,出自《尚书·牧誓》。是周武王伐纣誓师词中的一个祈使句子。其中,“西土之人”,究竟指谁,篓句话又该如何理解?目前学界的解释大同小异,但是却总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本文意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老子》古本道德顺序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古本道德顺序试探张学方帛书《老子》(七三年底出土)与今本《老子》最大之不同,就在于“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这一特点反映了一些什么问题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后期,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和推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意见。第...  相似文献   

4.
语词札记     
语词札记王宣武〔哀恳〕《汉语大词典》①列“悲伤恳切”一个义项。按:“哀恳”尚有“犹哀求”一义。宋洪迈《夷坚支甲·吕使君宅》②:“(吕令人)招贺入小阁,峻词责之。贺拜而谢过,哀恳三夕(吕本作‘四’)乃释。”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袁痴》③“先生俟(乡人)...  相似文献   

5.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历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的董仲舒曾说:“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先哲们认为恕是孔子仁学一以贯之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7’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论语·里仁》恕德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员公》。恕,作为为人之则,是处理个人与他人道德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也是现代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6.
禁忌是一种民俗事象。所谓“禁忌”,我国古籍早有记载,如论述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的儒家经典《礼记·曲礼》即载:“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中的“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大概是“禁忌”...  相似文献   

7.
孙武祖父辈、父辈人物及其事迹──孙武世系考述之四陈秋祥陈桓子无宇(《史记》“陈”作“田”)是孙武的曾祖父,那么他的后两代,即孙武的祖父辈、父辈究竟有哪些人?孙武的祖父、父亲又是谁?有关的文献记载有以下几种:(一)《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无宇卒,生武...  相似文献   

8.
吴景超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其代表作《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商务印书馆出版)充分体现着他的全部学术思想。但这决不是一本为学术而学术的书,而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里中国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一种真切的表露。吴先生在书中论述的要又是:为改变中国的不幸境遇.提高人民的生活程度,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这是一本中国人论述中国问题的书。第四种国家的意义吴先生在本书《导言》中开宗明义,按人口密度与职业分配两个标准,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人口密度高、农业人口少的,如英、德;第二类是人口密度低、农业人口少的,…  相似文献   

9.
评《天才与奇才:叔本华对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的影响》[美]R.麦克多诺张国洪译韦纳坚决主张“维特根斯坦的最初哲学是叔本华主义”(第10—11页)。虽然与叙本华的联系已被公认,但是“流行的倾向”(第9、17页)却忽视了这一点(韦纳从未提及在《荒诞监狱》第...  相似文献   

10.
关于《傅子》四种辑本的优劣得失赵以武傅玄(217—278)字休奕,郡望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晋书》有传。据本传,他历仕魏晋两朝,受封爵鹑觚(今甘肃灵台县北),官至司隶校尉,“性刚劲亮直”,一生“著述不废”。他最重要的撰述是《傅子》,所谓“撰论...  相似文献   

11.
“尚武好侠”与初唐诗之“意气”杨晓霭“意气”作为一个审美意象在初唐诗人笔下频繁出现: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魏征《述怀》)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骆宾王《从军行》)红颜意气尽,白壁故交轻。(卢照邻《羁卧山中》)意气百年内,平生一寸心。(贺遂亮《...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五十六年(1791)春,程伟元与高鹤发起整理刊印《红楼梦》活字本。经过十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到了当年冬至后五日,校订工作即告完竣。史称“程甲本”。当此书付印之后,程、高二人又发现新刊印的页码中,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事实错误,还有许多情节目相矛盾的地方,故又决定不等装订完毕,立即进行第二次校改。到了翌年二月,第二次校改本亦顺利完成。这个校改本,史称“程乙本”。按说这两个本子,都是同一年内先后相继印刷发行的。可是,它们流传后世的社会效应,却大不相同。令人费解的是:从乾隆五十七年(1792)冬直到民国十六年(…  相似文献   

13.
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庄子》的自然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化”一词源于中国古典文学,据《汉语大辞典》(罗竹风)释:“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例证是:今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庄子·大宗师》)功与造化争流,德与二仪比大(《七命》晋·张协)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  相似文献   

14.
歧见的来由宋人“说话”不只分“科目”,还有“四家数”的划分,“家数”就是门类。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为《西游记》神魔故事的先导,中国俗文学史上的名篇,它的“说话”家数问题却是个应予解答而又难于解答的问题。其所以然,就在于:正确地解答这一问题,它不只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取经诗话》所属社会思潮的认识,还可以加深我们对宋人“说话”分类标准的理解,其意义是多方面的。然而,世传宋元有关著作却均未言及《取经诗话》的“说话”家数问题,宋人话本其可确定为“说经”者,似又百不一存,无可参照,要对问题作出密合事理的解答,谈何容易! 唯其如此,所以对《取经诗话》的“说话”家数问题,一些文学史著作审慎地予以回避,只字不提,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一些文学史著作认为是“说经”,理由则不外是说《取经诗话》写的是三藏法师西行求法,如北京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15.
管仲,原姓姬,与西周武王同姓,是周朝皇族的后代。约公元前723年农历三月初三生,安徽颍上人,担任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16.
肖瑛 《社会理论》2007,(1):120-155
在“9.11”和SARS之后,“贝克”(U.Beck)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耳熟能详的一位社会理论家,他的一些重要论著如《风险社会》(1986/2004)、《世界风险社会》(1999/2004)、《自反性现代化》(1994/2001)、《自由与资本主义》(2000/2001)、《全球化与政治》(1998/2000)、《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2002]2004a)以及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7.
论徐玉诺的艺术风格朱强徐玉诺(1894—1958)是河南籍作家,自1920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良心》至1924年,陆续用白话文发表了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尤以诗歌居多,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高峰。这时候,“五·四”运动刚刚结束,“五·四”彻底的反...  相似文献   

18.
张岱年、张明任名誉主编,方克立、王其水任主编的四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哲学X一书,目前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第二卷“人物志”,其他各卷即将陆续面世。本书的巨大学术价值在于:体例新颖、内容丰富,堪称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史记”。自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6(卷上)以来,中国哲学史著作多以人物为纲。间或有以问题为纲的专著(如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川,但并不多见。以人物为纲这种主流体例,以及以问题为纲的体例,自有其价值和长处,但都不便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中国哲学发展的全貌。本书编者取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而加以变…  相似文献   

19.
古人作诗很重视结尾,因为一个好的结尾常能留下不尽之意,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美感享受。“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无回”(《金针诗格》)①“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百石诗话》)②”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③。这些都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结尾给人的艺术美感。但是这种美感的深层心理原因究竟是什么,古今论者很少论及,本文从构成诗歌结构的角度将古典诗歌结尾分为三类:封闭式结尾、开放式结尾和“残缺式”结尾,并对其美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一些探讨。一、封闭式的结尾所谓封闭式结尾是指一首诗的结尾照应开头…  相似文献   

20.
山水以形媚道─—论东晋诗中的山水描写[新加坡]王力坚西晋元康年间,郭象注《庄子》,重新兴起了玄学之风。郭象的玄学是以“万有独化”,取代了正始玄学的“以无为本”。正始玄学以“无”为万物(万有)之本,而郭象却说:“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