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思想到今天之所以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不仅包含了对什么是人,如何做人的思考,而且也包含了整个人类社会如何才能更好地去发展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李福龙 《现代交际》2023,(4):73-80+123
人性论的形而上学构建和儒学政治化实践是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的重要发展。董仲舒在统合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论思想体系。董仲舒整合了形而上之“性”和形而下之“质”,弥补了先秦儒家单论“性”或独论“质”的弊端。董仲舒的人性论思想具有较强的政治实践性,在推动政治稳定的同时,也使仁学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3.
胡琳玉  万成龙 《现代交际》2023,(8):80-87+123
人对水的审美,来源于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审美与道德都发自于人们的内心,而审美与德性的链接也是自然而直接的一个过程。本文以先秦儒家对水的德性的学术考察为分析视角,在对水的“德”“义”“道”“勇”“法”“正”“智”“察”“善化“”志”等德性的论述过程中建立水之德与人之德的联系,在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本主义的实现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界的真正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传统友善美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道德承续的视域出发,对先秦儒家"友善观"及友善美德的基本含义及思想内容加以具体阐述。从道德承续的角度,追溯其演化的轨迹,讨论先秦儒家对前人友善美德的创造性转化,继而结合当今社会中儒家友善观和友善美德所遇到的现实困境,探讨先秦儒家友善美德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从承续到转化这一过程的完美飞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的关切政治、参与社会和重视文化的三种属性(1)历来为全世界所承认、所推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更是借儒家学说,成功地发展本国政治、经济、文化,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新加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对人的关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在自然属性并无差别,但人性是可塑的。孟子从自然属性出发,提出人性善;荀子从社会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对人性论展开了系统的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产生,既与提出者的家庭背景有关,也与社会背景有关,分析先秦人性论理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嬗变的环境条件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影响着他们在人生关键时期良好人格的塑造。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人格现状,突出体育运动队对他们意志品质,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使之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罗卫东教授的《情感 秩序 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一书,功力甚深,《社会学家茶座》第十九辑已有李井奎的专文评价。这里只是想讨论其中一句译文。  相似文献   

9.
儒家解释传统从原始儒家形成以来至今,都是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解释历史上的儒家大师们的学与行的。“君子三畏”为儒家提供了理解经典的连贯的基本价值,提供了对于经典的原初态度的基点。这种敬畏之心是儒家能够绵延至今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导向的基础结构。当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转型时期,但是文化道德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个体道德意识薄弱,群体道德滑坡这一表象凸现了人们于道德意识层面所发生的问题。当代社会急需进行伦理道德的重建,尤其需要关注道德敬畏感的重新确立。解构儒家传统道德的积极内涵,从儒家关于道德敬畏的学说之中汲取有益资源,努力承接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指向敬畏道德人格的养成,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重建来说应该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探索,也必能发挥出积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意义毋庸置疑。影响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因素有个体、高校和社会因素,也启发我们在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时从个体、家庭、高校、社会四个方面考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诚信道德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基本要求.失信是经济体制转型期最易发生的败德现象,严重地失信会延缓甚至瓦解市场化进程;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秩序的构建;当代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尤为必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无疑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因此培养大学生道德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道德能力的内涵、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应创新德育内容、更新德育观念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读大师的名著,犹如在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和只通过一次谈话,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人一样,只读大师的一部著作,对大师思想的理解往往也是片面的,有时甚至会误解大师的本意。对于亚当·斯密,我们不仅要读他的《国富论》,更要拜读他的《道德情操论》。  相似文献   

14.
现今,由于信息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尤其以大学生最为常见。但频繁地被报道的大学生的不良网络道德现象,使得网络道德教育受到极大重视。而众多专家学者指出,儒家慎独思想一方面强调自律,另一方面强调诚实,是否能借助这一传承千载的儒家思想来指导网络道德建设呢?  相似文献   

15.
人格塑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要培养其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人格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多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认识到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要完成两个转化:坚持知行统一,培养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由现实自我到理想自我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着重强调敬亲。在敬亲的基础上,更有谏止的义务。在事死方面,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在孝道观上和先秦儒家是有差异的,他认为威严有慈是子孝的前提条件;在事亲方面,更加重视物质事亲,且提倡薄葬。在分析比较二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道德水平的发展现状,分析物质事亲和精神事亲在现代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孝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慧  马蔚 《现代交际》2022,(9):97-104+123-124
面对当前社会伦理问题,儒家塑造心性、约束行为的伦理思想值得推崇,重新挖掘、阐释儒家“仁爱”“礼德”和“诚信”的社会伦理内容,培育道德主体内在德性特质和外在道德行为十分必要。因此,以儒家伦理思想构建道德同一性,抑制利己天性,推动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实现儒家伦理传统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对话,对构建当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儒家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的道德观,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有广泛的影响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儒家道德存在各个层面的共通,既实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的融合,又是对儒家道德的当代升华。理论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重视儒家道德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质是道德文化行为的训练和道德文化意识的培养。养成教育的过程呈现为文化行为习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一个品质修养与文化修养相统一的过程:一个由行为文化向精神文化不断提升的渐进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由行为文化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