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梵二会议是天主教神学的分水岭,天主教会的婚姻观自梵二会议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主教的教会训导是天主教会官方思想的代表,因而探讨天主教婚姻观在梵二会议之后的新发展则必须要关注教会训导中相关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梵二会议前后天主教的官方文件,可以发现二者在对婚姻的性质、目的及婚姻中夫妻关系的表述上均有了看似细微却意义重大的调整和改变,这正是天主教婚姻观发展的表现,而天主教婚姻观的这些发展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教会伦理神学转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1596年,在当时属于波兰共和国的布列斯特召开了东正教和天主教会联合的宗教会议,史称"布列斯特教会合并会议".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东正教和天主教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影响至今在双方关系中仍然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公元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1300多年,中国神学发展的一大特征是其关注的重心从政治转向社会文化,再从社会文化转向教会。唐朝的景教关注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元朝的也里可温教神学关注对政治结构的适应;明末清初的中国神学本身就是天主教传教士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的结果。此后的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文化问题。20世纪上半叶的后期,部分中国教会领袖开始把关注重心转向"灵命"培养和教会使命而使中国神学"走向教会"。中国神学未来的发展将会把关注的重心从教会转向社会文化,再转向政治。  相似文献   

4.
美国天主教会自19世纪以来逐步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力仅次于新教的第二大教派,爱尔兰移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天主教这一旧大陆宗教意识形态的本土化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从而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天主教文化体系,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藏滇交界处天主教会为研究个案,以横断山脉"藏彝走廊"地理特征为切入点,认识近代天主教在藏、怒等族民众中的传播历史及特点.在介绍天主教西藏教区设立与遣使会入藏企图之后,文章着重分析了巴黎外方传教会接管藏区传教事务,以及崩卡传教点的兴衰,进而揭示天主教会利用"藏彝走廊"的特殊地理走向,在坚守巴塘传教点的同时,南下延伸至澜沧江、怒江中流部分地点,东北发展到道孚、炉霍等地,并且据此分析天主教会选点的考量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6.
16~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一个中古向近代的转型时期。就婚姻观而言,宗教改革家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身体力行。但他们认为婚礼不是圣礼,有关婚姻的事宜应该属于法律而不是教会,并对离婚持保留态度。他们的婚姻观及婚姻实践有时虽然过于形式化,却予天主教的独身主义以巨大的打击,促进了整个欧洲的婚姻发展和家庭改革,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婚姻模式的建立与核心家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不可否认,妇女地位仍然低下,父权统治有所加强等问题也是这个时期婚姻改革的遗憾。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西欧中古天主教会的经济伦理及其实践活动进行了动态的考察和实证分析,认为随着12-13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原来与西欧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天主教教义及其经济实践也在不断地自我调适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天主教与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互动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天主教教会对此反应迟钝。本文介绍了马相伯针对这种变化所提出的天主教中国化的主张和建议,认为马相伯在天主教中国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天主教是近世台湾社会的一重要力量,但大陆对其研究的各种论述却极为鲜见。日据时期,天主教会改变传教方法,吸收台湾民众入教,信徒人数不断发展,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四川曾是天主教会积极活动的地区,四川天主教曾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札记的形式,概述天主教在四川的传播历史、清代四川教徒的分布情况及教区的形成由来,四川天主教徒的墓碑文,以及个别传教士和教徒活动情况,通过这些宝贵的个别片段,反映清代四川天主教活动某些情况,重构四川传教史  相似文献   

11.
弥撒礼是天主教信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在的神学思想与外在的礼仪制度相表里,并进行完美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由原罪观导引的永恒追求则是弥撒礼最基本的神学诉求.弥撒礼是一种在制度化组织的支配之下的仪式,其结果是使信徒与宗教团体发生密切的关系,并将广大信徒整合在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之下.弥撒礼仪中的情感交流将人们的某种“虚幻”的需要支撑起来,对信徒的信仰起到加固的作用.弥撒礼仪程序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在主礼者与信徒之间转换、传递,进而促使仪式的完成,同时符号将“形式美”演绎成为一种参照系,然后去衡量各项礼仪自由实现的完满程度.宗教经验是关于极限情景的经验,在极限情景中,人进入了某种程度的超验,体验此岸与彼岸的交融.弥撒礼的整合功能主要体现在融合、调节、补偿等侧面,对信徒的心理起到一定的抚慰作用.对弥撒礼仪的文化解析证明了宗教学上的一个原理:仅有内在的信念尚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宗教,必须有外在化的崇拜仪式才能使宗教获得完全的表现形态.礼仪没有使人神圣化,而人经过礼仪的操练和熏染,竟然使礼仪走向了神圣;教会也没有使现实中的人变得神圣,而人却使教会变得更加神圣.  相似文献   

12.
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四百多年,至“梵二”大会议后,天主教在尽力适应各国具体情况方面进行改革努力,但时至今日,仍步履维艰。文章认为:天主教中国化不应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还应表现在文化上,使做为一种西方外来文化的天主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达到相互协调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的西欧,正处于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历史时期.以广大农民、城市平民和新兴市民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西欧基督教会的大分裂.原来铁板一块的正统罗马天主教会分离出路德宗、再浸礼派、加尔文宗等基督教新教各派别,其中最激进的加尔文宗,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的藩篱,架起了通向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桥梁,使作为封建支柱的天主教会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4.
天主教在桂黔民族地区采用"本地化"的发展路线,多元化的传教方式,灵活的礼拜形式,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使天主教发展迅速.随着信徒数量激增、非科学思想的出现、特殊身份的信教徒存在、信徒的低龄化趋势、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等负面因素日增,为促进桂黔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加强对天主教的引导和监管,有效发挥桂黔民族地区天主教教会组织的社会作用,科学引导桂黔民族地区民众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甘青地区天主教传教活动钩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之际,天主教入华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西北甘肃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始自明末,就陆续有一批接一批的耶稣会士进入甘肃境内传播天主教,在兰州、甘州、凉州、西宁等地建起部分教堂和教会组织,而且有了一定数量的基督徒.到清康熙时,由于多位耶稣会士的努力,甘肃天主教传教已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该地区天主教传教活动的真正取得一定规模,则是始于教廷传信部意大利方济各会士的来甘传教.雍乾时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雍正元年、乾隆十一年及四十九年的几次大规模教难,甘肃地区天主教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由于该地区欧洲传教士及其培植的中国教士的努力,天主教传播的火种始终没有熄灭,且代代相传,直到清后期圣母圣心会来甘肃传教时,还能见到早期教会的残存.  相似文献   

16.
对耶稣降世的信仰是天主教用来判别信徒是否确立了基督信仰的一个标志.因此,理解耶稣的降世及其与天主的关系是信仰基督的逻辑起点.天主教会及其教义对此有"圣神(灵)感孕"说和"道成肉身"论两类解释.中国乡土文化中的感生神话、神灵转世传说及伦理观念,中国近代乡土社会的天主教民对耶稣降世教义的理解、接受与转化,折射出乡土教民信仰中的耶稣形象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清末至民国绥远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移民社会特色的地域,其天主教的传播和移民社会紧密相联,而其间起着决定作用的则是土地。教会因用土地吸引移民入教而大为发展,又因土地占有等种种因素与普通百姓产生矛盾,以致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受到重重一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主教社会服务迅速发展,教会在赈灾助残,扶贫济困,预防艾滋病宣传,捐资助学,开办孤儿院、安老院、诊所,开展义诊等各种类型的慈善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天主教融入中国社会、探索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断努力,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甘肃五省市为例,展现中国天主教社会服务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代四川天主教会述论刘斌鸦片战争后,天主教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以炮舰为后盾,肆无忌惮地闯入四川腹地。在清廷的“保教”政策下,在川天主教会势力不断扩张,逐渐成为四川外国教会势力的重要力量。天主教会在川活动史,是四川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史家却...  相似文献   

20.
巴洛克艺术来源于反新教改革运动的灵性神学,在反新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一系列的改革教会弊端和自身纯化的运动;其二是大力资助艺术家及艺术创作,使其为天主教造势;其三是发动了一场强调神秘世界的狂热运动。为了一改传统严肃而枯燥的说教,以及让人敬而远之的庄严肃穆的教堂,罗马教廷招募各地杰出的艺术家来装点教会,以吸引人们重新回到教堂。艺术以更加感性的、生动和华丽的形式来表现更加狂热、神秘的宗教情感,各种门类的艺术都出现了杰出的巴洛克大师及其作品。天主教的立场是反对宗教改革,反对理性主义,其实质指向乃是反对资本主义新秩序的建立,这从历史观来看无疑是消极反动的。然而对于艺术,神秘、激情、忘我的天主教宗教情感带来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巴洛克艺术是人类在艺术领域中对理性禁錮的一次精神突围,是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的确立,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