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有赖于对史学传统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如何估价和对待旧史学与新史学的传统成为史学理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旧史学对新史学的影响切入,揭示新史学对旧史学的突破及发展进程中的误区,略陈在新时期对待史学传统的心态问题,以求有补于史学的更新,一、旧史学传统的优劣并存旧史学是相对于近代梁启超等人所倡导和实践的新史学而言的.它格守着近代以前的治史方法和价值观念,散发着与新史学完全不同的学术气息,故一般也称传统史学.不过对“传统史学”的界定,学术界曾出现分歧.…  相似文献   

2.
历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如今被全球史观全新的史学思维范式完全否定了.传统的历史主义史学流派代表了一种以时间先后为序的纵向思考为基础的史学思维范式,强调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连续性,历史分期这一史学研究方法就是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合理性.全球史观主张把一切发展、变化或历史现象都纳入共时性研究,强调非连续的变化过程,历史分期的合理依据在全球史观的横向思维范式中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新史观的史学家们纷纷宣告自己摈弃历史分期法的姿态在不同程度上同分期法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3.
在亦旧亦新的20世纪中国,梁启超是个光辉灿烂的大人物。尤其是就中国现代史学来说,"他不但是传统史学的终结者,更是现代史学的开创者。……梁氏不只是某一流派或学科的先驱,而是整个现代史学的始祖和领航者。"但长期以来,关于其史学精神的精髓,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现代史学的历史脉络,分析了现代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史书体裁的变化形式,证明了以史学思想和史书体裁——史学的灵魂与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标准划分的史学史分期在逻辑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金毓黻撰写的《中国史学史》,可以视为中国史学史学科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书甫一出版,各种褒贬之词纷至沓来,影响及于今日。赞誉者将其称为"第一部比较完备的中国史学史的著述",批评者指责此书不明"史学之义",甚至还有学人据此质疑史学史的学科价值。回溯金毓黻的学术脉络,他以记注与撰述来区分史料、史著,认定中国旧史皆为撰写新通史的材料。这种学术理念与当时整理国故运动一脉相承,决定了《中国史学史》的写法、取材及其旨趣。整理旧史,以考据学的方法考辨史籍、估量其史料价值与史体演变,以为编撰新史的借鉴。金毓黻所撰《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实践着他改造旧史、编纂新史的探索。考察金毓黻撰写《中国史学史》的来龙去脉及其学术反响,可以彰显民国学术发展的多元路径,为突破分科治学的局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19—1937年,中国史学进入了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支新军异军突起,它与旧史学相斗争而发展,在批判地继承旧史学的基础上成长壮大,成为史学阵营中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当代中国的史学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它的不少方面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史学工作者及其史学研究;因此,探讨和审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构成、特点与局限,求得对它的历史理解,将有助于当代中国史学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对历史情有独钟,无论是对旧史学弊端的醒悟还是对史学作用的认定都使具有革命情结的梁启超对“史界革命”倍加关注.梁启超集中检讨了旧史学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史学的建构方案.这一切对于史学以及国民精神的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自1980年以来,学术界就梁启超的资产阶级史学及其史学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其史学思想的渊源、对旧史学的批判和新史学建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史学思想的变化以及对后世史学的影响等都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是明代史学的转型期,这表现理学化史学批判思潮的出现、博古考信风的兴起、史汉风格的确立、史学理论的受人重视、经世史学思潮的勃兴.当然,以纲常正统论思想改编旧史,仍有很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史学史是一门新兴专史,自李大钊、梁启超倡导以来,不过70余年,其间又几经沉浮,因此它的分期一直没有定论。本文以史学思想和史书体裁为标准划分中国古代史学史为四个时期:神意思想时期,英雄思想时期,鉴戒思想时期,进化思想时期。  相似文献   

11.
清代史学处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终结时期,深入研究、把握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学术界在清代史学史领域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绩斐然,成果突出。具体表现在对清代史家个案研究全面化、对清代史学历程的总体和分期研究、对清代史学流派研究的深入、清代民族史学研究的初步开展四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刘师培参加过民主革命,学术造诣也很深。在史学方面,他批判旧史学“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批判君权神授,主张民族主义史学,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具有进步意义。他应用历史进化论观点和新史学理论撰写《中国历史教科书》,分析中国古代历史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渔猎时代进至游牧时代……由游牧易为耕稼”,冲破旧史学的思想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刘师培是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实践者,在当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史学史已成为历史科学领域里的一个热门学科,先后出版的有关专著和论文集,已有十多种。这十多种书,各有各的特色,有的遵循传统的目录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史学名著按顺序详加介绍;有的则试图运用新观点,对中国古代史家的史学思想进行剖析;有的则着力于中国史学史的分期研究,想要说明史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些各有侧重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和论文集,已经初步形成了这门学科内部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是很值得我们高兴的。张孟伦先生的《中国史学史》上、下册,最近已经出全,两册合计五十余万言,是迄  相似文献   

14.
从《汉志》“子之末”到《新唐志》“史之余”的小说文类观,实质上是一个发展线索清晰的旧词新用过程。随着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史部的发展分流和史学理论的发展成熟,一部分史学价值低下的野史杂传类作品在正统史学价值原则观照下逐渐为史部所不容,从而为“小说”一词的旧词新用提供了契机,并直接形成了“史之余”小说观的具体指称对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战争史“是在清除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旧史学废墟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诞生,是以批判旧史学、划清阶级阵线为已任的.在批判旧史学诬称农民起义为“贼”“盗”“寇”“匪”的义愤中,人们的阶级感情逐渐取代了科学性,出现了拔高农民战争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极“左”思潮不谋而合,终于使对农民战争的学术争论演变为“文革”时期的政治迫害,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一度步入了歧途.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人们对江青一伙拿农民战争中研究作为“整人”的工具深恶痛绝,在清算其罪行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西史东渐与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以挽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政治状况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风起云涌,史学革命应运而生.一批留学欧美、日本的学子积极译介域外新知,域外史学的大量成果及信息源源不断地被输入中国,形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引进国外史学的新高潮.西方史学思潮的大规模输入对中国社会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和思路,为新史学倡导者批判封建旧史学、创立近代新史学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武器和效法的模式,推动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确立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堪称中外史学交流史上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述为过去学术界较少触及的问题。作者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史学的开端、分期及特点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该时期史学开端应从传统的1607年前推到16世纪末,并以170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史学特点为史学的狭窄性、孤立性;史学中心在新英格兰;史学著作多出自清教徒之手,浸透了浓厚的宗教思想。第二个时期是其重要发展阶段,史学突破了“小国寡民”的局限,反映了殖民地联合的趋势;世俗史学家成为史坛主力;史学著作内容开始世俗化,对神学和宗教专制主义提出质疑,逐步由神本向人本过渡。殖民地经济进步是本阶段史学发展的基础,欧洲启蒙运动则起了重要促进作用。此时期史家在政治立场上多属亲英的托利党人,但其著作则成为美国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正> 史学研究对象问题,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范围和内容,一是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这是密切联系的两个问题。本文仅就后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的历史过程。传统的旧史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史料看作史学研究的对象,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犹如医学研究的是活人的病痛而不是病历、化验单一样,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过程本身,而不是这一过程遗留下來的痕迹——各种史料。史学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要求史家在收集到足够的史料之后,首先要通过对史料  相似文献   

19.
1975年,现代美国女性历史研究的缔造者之一格尔达·勒纳发表的《置女性于历史之中:定义与挑战》一文,使她成为对女性史学分期理论首次进行系统阐述的学者。对勒纳分期理论的重新审视,不仅可以厘清西方女性史学研究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理解如何将女性历史的研究引向"普遍史"。  相似文献   

20.
分期问题是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的中心问题,也是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近年来史学方家发表的文章中不乏有识之见。但是,总的说,仍未完全摆脱教条化的束缚,有待于进行新的探讨。本文企望抛砖引玉并得到史学前辈和同行的斧正。一、分期的标准分期的标准,即分期的理论依据,这是分期的关键,是世界近代史诸家意见发生分歧的焦点。标准不一,分期各异。我认为要想找到一个恰当实际的标准,不能驾轻就熟,在某种现成的经典结论中去选择。思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