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自科学建制化以来,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的演绎。科学家角色由传统的单一“学院科学家”转变为包括学院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和政府科学家等多元角色样态的“后学院科学家”。随着科学活动与社会因素的深度交织,不同类型科学家的角色定位面临角色错位与异化、科学场域与社会场域“越界”、角色定位制度保障不健全、公众对科学家角色误读等诸多问题和困境,从促进科学共同体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健全科学家角色协调协作机制、构建具有实践针对性的科学伦理规范体系、推进科学教育和公众参与科技治理等多重维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本质、根源及应对之策,对促进“后学院科学家”发挥角色功能、优化科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发现说语境下,知识曾被视为真理;知识社会学催生建构论语境后,科学知识仍享用发现说语境,但受到科学社会学的“蒸煮”。科学知识社会学完成建构论语境下的科学知识“碎象”,从目前的“碎象”走向“重塑”的核心工作是建立“核心公共科学知识建构过程模型”,借助功能模拟、逐级近似等方法可让“重塑”简化而可行。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研究市场化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传统的以"学科为本"的知识生产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产生于应用的语境之下,具有跨学科性、异质性与多样性、社会责任与自反性、质量控制的新形式等特征,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意味着大学原有的封闭办学模式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研究市场化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传统的以“学科为本”的知识生产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产生于应用的语境之下,具有跨学科性、异质性与多样性、社会责任与自反性、质量控制的新形式等特征,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意味着大学原有的封闭办学模式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知识与权力及资本紧密结合并日益受到后者的操纵,国家/科学复合体殖民了社会的一切公共领域.国家权力在科学划界、科学知识生产的形式和规模、传播和评价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当代知识异化的深度和广度.知识向自由的回归是当代知识人最深层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在后学院科学时代,科学活动更加深度地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相结合,科学已经作为一种涉及市场利益以及重大政治决策的关键资源而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科学研究类型的多元化趋势更为凸显,学术科学、产业科学和公共治理科学等主要科学类型在扩展科学知识、提升经济效益、推进公共治理、服务公众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术逻辑、商业逻辑与政策逻辑深度交织,嵌入科学知识生产和实践运用全过程,成为后学院科学进展的内在逻辑维度和强大驱动力量。为了促进科学良序发展并更好地服务社会,有必要对后学院科学“三重逻辑”进行协调整合,以“科技向善”理念为引领,注重发挥学术逻辑的轴心功能、明晰商业逻辑的道德边界、拓展政策逻辑的公共理性、强化科技伦理治理,以实现三重逻辑有序“合奏”,促进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尤其是当前新兴科技迅猛推进,科学进展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深度关涉社会因素,各种科技风险问题、科学伦理问题等变得日趋复杂,重视后学院科学“三重逻辑”的协调整合,完善科学研究与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助于优化科技伦理治理,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向善、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的诸多研究争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马克思在文本中凸现出的社会批判路向的逻辑归属,即此种批判究属抽象人性论的异化逻辑,还是哲学革命语境的历史逻辑.由此衍生的分歧是,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是否初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社会观念,亦或仍局限于传统哲学的社会语境.对这一问题的觉解,直接关联着对<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使用的人、类本质、感性、实践、历史等一系列概念特质的判断,进而影响到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作为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这一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的建构的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兴起,呈现出多元融会的发展特征。本文系统回顾了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科渊源和发展脉络,对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社会语境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文学研究的模式经历了从语言到话语的发展历程。语言研究模式研究文学形式、语言、手法、结构等问题,追求文学符号系统的内在本质和深层结构;话语研究模式关注文学对话、主体和语境,研究文学生产、阅读和消费等问题,否认文学研究存在终极的定论、深层的本质和结构。这种转向催生了语境研究的兴起,使语境在众多流派中成为标示语,在文学观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学本土化面临其作为实证社会学,追求对社会现象作因果性社会律则说明而带来的困境。默顿范式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理论建基于西方经验事实,难以型范中国本土经验事实。本文借鉴社会学本土化从实证向解释社会学转换主张,提倡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科学实践规范的研究路径,指出:作为默顿范式研究范畴,科学的社会规范源于科学知识论;站在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立场上,与科学知识的地方性知识属性关联的实践境况规范蕴含语境性,能够经由解释社会学走向语境化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研究,可以实现对具有中国本土语境特征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有效探索。进一步地,本文以民国药理学共同体的常山生物碱研究为例,作科学知识社会史案例的经验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