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洋 《北方论丛》2016,(5):48-52
《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分别是日本最早的虚构物语及和歌物语,这类单纯描写私人感情的浪漫文学似乎颇受日本读者喜爱.不但作品本身超越时空流传至今,而且这种文学样式亦影响后世,成为日本文学的主流,并确立了日本文学无政治性的传统.然而,作家创作之时,为了顺应汉学风潮,也为了使物语内容更为丰富、情节更为生动,除了在作品里融入大量与该物语主题有关的,具有传奇性、浪漫性的小说、汉诗文外,还撷取具有讽喻性、教育性之汉诗文里的各种语汇及知识,使得两部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汉文学风味.  相似文献   

2.
谫论中岛敦对中国题材的撷取和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对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都曾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甚大,这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日本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源的文学创作现象,也出现过许多亲近中国古典文学又极具汉学渊源的作家。他们中有的将中国古典文学“拿来”,融会贯通使其成为日本文学的骨髓和血液,如松尾芭蕉、森鸥外等;也有的将中国古典文学“拿来”,“生吞活剥”使其成为日本文学的框架及内容,如芥川龙之介、井上靖等;还有些作家将中国古典文学“拿来”后,改造、消化、生发开去,赋予原型以新意,如中岛敦等。…  相似文献   

3.
《今昔物语集》作为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被引介到中国,开始在中国传播.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对该作品的引介、翻译、研究整个过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日本文学在异域传播中比较特殊的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名人效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国人接受日本文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被动与盲从.  相似文献   

4.
《平家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3世纪,记叙了12世纪末期源氏与平氏对政权的角逐.对这部物语的研究,无论日本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平家物语》中汉诗的研究,尤其是对《平家物语》中白居易诗歌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拟讨论《平家物语》中的白居易诗歌,分析说明白居易诗歌在《平家物语》引用的目的及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军记物语中经常会引用或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但不是为了讲述中国历史故事,而是为了陪衬物语中的故事内容特意穿插进来的章节,因而其记述并不严格忠实于中国的文献史料。中国文献中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在物语中会被分解、重构或虚构,以适应物语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需要。日本历史上军记物语的著名作品、被称为"史诗"的《平家物语》,记述了日本平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借用了许多中国历史故事。从史料运用和日本的文学传承等方面来看,《平家物语》中的苏武故事突出反映了物语对中国历史故事进行借用或改编、分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不只对我国魏晋六朝之后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它可能远在公元891年之前已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学艺术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可在日本的“物语”、“说话”中得到印证。在日本历史上,有五次我国移民大规模迁居日本成为“归化人”的记载,不同国度、民族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及宗教传播是民族间文学交流的载体。自《搜神记》传入日本以来,一直成为日本佛教故事、怪异小说的滥觞,日本近代新译本的问世,更扩大了《搜神记》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物哀: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古典文学特别是和歌、物语、随笔及俳句,大都以“物哀”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审美追求。它注重的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即一种出自自我经验世界,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拥抱与感悟;营构的是情与景浑、心与物融、把心象寄寓于物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构、天人感应的境界;讲究的是空灵的、朦胧的幽玄美境界的创造,表现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描述性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8.
"平曲"是指日本镰仓初期兴起的一边弹琵琶一边传唱《平家物语》的音乐形式。《平家物语》的平曲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在其传唱过程中又不乏变革性。通过分析平家物语中"平家"式的表现形式和"传唱"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平曲"作为素材来探究《平家物语》在文学上的成就问题,从而证明《平家物语》中"平家"式表现的成立。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女性文学是在明治维新后兴起产生的,它建立在封建气息残留的社会框架之下.在这种社会背景中,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日本文坛进行了一场打破旧文学观念的文学变革,产生了众多的文学流派.文章以其中的主要代袁人物为线索,重点考察了在仍然以男性文学为主流的近代日本文坛,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陶小路 《东岳论丛》2011,32(7):97-101
《百物语》作为日本怪异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日本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代产生的《阅微草堂笔记》虽然创作主旨大不相同,却与其在题材,形式和内容上皆有不少共同之处。然而前者在日本至今仍然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广为流传,后者在当下的中国却少人问津。这种结果表面上是由于二者在思想内涵和创作理念上的差异,深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则可发现中日两国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差异才是导致二者现状的根本原因。比起《百物语》所代表的充满活力的世俗风情,《阅微草堂笔记》所宣扬的因果报应和封建伦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因此也被时代所冷落。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导言中韩两国的文学往来渊源已久。新罗时期,中国文学便已传入朝鲜半岛。高丽和朝鲜时代,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下,韩国的古典文学逐渐发展、成熟和繁荣。进入十九世纪后,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朝鲜半岛开始接受美国及欧洲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鉴于这已公认的真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都认为“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应的产物”,都注重了对某一文学作品或一定时期的文学的繁荣与萧条与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生活、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却没有或很少有意识地思考过音乐与古典文学的内在联系,也很少在这方面进行美学探讨。这样,就使我们很难透视到中国古典文学样式演化的内在联系性和丰富性。音乐存在于文学之中。古典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离不开音乐的辅助。我们都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是根源于劳动生活的需要。它直接产生于劳动生…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的自觉",表现为对汉语文学语音形式感受力的自觉。古代汉语诗文作品一个个排列的文字背后,有着作者刻意组织起来的具有音乐性的语音,这种语音与作家追求的文学表达效果直接相关,是古典汉语文学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之一。现代文学语言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口语化、通俗化;一是欧化、书面化。虽然两个方向间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在远离中国古典文学的声韵传统这一点上,结果却相当一致。汉语语音具有很好的成乐条件,古典文学所遵循的语音修辞原则是基于汉语的独特个性而产生的。新文学完全把它算在文言文学的名下,敝履一样抛弃,是很大的一种误解,其对现代汉语文学及民族审美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在旧“汉学”之中。当时的“汉学”,是研究有关中国文献的综合性的学问,其中有经学、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它以“朱子学”为核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在介绍、传播、研究中国文化上做出了一定贡献。“明治维新”以后,旧“汉学”被新兴的现代社会科学——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所代替,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部门。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相似文献   

15.
许明 《殷都学刊》2001,(2):82-85
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据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典籍者凡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涉及白居易的诗40余篇,引用106处,其中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引用得颇多.本文对照被贬时期的白居易和物语<须磨>卷中的源氏形象,从被贬缘由、被贬后的心情、携带物、居室、用具、衣服、被贬后的待遇、诗文的引用、退隐后的思想认识、赦免契机等方面,指出了物语<须磨>卷对江州司马时期白居易形象的有关摄取所在,探讨了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文人对中国文学良好的吸收状况.  相似文献   

16.
泉镜花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日本近代作家。文学家们给予他的评价处于对立的两个极端:前近代的与反近代的、超近代的,陈腐的与天才的。他的文学虽深深根植于近代之前的文艺之中,但并不是简单的承袭,而是在自己的骨子里将传统文艺揉碎,依照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标准重新组合,由此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更为纯粹的表现方式和一个独特的浪漫世界。在欧化风潮日盛的日本近代文坛,他延续、发扬了抒情性和物语性的文学传统。泉镜花文学的主流是反近代的。  相似文献   

17.
2019年,以南京大学文学院卞东波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汉文学史"(19ZDA260)获得立项.该项目旨在从东亚汉文化圈的视角发出,对前现代时期的东亚古代汉文学史进行重新书写. 一、本课题的学术价值 前现代时期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诸国同属东亚汉文化圈,共享汉字、儒学、佛教、律令制等共同的文化平台.在东亚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东亚文人用汉字创作出了海量的汉诗、汉文、汉文辞赋、词曲、传记、纪行、小说等文学作品,这就是"东亚古代汉文学".东亚古代汉文学不但载体是汉字,而且诗文中使用的语汇、意象、修辞都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家对东亚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东亚古代汉文学亦有其自身的独特面目,对中国古典文学并非单纯的拟效,亦有很多新变的元素.东亚古代汉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延续与拓展,其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自然有着源流关系,但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异质性.东亚古代汉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11世纪初,紫式部)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文字优美,文采绚丽,尤以细腻的心理刻划和丰富的情感描写著称。它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后世的“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或改编这部名作。”基于其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日本文学评论界是“说不尽的《源氏物语》”,有关专著和评论文章汗牛充栋,仍在不断推陈出新。日本《国文学—解释与鉴赏》杂志1994年第4期再次推出题为《<源氏物语>问世—王朝物语的世界》的专辑,刊登了20多位作者的研究文章,或从主题思想、创作方法,或从人物结构、佛教观念等多方面着手,试图以更深入细致的开掘,求得超越前人的新发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9.
<凤凰杂志>是19世纪一种关于中国及东亚重要的英文杂志,以介绍中国及日本、印度、缅甸、暹罗等东亚国家的文学、历史、地理、宗教等为主要内容,是一份强调直接性、学术性及资料性的综合性杂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和介绍是<凤凰杂志>的重要部分,它既为其读者提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直接样本,也作为西方了解中国人习俗和生活的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西方的译介,扩展了西方对中国及其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刊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5):F0002-F0002
铃木孝庸(すずき·たかっね)1947年生。现任日本新渴大学教授、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平家物语》及《平曲》研究。致力于将音乐性和文学性相融合,在文学中探求音乐的创造力,在音乐中探索文学的延伸性。1980年师从平家琵琶演奏家桥本敏江先生,多次举办演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