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農村裡,土地的佔有情况是:「佔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農,佔有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藉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佔鄉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僱農、中農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佔有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終年勞動,不得温飽。」  相似文献   

2.
说邢     
史称祖乙迁于邢。水经注「汾水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祖乙自相从此」。索隐正义皆本之为说。今河津县南十二里有故耿城是也。疑殷都不远迁及此。祖乙所都,当在河内平(?)邢丘。水经沁水注:「朱沟迳怀城南又东迳殷城北。郭缘生述征记曰:怀县有殷城或谓楚汉之际殷王卬都之,非也。」纪年云: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即是矣。然则殷之为名既久竊疑殷城之名即起祖乙耳。又按左隐四:「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左隐五:「曲沃以郑人邢人伐翼。」旧说以河北邢台说之。邢台既与卫郑皆远,更不能及晋。宣十五:「晋败赤狄于曲梁,始灭潞。」其前河北之邢台,何缘与山西曲沃晋翼相通?然则狄灭邢卫,殆亦河内之邢矣。郡国志:河内平(?)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周公之胤,凡蒋邢茅胙封地皆近。及邢国既迁其故地乃称邢邱。宣六:「赤狄围邢  相似文献   

3.
三朝北盟会编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诏赐李纲等诏。」其下录诏文曰:比以逆臣啸乱反易天常,阴导敌人,提兵南向。朕亲乘戎辂,号令六师。将士协心,人百其勇。按甲江上,时出轻兵。所向奏功,俘馘系道虜势既屈潜师遁逃。念兹卻敌之初,图为善后之计。卿以旧弼,乃心王家,必能为朕深思熟讲。凡今攻战之利,备守之宜,措置之方,绥怀之略,可悉条具来上。朕将屈己以听,择善而从。……又下录李纲,秦桧,汪伯彦,李邴,张守,颜岐,王綯,韩肖胄,朱勝非,吕颐浩十人奏对,除朱勝非一篇节录外,馀悉仍诸人本文,起卷一  相似文献   

4.
伯益考     
一伯益与伯翳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帝颛项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阜斿?笏媒蟪觥!荒似拗π罩衽4蠓寻菔?佐舜调驯乌兽,乌兽多驯服,是为伯翳。」正义云:「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皐陶之乎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皐陶。』索隐云:「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祀系家则叙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  相似文献   

5.
黔滇川边区苗族信仰基督教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等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已伸延到我国长江上游,妄图控制整个西南地区。作为这种侵略计划的第一步,他们在滇、黔、川地区以传教为掩护,收集该地区的经济情报,调查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以及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拍摄和绘制该地区的地形、关隘等,为进一步扩大其侵略提供资料和策略上的依据。十九世纪末,英国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派遣牧师索仁里、柏格里等到云南昭通,建立英国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办事处,在昆明至川南泸州一带长约一千三百余里、宽约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二十世纪初,柏格里深入到偏僻的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建堂传教,开始以黔西北、滇东北及川南地区的苗、彝等少数民族为其主要活动对象,西南教区办事处实际上亦迁至石门坎。西南教区辖石川、井宁、昭通、东川和昆明五个分教区,其中以石门坎为中心的石川分教区辖境最大,拥有教徒最多。至本世纪四十年代,石川分教区已领有教堂五十余所,教徒近五万人。而该分教区所属的石门坎分教联区,就领有教堂三十多所,教徒二万余人,教徒人数占当地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教徒大多数是苗族群众,大部分村寨百分之九十的苗族农户信教,苗族教徒占教徒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左右。教会权势显赫,实际上控制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权。英国牧师们自鸣得意地说,石门坎是“第二香港”、“海外天国”。  相似文献   

6.
文学史上长期悬为疑案的元代散曲家刘时中,现已考明:所谓“元末明初”南昌人散曲家刘时中纯属杜撰;在《上高监司》题后署名“古洪刘时中”的,正是著录于《录鬼簿》的翰林学士、石州宁乡(今山西省中阳县)人刘致时中。他约生于蒙古宪宗五年(一二五五)前后,约卒于元顺帝至元元年(一三三五),活了八十岁左右。一据《广州怀集令刘君墓志铭》记载,刘时中之父名彦文,约生于蒙古太宗(窝阔台)五年(一二三三)前后,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四月三十日,活了约五十六、七岁。刘彦文“读书一过千百言不忘,力兼人,射命中,皆文武器略,足以表现一时者。”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但由于他生逢金、元的变乱之世,所以直到中统二年(一二六一)前后,二十  相似文献   

7.
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园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于乡。大挑选国史馆誊录,补黔阳县教谕,晋内阁中书。咸丰三年(1853)迁郴州州学训导,时太平军已路过湖南,东下武昌、九江,占领南京,建立大平天国。曾国藩以在籍侍郎奉旨在长沙办团练,元度上书言兵事,获曾国藩激赏,即邀之入慕。咸丰五年,回乡募平红勇数百,自成一队,转战江西抚州、崇仁一带。咸丰十年,再募平江再三千,奉命驰援徽州,为太平军李世贤部所败,即免职回籍。不久,又募得八十人。奉旨率师援浙,有功授…  相似文献   

8.
<正> 《小忽雷传奇》(以下简称《小忽雷》)是孔尚任与顾彩合作的一部传奇剧,在康熙三十三年就已写成,比《桃花扇》还早五年。但刘世珩得到《小忽雷》抄本,校订刻印,编为暖红室汇刻传奇第二十四种问世,却已是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比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即已付印的《桃花扇》晚二百多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忽雷》知之不多,对其作者之一的顾彩也较隔膜。顾彩,字天石,号补斋,别号梦鹤居士,无锡人。擅诗文,工音律“曾”流寓曲阜,衍圣公毓圻馆之。素矜名节,耽吟咏。三十年中,或之燕赵,或之楚粤。天下之风俗,无弗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