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学术评价是目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数量化学术评价制度所引发的各项问题,同样也引起了台湾学界对于引文分析及其相关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在回顾近10年来台湾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鉴研究及其实践状况的基础上,台湾学界深刻反思了现行学术评鉴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据此阐明了对于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评鉴的10点主张。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期刊与评价栏目刊发了分别论述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鉴的两篇文章。前文对高校学报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种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后文在清晰指出了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同特点和其学者的产出特点后列举了国外对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评价指标可资借鉴的实例并进行了分析。两篇文章对各自独特观点的详尽分析和论述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是一个悄然突起的学术领域。通过科学引文索引和爱思唯尔等数据库,检索近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展示了国外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总体情况。最后,我国学术图书评价从研究队伍、数据库和跨学科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术影响力是期刊研究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它能充分展现期刊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源,从篇均下载次数、篇均被引用次数两个方面,对2012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中文核心期刊中的9种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比未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大,但也有少数期刊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与未被转载论文学术影响力相差不大,具有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1979年创刊,至2010年7月已出版32卷159期,是中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机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推荐、介绍、精选并直接向国外发行的当代中国重要学术研究期刊和中国高等院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6.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1979年创刊,至2010年7月已出版32卷160期,是中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机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推荐、介绍、精选并直接向国外发行的当代中国重要学术研究期刊和中国高等院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7.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1979年创刊,至2003年9月已出版25卷113期,是中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机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推荐、介绍、精选并直接向国外发行的当代中国重要学术研究期刊和中国高等院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8.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1979年创刊,至2008年1月已出版30卷144期,是中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机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推荐、介绍、精选并直接向国外发行的当代中国重要学术研究期刊和中国高等院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1979年创刊,至2008年7月已出版30卷147期,是中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机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推荐、介绍、精选并直接向国外发行的当代中国重要学术研究期刊和中国高等院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宁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1979年创刊,至2008年1月己出版30卷144期,是中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机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推荐、介绍、精选并直接向国外发行的当代中国重要学术研究期刊和中国高等院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环境与条件进行了思考。认为:无论是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定量评价,还是用同行评议方法进行定性评价,都应该重视评价信息源的建设;从学术成果发表开始,净化学术环境;构建社会科学成果查新体系,参与成果创新性测评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定量化评价引起太多的关注和思考,其中,既有合理的反思与批判,也不乏无端的非议与指责。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中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解析,认为数量与质量相辅相成,构成了科研成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质量的评价必须要以一定的数量为基础;质量的提升源自于数量的积累;数量和质量并不冲突,二者融合于定量化评价之中;定量化评价方法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利益因素诱导出对该方法的误用和滥用,才导致了一系列的极端行为和失范现象。笔者呼吁能够辩证地看待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能够客观地评论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够更加冷静地寻找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其所产生影响的评判、研究成本的测度及总价值的评价;哲学价值论为研究成果评价提供不同的评价视角与评价主体,学术共同体更关注成果的学术价值,政府与社会更关注成果的社会价值;经济学价值论为成果评价提供了"价值最大化"原理与"价值工程"思想,当一项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成果相比质量水平相当时,其研究经费投入越少则价值含量越大。  相似文献   

14.
绩效评价的薄弱与错位已成为制约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团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立足于团队绩效管理理论,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属性和科研发展规律,明晰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评价的“投入—中介—产出”(IMO)模型,识别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构成要素,分层次遴选关键绩效指标,应用群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强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步入21世纪,国家层面日渐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近10余年,中国社会科学界发表论文批量化涌现.文章意在重申,展开研究之研究的讨论实为反思“为什么”而进行,再度回归研究与评价的本体之讨论.老调重弹,让中国社科研究和评价回归本来之面目.关注评价研究之研究的同时,需要将其转化为规范性的文本或是文件,甚至是制度化的法律文本,用以改造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之风气.时下,管理当局也在三令五申,社会科学界当事人却难以独善其身;针对于此,笔者提出有待深度探讨和研究的本源性问题.追本朔源,提升研究之研究工作的理论认知水平;推而论之,将研究之研究用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界之改造工作,需要局中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文社科研究逐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高度综合的趋势,开始向着综合性、交叉性的跨学科方向发展。从学科交叉、基础应用研究、跨学科机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法、跨学科课程六个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有助于催生新的学术增长点,推动人文社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获奖情况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教育部颁布的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计量分析,统计了获奖成果的学校分布和学科分布,分析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在全国高校的研究力量分布以及各校优势学科分布,并对各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产出率进行了分析和排序,以从一个侧面研究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离不开相应的程序,公正的评价程序是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在分析程序公正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含义,并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价值。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的最低限度标准是:主体平等、实质参与、价值中立、程序理性、程序公开和程序自治。为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需要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职能,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道德自觉,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制度建设,优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实施流程,保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论文作为报道学术成果和研究发现的语篇,其中必然包含各种评价性资源。借用语料库的方法,考察学术论文中优劣性评价资源在不同学科论文中的分布。统计表明,人文学科中优劣性评价词汇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这与学科本身内在属性、研究对象和知识结构有关。从词性的使用看,名词和形容词评价词汇使用频率最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科学论文更愿意使用较为客观的名词性结构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关于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从1979年开始,二十多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专著很少,论文大多集中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总的说来,从西方大学自治演变方面研究的多,从中国的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方面研究的少;从宏观角度研究的多,从微观角度分析的少;理论思辨的文章多,实证的调查研究报告少。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高校办学的自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