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生态文学承担着特别的使命。生态文学大量展示生态危机的残酷事实,以对生态危机深重的忧患意识警醒世人,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走出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误区,从观念上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文学致力于反思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环境、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持,促进政府对社会发展政策特别是环保政策的修正和实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好的条件;生态文学挖掘现实生活的诗意美,讴歌美好的生态形象,展示理想的生态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2.
从路易·波拿巴的政变谈起 一八五一年十二月,法国发生了路易·波拿巴的政变。波拿巴政变之后,解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并于第二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从此,资产阶级的反动独裁专制代替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议会制。 为什么波拿巴这样一个流氓、骗子、野心家会在一八四八年选举大总统时,以绝对多数的选票登上宝座?为什么他又会顺利地实现了称帝独裁的野心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波拿巴利用了法国广大农民的个人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建平 《学术论坛》2007,(3):147-152
文学桂军在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文学佳作和作家成长的新鲜经验的同时,提供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文章通过对文学桂军文化经济实践的论述,论证当今时代文学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应具的三种形态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的发展生态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学日益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热点。立足于我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性,关注生态文学的发展生态,以利于推动它的发展,成为当前切要的问题。我国的生态文学表现出"五个结合"的特征,在生态思想、创作领域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诸方面取得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成就,但还存在创作规模和质量不够、研究条件和批评理论系统化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方面作好应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中国急速成长的重心表现在海外市场的扩大上.中国的经济成长要求用新的发展中国家理论来加以说明.本文对现阶段中国在东亚各国的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导向,随后国务院颁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推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到2006年国家又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了政策安排。在这种积极的态势下,必须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适时对从陆域经济开发到海域经济开发、实现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并且跟从时代潮流采取实际行动,推动海洋区域开发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之后逐步成长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为此,必须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价值定位、机遇认定、趋势判断、目标取向和对策创意,形成从陆域经济到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健康局面。  相似文献   

7.
最近50多年来,拉丁美洲地区各国经历了经济增长、贫富分化、分配不公、贫困加剧、经济低迷、社会冲突、政治动荡的发展变迁历程。拉美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些矛盾、问题和困境,被称为“拉美现象”。在过去的50年间,拉美地区经济上经历了前30年的经济增长和后20年的经济衰退时期,政治上经历了由军事独裁走向民主政治的变迁过程。但不论经济、政治情况如何变化,分配不公、贫富分化、贫困加剧、社会动荡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改变或好转。拉美地区长期贫富分化、社会冲突的原因很多,但社会财富长期过于集中,城市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政策不公和国家社会控制能力弱化是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投票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赟 《天府新论》2006,75(3):81-84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有许多事项涉及很多人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如领导人的选举、干部考核、重大事项的决定等。这样的事项该由谁决策呢?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采用过传统、独裁、投票表决、市场机制等社会选择形式。〔1〕在理性、民主的社会里,有两种做出社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与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化的管理方式、独裁式的决策方式等内部问题 和缺乏公平竞争、规范的政策和法律的保障等外部问题,是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家阶层形成所 面临的主要障碍。应当认真研究民营企业家阶层形成的规律,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 环境,加快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步伐,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搞文学研究的人常常有一种悲哀,好象自己的工作和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有些隔绝。我们自己虽然离不开社会,但社会和人民是否需要我们的研究,需要到什么程度,我们的研究究竟有怎样的社会作用,却似乎是个问题。如果只是为研究而研究,意义不大。现在提出把文学研究同文化问题、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文学研究纳入到社会改革(从经济的改革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民族文化的改造和重建的系统工程之中,这对于文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可以说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视野,并使我们的劳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进步与企业家成长——基于中国30年企业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润和敢于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两个典型特征.我国改革30年来,企业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经济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对企业家的选择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家或者通过自身的扬弃、或者通过社会的优选机制实现了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和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但是,历史上长期重农抑商的观念、旧有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及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血缘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要促进我国企业家的快速成长必须在调整制度的激励结构、培育社会主义特色的创新文化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地质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地质旅游科学开发与保护,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合理有效地引导地质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保证.区域地质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公平性、有效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生态补偿原则,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范围、标准及方式,构建地质旅游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促进生态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思潮发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存在严重生态危机的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内外学者不仅致力于具体文本所体现的生态思想研究,而且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学理论.但涉及中西方生态文学的比较性分析尚不多见.本文从分析中国及西方生态文学创作状况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学的共同点、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性分析,旨在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彻底消除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及诗意栖居,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产业集群成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集群成长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个方面实现了市场创造,深化了分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群成长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珠三角地区在2012年要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下一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应重视如何通过产业集群成长来推动区域一体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即如何借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来加快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运动的一个主要思潮和派别,它在绿色生态运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特别是经历苏东剧变之后,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日益清晰化。生态社会主义关心的重点是自然生态的稳定持续,即生态可持续性。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不惜一切代价地用倍增的速度去求取经济的增长是得不偿失的,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弦更张,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协调社会内部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现代化理论把现代科学技术理解为生态改革的核心机制 ,它同时强调在生态改革中经济和市场动力的重要性。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经济负担 ,而是一个发展机会 ,它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 ,这个空间是与生活质量改进的环境需求相关的 ;企业开发和采用生态技术、绿色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等 ,不仅不会降低企业竞争力 ,反而会增加企业竞争力 ,新的竞争力来自与环境相关的技术领先和社会需求。在某种意义上 ,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是一个生态社会、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在生态社会里 ,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 ,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和环境得到保护。生态社会的形成过程就是生态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国民性问题是在本世纪初第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提出来的。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都曾对国民性进行过精辟的分析,并给以无情鞭挞,意在警醒世人,引起“疗救的注意”,推动中国的改革。毫无疑义,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无论是从社会革命的角度看,还是从文学革命的角度看,都是功不可没的,其深刻性至今也还能引起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沉思。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深刻历史内容时,我们就会看到,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这个含义深广的命题,十分遗憾地被急速而来的社会政治变革冲淡了,其探讨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存着偏颇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盐城市,由省社科联等六单位和学术团体发起组织了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历史意义以及新四军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反映和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现略述如下:1.关于新四军历史时期的划分与会者大体同意这样的分法,即两个大阶段,四个小时期,一件大事。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与社会现代化新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急速的变革和发展,传统文明正在向现代文明过渡。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代表先进思维观念的现代民俗文化,更具有巨大的引导性和感染力,在各个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里,不断地影响和推动社会现代化新潮流向前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更新,有赖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现代化新潮流的兴起,时尚新风不断地推广,又必然会刺激社会整体消费,进一步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这就是现代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20.
城市同文学,越来越成为一些研究者注意的主题。而对于“香港,其城和文学”这个题目,研究者应该给予的注意会更多些,因为香港文学同其所处都市的生存环境之间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香港文学或发展、或窘迫,都与香港经济成长与社会转型相联系,而“1997”将带来的社会变动也使香港文学开始“移步换形”。这里要探讨的正是这个题目的一个侧面。香港文坛曾蒙受的“文化沙漠”的恶谥如今早已消隐,人们看到20年代末期以来香港文坛时有文星汇聚,文阵对垒,但香港文学更具有自身地位的,恐怕还是始于香港经济高飞的70年代。而此后资讯发达,开放自由,人口移游急剧的香港商业社会的形成,更是直接影响了香港文学复杂而多样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