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继2005年深圳最早提出与香港形成"同城化"的发展态势和理念后,国内众多相邻区域都先后提出了同城化的发展战略与思路,各区域板块正呈现出以"同城化"为导向或龙头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同城化的研究概况与进展,以期对相邻区域的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世博会是全人类科技、文化、文明盛会的“重大事件”,在世博会结束后的特定时段内对举办城市、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对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意义深远。从后世博区域联动效应的空间影响层面看,主要表现为长三角区域的同城化效应,基于区域共同利益的驱动,各相邻城市之间将通过后世博区域联动的扩散效应、放大效应、辐射效应、溢出效应等各种作用的持续影响,不断加强、加速和深化区域一体化在空间上所呈现出的“同质”或“同城”局面。因此,长三角区域应以后世博效应为契机,逐步推动同城化效应在更广更深的领域扩散。  相似文献   

3.
同城化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是相邻城市之间围绕"同城化租金"与共同利益这一核心,基于更低交易费用诉求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共享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基于区域制度租金与潜在收益的"协调博弈—合作博弈—分配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区域化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导方向。同城化是一种实现良性区域合作的新型制度安排。依据同城化发展基本理论,南京、镇江、扬州(简称宁镇扬)地区在区位条件、人文背景等方面已具备同城化的生成条件;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得到来自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等制度方面的巨大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宇光  安树伟 《城市》2016,(7):33-38
笔者以新经济地理学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的存在和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微观构成—影响载体—影响路径”的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发展影响路径分析框架;分析了高速铁路在时空收缩基础上,通过创造区域性经济走廊、促进沿线城市的人口集聚和产业升级、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良性互动等方式来影响区域发经济展,并对高速铁路未来发展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出现了同城化发展的新趋势。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同城化概念内涵及其理论框架,并以广佛同城化为例,具体分析了同城化的基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证检验了广佛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的要素集聚、扩散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发现:(1)同城化的实施强化了广佛在省内的经济比重,但在珠三角的份额变化不明显;(2)广州对佛山的公共服务和产业扩散效应不明显;(3)同城化对广佛两市产业结构优化具有负效应。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广佛同城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努力实现京津廊同城化是现阶段廊坊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文章提出了在这一目标下构建廊坊市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与经济互动关系着手,以河南省18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3年人口与经济两系统各7个指标,构建河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出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判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协调程度,把握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的时序特征与空布局,深入剖析时空分异形成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十年间,河南省各市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指数可以分为稳定型、波动型、增长型和下降型四种类型;(2)空间布局上,无论是人口发展指数,还是经济发展状态,呈现出以郑州为核心,圈层状空间发展格局;(3)各市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耦合度以初级磨合性耦合和拮抗性耦合为主,高水平耦合城市缺乏.协调度表现为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仍保持着郑州"一枝独秀"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从厄勒区域、巴塞尔都市圈、荷比卢地区等欧盟“跨境增长极”的经验看,即便是在发达区域内部,也存在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发展功能的差异。地区间发展差异的背后蕴含着经济要素强大的势能落差,以往受制于交通不便、标准不同、信息不通等因素,只能处于堵塞、停滞的状态。如果通过区域同城化在这些方面做到有效疏通,那么地区间自动弥合差异的过程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口与经济由于各自内在的原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这种运动和变化是在两者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经济及其运动过程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以五普和六普的数据为主,运用人口经济学知识,说明贵阳市人口的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和流动人口情况,并分析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新格局,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优势产业各具特色;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空间发展格局;区域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区域合作和一体化不断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也遇到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联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蔡寅寅  孙斌栋 《城市观察》2013,27(5):94-101
人口集聚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大多数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城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越集聚是否越好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从人口集聚的对立面——人口分散角度来探讨是否特大城市已出现集聚不经济。通过对3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分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就意味着集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副作用。研究还发现分散对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持续的促进作用,而是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过度分散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王家庭  赵丽  孙哲  王璇 《城市观察》2013,25(3):5-20
结合我国29个省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区域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与区域城市化的关系依旧呈现倒N型;(2)其他影响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3)目前中国的大部分省区均处于随城市化率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选取资本、劳动力、教育经费投入变量,建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非线性生产函数模型,运用1978—2011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时间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是显著的,同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资本和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投入每增长1%,将会促进GDP增长0.206%,但其作用不是很明显,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运源  卢扬帆  孔超  张欢 《城市观察》2012,(6):88-94,81
根据区域一体化理论,结合新时期广东省在推进珠三角一体化中,建立和发展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实践,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整体发展的新意义、地位和作用,讨论了珠江三角洲通过建设和发展若干个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圈,对于新时期加强与港澳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好发展颇具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祁明德 《城市观察》2012,(6):144-155
同一区域内的城市之间既存在广泛的竞争,也天然要求彼此间的合作发展。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首选工具。城市品牌的发展既需要广泛的营销推广,更需要扎实的品牌基础建设工作。本文从城市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以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构建了城市品牌建设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区域内不同层级的城市品牌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市间良好竞合发展格局的城市品牌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谭云霞 《城市观察》2013,25(3):84-91
城镇化是人口聚集的过程。人口流动和聚集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人口流动及聚居的调查,分析湖北省城镇体系及其空间布局的特征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完善城镇体系及城镇空间颁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向东  吴瑞君 《科学发展》2013,(3):58-71,26
上海常住人口密度呈“四级阶梯下降”态势,中心城区人口向周边区域扩散,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不同年龄结构人口居住空间出现分化,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外来常住人口呈现“市少郊多”和“西高东低”格局,境外人口空间集聚明显。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对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应根据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和不同类型人群需求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平衡发展、均等服务、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规划,促进人口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彬 《科学发展》2016,(12):27-37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城市转型应扮演起开放导向的枢纽节点、功能体系的网络核心、空间组织的核心协调者等多重战略角色.围绕这些内容,建议扩大城市区域的腹地范围;建立组织有序、运行高效的空间网络与传导机制;构建全方位的战略通道;建立多层次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蒋丽 《城市观察》2014,(2):140-149
本文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七类生活性服务行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活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CBD,呈圈层蔓延至近郊,并在远郊城市副中心集聚,已经形成"一主五次"的生活性服务业空间结构,与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现状和规划具有相似性;影响生活性服务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人口、政府所在地和商业发展水平三因素;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有力地促进城市中心蔓延,但对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还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