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加入 WTO,将更有利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 ,并会出现一个新高潮。中国入世 ,一是表明中国承认并遵守 WTO原则 ,将增强外商对华投资的信心 ;二是中国市场有巨大吸引力 ;三是外商不会以贸易替代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四是在未来十年 ,适逢中国加快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外商来华投资将会今发生较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我国成品油市场逐步同国际市场接轨,一些国外石油"巨头"将大举抢滩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对国内成品销售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试就我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成品油销售企业如何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PPM环境标准分析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PM环境标准与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等都具有某种有机的、内在的联系.PPM环境标准设立的初衷在于保护环境,但它需要借助贸易制裁或贸易限制来作为其实施的保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最终要落实到环境标准上.因此PPM环境标准对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会产生影响,进一步而言,也就是会对气候变化问题产生一定影响.和PPM标准问题一样,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南北关系问题,也是各方利益的冲突问题.所以,中国应重视"气候外交";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WTO多边贸易体制内的谈判,反对将NPR-PPM纳入WTO规则之中;同时,还要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WTO解决的仅仅是市场准入的问题,而并没有确立一个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因此,加入WTO后如何应对将会出现的各种竞争法律问题,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还相对落后,至今还没有制定出市场竞争规则核心法律--反垄断法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就中国加入WTO后在进一步开放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将会面临的诸多竞争法律问题及其对策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对水利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将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同时带来什么有利条件,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分析。文章通过对水利和农业的关系、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及政府支持政策调整之后WTO对农村水利建设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承担者。如果人力资本不能用于专用性的生产投入,其所有者收入会大幅下降。企业经营风险会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的“效用”损失,从而保证人力资本不会滥用和掠夺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专有的“默会知识”,这种知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的生产性资源,人力资本凭借专有的“默会知识”在企业剩余分配的谈判中居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税制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总的来讲会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改制过程中将碰到不少现实问题:如WTO规则与民族利益、法制、政府与税收关系等方面都会出现新的矛盾,需要逐一解决.加入WTO后,税制转变趋势基本上是增值税转型、降低关税、反补贴及平等国民待遇、统一税制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司法实践中发展出来的Charming Betsy原则,对美国国内法的解释不应该违反国际法.考虑到WTO协定在美国法律体系中不能直接适用,那么WTO协定可否通过Charming Betsy原则发挥其在美国国内法解释中的效力?从美国的司法实践来看,Charming Betsy原则对于WTO协定解释效力所产生的影响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反映了美国的法院在国际贸易问题领域对于行政机关解释权的较大尊重,但却不利于保护国际贸易活动者在WTO协定国内实施中所产生的预期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的作用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存空间,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企业经营状况的试金石.谁能驾驭市场,谁就能发展壮大;谁不能适应市场,谁就会被无情淘汰.  相似文献   

10.
不会喝酒或者不想喝酒的人,在酒桌上就得自带橡皮筋绑住自己的舌头,坐那里老老实实地学哑巴吃菜,千万不能多嘴.否则,只会自讨苦吃,被灌得掉泪也找不着坟头哭.  相似文献   

11.
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今天,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某些局促性使得许多国家热衷于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双边FTA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易操作、约束力强等特点,在促进当事双方自由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乃至政治关系发展等方面要比WTO多边贸易体制更直接有效。但是,双边FTA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一定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它在填补多边贸易的空缺作用方面存在着缺位的情况,并且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贸易话语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
WTO的首要原则———非歧视原则 ,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共同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 ,既受到非歧视原则的约束 ,也受其保护。从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入手 ,探讨实现我国在加入WTO后 ,在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两方面实践 ,对比我国入世前后非歧视原则对我国的影响 ,从而协调我国相关的非歧视原则的政策与实践 ,能够使我国从WTO规则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WTO作为多边体制的支柱,不仅规定了货物、服务贸易,而且包括了动植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等涉及科学技术的领域,但WTO对这些领域的规定含混不清,导致各国对规则的解释往往采用了非统一的科学技术界定标准,这种技术标准成为贸易保护的正当性借口,在实践中许多国家以WTO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肇始的标志是WTO体系,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则有赖于对WTO规则的进一步诠释,在环境保护、动植物检验检疫领域采取统一科学证据要件判定体系就成为了支撑WTO自由贸易精神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虽然这个问题曾经成为上个世纪末中国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但问题并没有随着讨论淡化而减弱或消失。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至今这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 ,我国这些年所实行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皆意在为此而努力。实践证明 ,落后国家要跨越“卡夫丁峡谷” ,既包括制度的跨越 ,又包括生产力的跨越。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跨越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否则 ,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与中国面临挑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05年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取消,WTO成员各有思考,无论是处于成本相对劣势的发达国家,还是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潜力都特别忧虑。实际上,中国的出口环境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配额取消就可以长驱直入各国市场,因为各国对自己市场的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中国要转变出口追求标准,即从单纯的追求创汇总额向追求出口利润或净利益转变。为此,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要追求企业和国家高效益,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地组织产品生产,形成本国企业对特定产品市场的垄断,以便靠价格控制,而不是数量激增获得最大限度的出口收益。  相似文献   

16.
浅析知识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它的理解 ,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重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能否在工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形下发展知识经济 ?怎么样发展知识经济 ,必须也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 ,我国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外来竞争 ,政府定位问题被认为是最大的挑战。发挥政府对经济调控的积极作用 ,在贸易经济职能中采取正确的措施 ,进行必要的干予 ,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问题是入世谈判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入世临近,认识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制订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对策,以便我们能够兴利除弊,为解决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以后,如何正确认识WTO反倾销规则?本文认为这是值得经济贸易部门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利有这个反倾销规则,趋利避害,我们务必深思和研究。由于我国本世纪初刚加入WTO,缺少现成的反倾销经验,因此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反倾销的成功经验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周文夫  彭建强 《河北学刊》2012,32(5):123-127
中国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转型更为迫切。中国经济转型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向实体经济的回归,也使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针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文提出,应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相互包容性增长模式,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关注与顾及他国和地区利益中实现自身利益的增长,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