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查将是一次很有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旅行。从法理逻辑来看,侠文化与法治是矛盾背反的;从精神层面来看,侠文化与法治是相洽融通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侠文化,我们必须进行制度重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中国侠文化研究作为中国文化研究的内在重要组成基质,不断在各时段从自身与外在因素驱动合力的进程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对于侠文化的自身理论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2016年度来看,其研究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其一,关于中国侠文化文本内容的解构与重建;其二,关于中国侠文化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影视作为重要载体对侠文化的现代性展现;其三,关于区域性文化和侠文化的关系研究;其四,关于侠文化的性格塑造与传承研究;其五,中外侠文化的比较研究等。这些研究一方面为中国侠文化的承传与发展注入了活力,给予了侠文化极大的重视,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侠文化的研究脉络。在此,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梳理来概述本年度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对侠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在对其时代内涵的开掘运用中彰显出侠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从五四时期崇尚强力思想到抗战时期从侠义题材中开掘民族精神,体现了他的侠性心态的演变轨迹,也传达出他的人格建构和文化建构的价值理想。但为政治服务的创作意图,致使其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对冲淡。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性理论角度下重新审视鲁迅和传统侠文化的关系.对现代性概念做了界定阐释,叙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性的基本关系.从现代性的概念的三个价值基点出发论述鲁迅与侠文化的关系:一是鲁迅如何对传统侠文化进行研究和批判;二是鲁迅如何呼唤与传统侠士有共通性的"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启蒙当下民众,提出"人的主体自由"的现代性方案--以"立人"为核心,以"人国"为目标的现代文化建设战略构想;三是鲁迅在"自己反对自己"悖论式现代性价值视点下,赋予侠文化的核心主题"复仇"以自啮自身的反省品格,让文化的"复仇"成为批判国民性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自先秦以降,中国历史上的"侠"一直作为重要的文化存在并发展至今,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侠文化"。中国侠文化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相关方面的研究也相继不绝。就2017年来看,中国侠文化研究主要涉及武侠小说研究、武侠影视研究、武侠网络媒体研究以及侠的历史文化研究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既突出了年度中国侠文化研究的重点,也呈现出年度侠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些年度研究在为中国侠文化研究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持的同时,也为后继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侠的兴起及其与小说的结缘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化特征特别是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义",才能对武侠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化存在作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道德形象,使侠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侠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侠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侠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相似文献   

9.
从创作的文化背景来考察,唐代游侠诗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游侠大量聚集于都城长安,这体现了长安都城文化对侠文化的包容;二是游侠与边塞战争的结合,这表现了侠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互补与回归;这些特点均体现了侠文化在唐代文化影响下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性理论角度重新审视鲁迅和传统侠文化的关系。首先对现代性概念做了界定,介绍了中国文化与现代性的关系。然后,从现代性概念的三个价值基点出发论述鲁迅与侠文化的关系:一是鲁迅如何对传统侠文化进行研究和批判;二是鲁迅如何呼唤与传统侠士有共通性的"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启蒙当下民众,提出"人的主体自由"的现代性方案——以"立人"为核心,以"人国"为目标的现代文化建设战略构想;三是鲁迅在"自己反对自己"悖论式现代性价值视点下,赋予侠文化的核心主题"复仇"以自啮自身的反省品格,让文化的"复仇"成为批判国民性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