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探析及其矫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的问题行为之一.本文从生物因素、认知水平、家庭因素、社会氛围、同伴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有效的矫正教育技术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情绪宣泄法、行为塑造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60年代,实验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以认知过程为基础解释人类行为的产生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攻击行为这一人类最古老的侵犯行为也受到这一研究趋势的影响,涌现出以认知解释攻击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中尤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最为突出,它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3.
分级阅读即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真正的"儿童本位"的阅读行为。儿童的阅读行为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是一种认识外界事物,并经过内在信息加工的过程。通过对儿童认知规律的研究,可以使儿童分级阅读标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李晓红 《现代妇女》2014,(4):189-190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患儿表现为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及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干预方法不当,将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业成绩及社会化过程。多动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各种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心理创伤等,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发展最早和最持久的环境,是个体人格发展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往往是心理问题的发源地。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而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也是影响比较长久的教育。所以,本文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让读者知道家庭因素对幼儿多动行为问题的发生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一般从三个方面探讨群体关系:(1)群体关系的认知信息加工方法;(2)群体认知和群体行为的关系;(3)影响群体关系的几个认知因素。一、群体关系的认知信息加工方法群体认知的信息加工遵循着信息通行系统的一般流程,其简化的加工模式是:选择性定向,编码和重现。 (一)选择性定向。选择性定向的功  相似文献   

6.
体裁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框架、一种制度.通过分析语篇的认知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情景角度分析语篇构建的得体性,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在语篇分析领域,对于旅游宣传册这一专业领域语言应用的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很少.笔者基于Bhatia著名的专业领域语篇构建的七个步骤理论,分析旅游宣传册如何实现其交际目的,成功完成劝说及其促销功能.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提出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对缓解分离焦虑具有重要作用。在早期的亲子关系建立过程中,家庭抚养者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客体永久性"观念,发展他们对客体恒长性的认知水平,是形成不同类型依恋关系的关键,也影响着个体成年以后的社会行为模式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心理状态。采用沙盘游戏,结合认知疗法,对青少年适应性不良共症焦虑的分析结果表明,亲子双方在依恋关系建立时形成的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会对个体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性产生不良影响,"客体永久性"的认知发展程度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中国城镇化与儿童发展调查”数据,使用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的群体异质性。研究发现,权威型和宽容型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总体上优于专制型和放任型,但对不同认知能力儿童群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普通认知能力组”的儿童群体中,权威型教养方式更加有利;在“高认知能力组”的儿童群体中,宽容型教养方式更为有利。父母应当正视儿童认知发展的群体异质性,尊重不同认知能力儿童对教养方式的接纳能力差异,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作为影视节目的三大元素之一,字幕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越来越受到认知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眼动研究发现,在影视观看过程中,观众对字幕的注视具有偏好性和必然性,且对字幕的加工受字幕本身属性、字幕呈现环境、观众个体特征等三大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字幕设计,有利于对观众的认知负荷进行优化,以促进其对字幕及视频内容的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10.
金雪莲  张丽红 《现代交际》2010,(11):57-57,56
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即为亲社会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受着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对亲社会行为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