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声明,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不得不使用“中国学术”一词。今日中国到底有没有学术,或者说“中国学术”到底是什么,是大可质疑的。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中国“学人”的官欲太强,所以很难说存在着真正的中国学术。 那么,什么是“学人的官欲”?  相似文献   

2.
有着“小马英九”称号的江宜桦,是精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儒生”,又是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人称他“思路清晰,沉心定气,有政治学者的专业性格,而无政客的职业性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属于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他们身上显示出这批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获得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西方学术训练。这个特点影响了他们的为人和治学以及对国家与世界的看法,也最终决定了他们个人的命运。同其他专业的学者相比,社会学者选择了社会学这一"经世济民"的专业,各种新旧传统、东西方文化、科学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4.
<正>士人是在中国政治上活跃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出生于平民乡野,却可以经由寒窗苦读通过科举取得官僚职位,实现阶层的跃迁,他们是传统中国官僚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士绅阶层对于乡村的治理构成了我国封建王朝民间治理的独特景象。当士绅阶层随着专制王朝逐渐消散,新时代乡村治理应当如何从传统资源中寻找治理契机?在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下,“士文化”对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否具有参考意义?一、士人之治的发展1、士:平民与官僚之间士的定义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和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徘徊的身影让很多人对褒贬不一,本文重在探讨胡适对"政治"的态度而不是其政治态度,在知识谱系转换和学术转型时代,对于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和功能做了期待,即如何寻求政学分途又需要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绣文章"。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该提高整个知识分子的境界、学术机构的境界,只有坚守学术精神才能有定力。人应该有敬畏感,有羞耻感,有历史感。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的概念在我这里一向是两开的,即“知识”与“分子”。前者,是一个职业,知识分子用它来吃饭;后者,是一种志业,通过它知识分子显示自己作为个体的社会担当。因此,知识分子是一个“职志混合”的称谓形态。当然,对知识分子的这种理解是非常“邵建化”的,它不是什么定义,也无心定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翻译活动在“西学东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翻译基本上以甲午为界,从前期的实用技术为主到后来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学术翻译,体现了近代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发展的过程,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后期翻译中,出现一批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单纯将翻译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或者是文化传播,而且作为一项思想启蒙、服务政治的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介绍的西方学说理论打破了传统文化一统格局.使近代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特定时代背景来分析翻译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翻译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胡延峰 《职业时空》2008,4(9):230-230
自清政府1872年放洋第一批留美幼童以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或东渡或西进,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蔚蔚壮观的留学大潮。近年来,学界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的研究渐多,新成果不断出现。然而其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而其他领域中留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则鲜有人提及。众所周知,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群新型的特殊的知识分子,其知识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生尤其欧美留学生大多入住名校,  相似文献   

10.
“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无疑是舶来品,因为在中国的语汇中,极少这样的词语组合,尤其没有西方学术意义上的科学传播与公众理解科学。不过,由于它们与科学的扩散、公众对科学的看法相关,在我国首先引入这个相互交叉之学术领域的学者,多来自科学普及、STS、科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科普界、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界、传播界人士为主要研究人群,以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为核心学术概念的新的学术领域。这无疑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分层和景观。新近出版的《在理解与信赖之间:公众,科学与技术》(迈诺尔夫&#183;迪尔克斯等著,田松等译。下文引自该书处,只注页码)就是定位于该学术领域的重要译著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10-12日,由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筹)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合办的“家庭: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与责任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沪召开,会议展现了“学术资源的共享,研究力量的群聚”。  相似文献   

12.
一谈到中国学术的自主性和问题,我们总是很容易习惯性地把这些弊病归咎于体制性的“终极原因”,比如学术自由、学术独立等客观社会情境。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甚至有时候并非造成低劣学术的最关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规训与美学     
曾风光一时的美学,在今天已贬值为一门半死不活的学问。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问题,在学界广受质疑。对于那些已经获取了一定学术声名的美学教授而言,他们可以采取一种不理睬的高傲姿态,因为毕竟在现行的学术体制中,尚为美学保留了一席之地。最痛苦的应该是那些被误导的天真学生,几年时间外加一笔不小的费用,不仅不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而且最后被告知:美学是根本不存在的。学术菜单上的“美学”一科,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课程的转型阶段,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依托,通过问卷调查对运动人体专业和康复专业本科生展开调查,分析学生的学术英语需求、学术英语能力现状和现存问题等,提出以培养"学术读写素养"和"学术听说素养"为主线,实现以读促写、以听带说的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无计可施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或许是当今中国使用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尤其是在知识界、教育界、政界、媒体,这些“界”里的人大多以知识分子自居,或者被别人当作知识分子。不过,在知识分子不吃香或是成为反动分子的同义词时,大家避之都惟恐不及。能进入“革命干部”行列的人自不必说,就  相似文献   

17.
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毕业后,我插队落户选择了河南省兰考县,这是因为已经有9个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自愿组成了一个集体户,在那里开辟了一个边劳动边读书的生活氛围。他们以非知识分子的身份激烈辩论在正常年代通常是由知识分子讨论的那些问题,有时竟会争得面红耳赤,通宵达旦…… 然而,以后我在学术领域生活十年,自己再没有寻找到当年那些不计功名的对思想发生兴趣的同道。他们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似乎集体失踪,一下子成了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诞生     
近年来,西方历史学界悄然兴起一股大学热。特别是对早期大学的研究,著作层出不穷。大学诞生在文艺复兴之前,代表着一场“学术革命”。传统史学只重文艺复兴而忽视早期的大学,好像中世纪的“黑暗”是在14世纪被突然打破的。这不仅妨碍我们理解大学,也影响我们阐述历史。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商务的历史中,笔者觉得夏氏(夏瑞芳)可能因为早逝。功绩被他的继承人张元济及王云五盖过,而且有些学者觉得夏、鲍等几位创办人只是满手油墨的印刷工人。没有张、王的学术管理,商务的影响力不会如此深厚,但反过来可以说,若单靠张氏一介官僚学者,而没有夏氏的商业智慧,商务是办不起来的。如果没有夏瑞芳的雄才伟略,就没有张元济的加入,正如夏的创业伙伴高风池便在商务创业史中说:“瑞芳先生的长处,是善于识人用人,胆魄眼光远大。”  相似文献   

20.
山峰 《老年世界》2011,(9):41-41
观在的医疗广告问题很严重,很多广告做得和新闻报道一样,病人很难辨别真伪。我只想告诉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如果有对疑难病的新研究进展,一定是大医院,绝不是广告中所说的“xx专科医院”“xx专治疑难病”等的宣传。什么是大医院?简单地说就是指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门上都有标志。国家每年要在疑难病的治疗方面给这些医院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医生每年都要和国际上的同行开几次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