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有不少人在谈论所谓“史学危机”,在报刊上撰文者有之,在会上大声疾呼者亦有之,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国的史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情况果真如此吗?我看是很值得商榷的。 “史学危机”论涉及的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凡是为人民做过一点好事的清官,大抵都有一些微服私访的故事,其中一些故事在黎民中广泛流传,有些则编进公案戏里,为后世所称道。海瑞、包拯用各种办法惩办了不少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十五贯》中的况钟,也是用这个办法平反了冤狱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在什狠当道的时代,善  相似文献   

3.
张旗 《河北学刊》2003,23(5):172-175
“史学危机”呼声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史学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反应和初步调整。两次“史学危机”高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史学意识的刺激作用也有差异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破单纯批评的角度 ,对史学危机进行研究 ,是发掘它与史学意识内在关联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大反响,很多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播出,“晋商”很快红遍全国,山西的文化旅游也成了全国的热点之一,收入可说是“日进斗金”。  相似文献   

5.
自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婚恋观左右着《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从禁恋——不提倡恋爱——结婚开除——禁“租房”——不限制结婚一步步走过来,这是大学生民主意识逐步觉醒的铭证。尤其是“禁婚令”的解除,彰显着国人民主意识的进步、管理理念的改变、性观念的更开放及践行“八荣八耻”,标志了一个法治国家的不断完善历程。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学术界或专业界人士在央视媒体对中国历史进行的“大众化解读”,可以说是学者以“学术”的形式向大众介绍和讲解历史的探索,一些媒体称之为“大众史学”或“流行史学”,但是这种学者讲说受到来自历史学界的一定程度上的批评和质疑。鉴于这种情况,《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于2006年10月1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多媒体传播背景下的史学大众化问题研讨会”,历史学和传媒学界部分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史学的大众化和普及问题进行严肃的学术讨论。我们将此次会议的讨论内容,分两期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期望能对史学大众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席 《学术探索》2009,(6):87-91
新时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有关史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上,从何兆武先生的史学“二分法”到张耕华教授的史学“四分层”,这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关于“史学本质”问题“分层思考”的研究模式,从而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分层”正是为了探究“历史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但这必然引出的问题是:史学各分层上的知识本质和认知形式的不同终究要依据什么判断标准来划分?因此,关于史学本质首先应探讨的是其判断标准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将史学本质问题说清楚。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面临着意识形态化的“现代化范式”简单取代“革命范式”却不具有应有的诠释力的“范式危机”。解决的思路在于以大历史的哲学视野超越之。  相似文献   

9.
当史学告别了自己政治婢女的生涯,小心而坚定地离开政治营地的庇护所时,正直的人们都为它的新生而由衷地唱过赞美诗.并且,即便是最急切地憧憬它的新时期到来的青年人,也能理解史学复活历程的艰辛,并没有苛责它步履的蹒跚,没有讥诮它些小的曲折.因为十年疾速行进的惯性使得它不可能在一刹那间站稳脚跟,立住之后也难免有不能自禁的踉跄.何况政治的春寒也还没有消逝呢?复归文革前的传统,承继十七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的进程,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代蜕变的过程,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史学实践上也出现了不少的“偏弊”现象。如何认识与评价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当今学术界并未取得共识。由此,也造成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诸多困惑。对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行程予以回顾与反省,可为21世纪史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史学“科学化”曾为中国史学走出中世纪开辟先路,至今仍是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趋向。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承继“科学化”的传统,摒弃其中的极端因素,构建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新史学范式,正是当今中国史学亟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面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哲学等学科的活跃局面,史学界的危机感日重,故有“中国当代史学危机”一说。危机感唤醒了反思意识。史学工作者在困惑、在反省、在探索。有人认为,目前的危机主要应当归咎于以往“左倾思潮”的恶劣影响。在动乱的年代,史学屈从于权贵的意志,出于政治需要而曲解史实,虚构历史,以致丧失了“信史”的品格,由“真史”蜕变成“伪史”。正是这种状况才使史学失去了社会的信任,陷入理论危机。有人则指出,史学的沉寂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低  相似文献   

12.
从近代史学革命看心态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威 《中州学刊》2005,(1):163-166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发生了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理论体系.但奇怪的是,一度得到宣扬的心理史学却没有在后来发展下去.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史学观念在某一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当时史学革命的主旨也限制了心态史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题的提出 人们知道,“蒙古学”是被公认的国际性研究学科。我认为《蒙古秘史》(《元朝秘史》,下作《秘史》)一书,作为蒙古民族古典史籍、文学巨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且具有经久不衰的特殊魅力,可谓是一切蒙古史与所有“蒙古学”的总渊源。过去数百年间,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东、西方学术界,从不同学科、不同课题角度,使用诸多语言、文字,运用种种研究方法对本书进行了研究。从事于本书的探讨与研究者,几乎遍布中外。《蒙古秘史》一书,在古今中外所有古典史籍中,号称难治,问题成堆。其中,大部悬案,假如拿出洋洋万字的专题论著,亦未必能够排解龃龉诸说之疑难,并说清问题。 这一切的因由何在?除却由该书固有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外,还由于本书的论者或研究人  相似文献   

14.
“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一大美德.几千年的华夏文化对“忍”可谓是大加弘扬.古有张公百忍,传颂千古.在民间,张家人至今还为此而骄傲,在他们的华居里,可以堂堂正正地挂上“百忍华堂”的扁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忍”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  相似文献   

15.
改造“无人身”的史学阎世兰读《左传》、《史记》这样的史书,人们可以读得津津有味,不忍释卷。然而,要读现在人写的大部头的《通史》、《史稿》、《史纲》之类,感觉就大不一样,读上几段、若干章节,就教你兴味索然,耐着性子读下去,准会昏昏欲睡。我甚至觉得读这类...  相似文献   

16.
“史学概论”三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历史研究中的主体和客体历史研究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认识活动,它和其他一切认识活动一样,也存在着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矛盾。这一矛盾贯串于历史研究的各个方面,整个历史研究活动就是围绕这一矛盾而展开的。所以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笼统地说,是历史研究过程;比较具体地说,应该是历史研究中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7.
史学与“良史之忧”瞿林东鸦片战争前夕,著名的史论家、政论家、文章家和诗人龚自珍深沉地感到社会的变动和读史的重要,因而有“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龚自珍全集·尊史》)的宏论。他结合当时的世风大声呼吁:“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  相似文献   

18.
一、从两个口号谈起提起历史学的应用问题,不能不想起“历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古为今用”两个口号。这两个口号是五十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今天,是抛弃这两个口号的时候了。先说第一个口号。历史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应该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其正确性无可置疑。但除此之外,历史学还有其它众多的社会功能。作为上层建筑,历史学可以为经济基础服务,研究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演变过程和关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的历史及其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疑具有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与史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娱乐类、新闻类节目主宰荧屏的今天,“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学术普及栏目能取得这样的收视效果和社会反响是个发人深省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不仅是传播学现象,更重要、更本质的是历史学现象。通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当代史学的服务对象、表达方式、解喻方式的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代史学变革的必然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这伙本来不读书、不看报,对历史一窍不通的江湖骗子、政治流氓,几年来一反常态地大抓研究历史。他们是真的关心研究历史吗?否!他们抓史学不过是这个反革命黑帮阴谋活动的一个构成部分。古为帮用的阴险目的,篡改影射的卑劣手段,唯心主义的思想本质,就是“四人帮”所谓史学的显著特征。 (一) “四人帮”所谓的“研究历史”是包藏着阴险的反革命祸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