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蔡方鹿教授研究中国哲学二十多年,在许多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对宋代理学用力甚勤,对朱子学颇有研究。自2000年赴台湾出席“朱子学的回顾与21世纪的展望”学术研讨会回来后,他潜心研究朱熹经学,历经四载,写就《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一书(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这是目前系统研究朱子经学的一本专著。这部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系统介绍了中国经学的历史发展,可作为简明扼要的经学史来读。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柢,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载体,蕴含中国文化的精华。历代儒者均尊经注经,在本书中,研究经学史的价值也是整理朱熹经学的理论理路。本…  相似文献   

2.
对儒学造诣颇深的好友蔡方鹿研究员惠赠其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忙里偷闲 ,细心拜读 ,掩卷沉思 ,深感她是一部集朱熹研究之大成的佳作。博采众说 多有创新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对宋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乃至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都具有相当影响。为了深化学术研究 ,弘扬中国文化精华 ,作者在精读朱熹原著的基础上 ,博采众家研究朱熹之说 ,与文化传承和现当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依山铸铜 ,煮海为盐 ,多有创新。譬如“心性论”是朱熹哲学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崔大华同志著的《南宋陆学》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教授为本书作了《序》,肯定该书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对宋代思想史研究做出了有益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37-37
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吴广平教授点校的南宋朱熹所撰之《楚辞集注》一书已于2013年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此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库"丛书之一种。朱熹的《楚辞集注》是继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楚辞》注本,是宋代楚辞  相似文献   

5.
张伟然 《学术界》2001,(2):126-130
作为一本宋史研究著作 ,程民生先生的《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 997年 8月版 )无疑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由于其中贯穿了相当强的地域观念 ,称之为一部文化地理著作亦无不可。但一篇题为《宋代文化地理研究的一部力作》的书评 (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98年第 1辑 ,以下简称《力作》)称该书“开创了断代文化地理研究的成功范例” ,并且“其理论之精辟 ,篇章结构之独特 ,论证之严谨妥切 ,学术价值之非同凡响 ,皆有可称道者”。笔者认为这些评语揄扬太过 ,特就该文所言略申管见。首先讨论该书是否“开创了断代文化地理研究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张其凡 《学术研究》2003,(8):117-118
2001年7月,长春出版社出版了王棣先生所著《宋代经济史稿》一书。据笔者所知,这是近十年来综合研究宋代经济的第一部著作,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宋代经济史研究的新水平,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杨波  翟若男 《中州学刊》2022,(2):111-114
朱熹于乾道九年编成的《伊洛渊源录》,是理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理学学派的著作。朱熹在编纂此书过程中,一是广搜博采原始文献,尽载行实可作实录;二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精心编排省察世情;三是师法《史记》叙事传统,以人系事纵横对比,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以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宗派的学术面貌,用坚实的文献依据奠定了二程在宋代道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伊洛渊源录》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初官修《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多取材元代新安经学,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新安经学家多为终身未仕的乡先生,其经学影响范围实属有限,但却因《元史》的纂修确立了学术地图上的位置。"大全"纂修者之所以取材新安经学,是青睐其以朱熹为指归、又纂辑群言为参考的"附录纂疏"体例。汉唐经学发展到编纂《五经正义》形成了凝固化困局,宋儒"疑经"则是对其破解。朱熹宗师地位确立后,其后学亦步亦趋对其维护,新的凝固化趋势开始出现。新安经学的"附录纂疏"之学是朱熹经学凝固化的表现,而"大全"的修纂使朱熹经学的凝固化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9.
一部高水平的学术力作──评《廖平评传》陈平中年学者黄开国先生继主编《经学辞典》之后,新近又出版了《廖平评传》。初读该书,深感本书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力作,具有如下特点:一、坚实的前期研究。作者在《后记冲写道,本书是他十年研究的结晶。的确,最近十年来,笔...  相似文献   

10.
《宋代行会制度史》简评周宝珠东方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了魏天安同志的《宋代行会制度史》一书,这是一本功力扎实的作品,值得认真一读。首先,这本书把宋代行会放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通过对中国古代行商(客商)与坐贾势力消长的研究,指出了宋代...  相似文献   

11.
范立舟 《江汉论坛》2005,(2):142-143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认为宋代是“经学变古时代”。的确,两宋时期由于疑经惑传思潮的兴起,儒家五经的权威地位开始发生动摇,王安石撰《三经新义》,是第一次挑战汉唐经学的义理之学,正可反映人们对此前汉唐经学的厌弃。不过,在南宋立国之前,五经余威犹存,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仍是学术之核心,修身治国之圭臬。但是,由于义理之学的持续高涨,到南宋乾道、淳熙之时,以朱熹《四书集注》的完成为标志,重定“四书”为义理之渊海,其目的尽管没有,其实也不可能达到,但“退五经而尊四书”的过程却告完成。从此,四书一跃而超过五经,成为传统中国学术思…  相似文献   

12.
继《有声画与无声诗》①、《中国绘画思想史》②之后,邓乔彬先生又一部研究中国绘画的专著《宋代绘画研究》于2006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说,在中国绘画研究领域,邓先生的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路数与风格。十年前,初读《有声画与无声诗》,便有感于邓先生多角度分析诗画异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学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形态。经学以典籍繁多、内容庞杂,而使今人多畏难不敢深入研究。与其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相较,经学的研究显得格外薄弱。以至连一部经学工具书也没有。值得庆幸的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今年五月推出了国内外第一部经学工具书——《经学辞典》,填补了经学无工具书的空白。该书由中年学者黄开国先生主编。全书收有四千余个词条,七十五万字,分为著作、人物、术语、学派、典  相似文献   

14.
汉、宋诗经学皆为经学视域下以教化人心、经世致用为目标的阐释,不同的是诗经汉学重外在伦理规范,诗经宋学则以理学为依托,偏重阐发心性存养。朱熹对《诗经》的解读以复性求理为最高目标,进而教化万民、重振纲常,"求诗本义"反居其次。朱熹认为《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独为风诗之正经。《诗集传·二南》的训释强调了诚敬、仁善与纲常,集中体现了宋代经学的理学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经学研究的可贵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曾多次指出,中国经学开始于董仲舒,终结于近代经学大师廖平。透过对廖平经学的剖析,揭示经学在中国近代终结的历史必然性,是廖平研究,也是近代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黄开国同志致力于此,孜孜矻矻,积十年不懈的研究,先后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于研究》和《孔孟学报》(台)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十余篇专题论文,并在此基础上,于最近推出了代表目前海内外廖平研究最新水平的学术专著——《廖平评传》。  相似文献   

16.
东北可爱,东北人及其所承载的关东文化更可爱,它们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描绘、品评与呕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董鸿扬研究员撰写的《东北人:关东文化》一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以中国地域文化为视角,前所未有地展现了东北、东北人、关东文化的绰约风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7.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出版的专著《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 1 2月版 )是《中国传统学术与社会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 ,对经学与汉代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演进历程 ,进行了系统的成功梳理 ,研究视野开阔。前三章论述了儒家经学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情况 ,考察了《易》、《书》、《诗》、《礼》(《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及其三传 )和《论语》、《孝经》等经典在汉代授受、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的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后三章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是著名历史学家、宋学泰斗漆侠先生的一部遗作。该书已于2002年10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宋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不仅它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最高峰,而且它的文化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制考证〉序》)由此可见,宋代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以往的研究,从内容到方法都存在着种种不足,大体上存在三个方面的偏向:第…  相似文献   

19.
蔡方鹿先生长期从事宋明理学研究 ,著作宏富 ,最近又推出了《朱熹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一书 ,这是他数年来孜孜 ,潜心探求的心血结晶。本书是以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朱熹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大型论著。作者把朱熹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多层次、多角度和全方位地审视朱熹学说 ,即从各个不同的领域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朱熹思想及其与理学思潮 ,与同时代的各个文化派别 ,以及与整个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深入论述了朱子学的理论构成、特…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是中国 11世纪的改革家”,这是列宁的一个著名论断。受此影响, 20世纪一百年来的王安石研究主要侧重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及其政治实践。这样,“荆公新学”的学术内涵及其意义就未能得到充分彰显。李祥俊博士《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1月出版 )可以说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和展示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专著。 一、《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   该书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传承、流变为线索,以传统经学、儒学、子学、佛学和道教的学术派别之划分为框架,分析王安石对各派思想的评价及其对各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