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危机,其实质是传统道德范式向现代道德范式转换过程中的断层所导致的道德信念危机。一方面,基于现代主体理性自律的现代道德在中国还缺乏相应的社会根基和文化根基,并受到各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扭曲与消解;另一方面,依赖于各种他律形式的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冲击着现代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确立。厘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危机的实质并分析其社会和文化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和应对当前的道德危机,为长期的道德建设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必然引发道德范式的转换。在新旧范式的接替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危机,其实质乃是道德信念基础的瓦解。以宗教或形而上学为信念基础,以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传统道德范式整体上崩解并丧失了其有效性。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在其信念层面上必须经得起现代理性的反思并将基本的公平价值包含在内。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比较缺乏的现代主体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公平原则、权钱交易、裙带主义等丑恶现象又严重破坏了现代道德对公平原则的基本信念。  相似文献   

3.
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伴随着一股来自民间和草根阶层的"山寨"风,山寨这个历史名词闯进了大众的视野,出尽了风头,占尽了风光,成了中国无所不在的流行文化的代码.作为一种新异的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的出现与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有着直接的渊蔽.同时,山寨文化本身是一种"借壳上市",各类山寨文化背后实际上是文化权力的再争夺,是文化资源的再分配.因此,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山寨文化的前途被"招安"必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改革的中国目前正处于道德危机的困挠之中。道德危机是个人道德堕落的表征,归根到底是我国国民人格素质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消除中国道德危机的根本对策是加强全民的人格建设,提高全民的人格素质。  相似文献   

5.
6.
社会道德危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危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人类目前建立在发达商品经济之上的、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个体本位;中国道德危机泛化、恶化的最直接的现实原因是公权力的滥用、失范;道德教育低效是道德危机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降,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传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被摧毁,政治权威日渐式微,宪政成为历史潮流,但对民主、平等的过度追求,使中国陷入了民主的困境,加强中央权威与建立民主政治成为思想吊诡.在近代政治权威和政治体制转换中,财政危机、渗透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参与性危机和发展危机等五种危机同时并存,始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成为近代军阀政治崛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一系列社会现象或事件引起的广泛道德争议,凸显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价值冲突及其认同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道德失范、道德冷漠等道德困境。重建道德价值认同、走出道德困境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强制性地划清个体情感、意义价值与社会规范价值的边界,建立规范价值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形成社会规范性价值共识,为个体生活提供公正的社会秩序;二是个体保持清醒的价值理性,依靠文化自觉,为自我的生活价值和生命意义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虚拟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各种负面、消极问题也随之而来,致使虚拟社会治理面临危机。本文基于道德层面分析了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即技术发展与道德塑造的割裂,当前虚拟社会多元道德标准的交织和冲撞,以及传统社会良性道德的失落,并以此提出化解策略: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建立健全虚拟社会道德建设的外化机制和内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凸显,不少人在个体价值体系建构中出现偏差,诱发出多种心理危机.文化引领人的心理建构,而人的价值观念在心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何引导人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是当今社会文化价值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人的存在意义引导、主流文化体系建构、危机干预的价值引领、强化人文关怀干预理念、普及生命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进行了文化价值探析及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W TO的道德本质在于经济的全球化与各个国家利益的统一与协调。W TO的众多规则蕴含了充分满足人的欲望的道德理念、国际贸易自由的理念、国际贸易平等的理念、契约与诚信理念等,W TO的道德问题必然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幸福与道德关系的争论伴随着伦理学的发展。幸福与道德紧密相连,人的二重性存在和社会性本质特征是幸福与道德内在契合的依据所在。道德对幸福的支撑与担保体现于三个方面:第一,道德为人们确立幸福生活目标提供价值支撑;第二.道德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社会支持;第三,道德为人们提升幸福生活境界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思维方式在实践的基础上一经形成,就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且这种能动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但能够认识自然,更重要的是能够改造自然,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人类社会环境危机的出现则完全是由人类理性导致的.环境危机的实质就是人类理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道德教育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的实施应有助于学生道德的持续发展和道德生活的不断完善,在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必须注意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三戒”之说,“屏四恶”思想,“绝四毋”之说,“尊五美”思想和“三贵之道”是儒家“德性”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形象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道德素质和外在礼仪形象决定的。打造企业家的“道德形象”,实施“自我管理”,应当从儒家“德性”智慧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兴喻与确立。《诗》在这里已不再是“礼”的说明书,而变成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精神法典,体现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造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涵盖了孙中山思想的全部内容,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主要精神,而且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精义,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孙中山将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精华相结合、并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因而不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而且较之以往传统伦理思想有更加具体、更加丰富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18.
社会系统及其“同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新的视角界定了社会系统概念及其特征,给出了社会系统的"同构"概念,提出了社会系统的"同构律",把概念社会系统与实体社会系统统一起来,为管理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