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词中的庭院意象具有封闭、宁静、幽雅、黯淡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深深的庭院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使文人士大夫能够与社会俗务保持一定的距离,实现了他们诗意化的生存追求,同时,庭院意象也折射出宋代词人保守、内敛的文化心态.庭院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这与宋代柔弱、保守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避祸心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庭院能够作为审美对象,也与宋代园林艺术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受园林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家妓是宋代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法律上她们和雇主是平等的契约关系,但契约条款中又延续了不少唐代奴婢制度的内容,这就形成了她们介于妓妾之间的特殊身份,不仅要用歌舞娱乐雇主,还要用身体侍候雇主.宋代家妓行业普遍采用了契约化的管理方式,这种自由宽松的管理方式,既能满足士大夫富贵风流、高雅脱俗的嗜好,也为宋词的本色雅正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5.
本文从一个角度论述唐代士人的进取意识和公关意识。唐代由于国力的强盛和开明的国策,士人们与以前的墨守成规的文人相比,普遍具有报效国家的进取意识,士人们走出书斋,漫游交往名流贤达,借以扬名播誉,因此,在进士考和文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带有公关意识的干谒诗文。士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塑造了身身的形象,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相似文献
6.
7.
论宋词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兆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14-23
本文试图从词人群体的更迭、政治环境的变化、抒情范式的变革等方面来分期考察宋词的发展历程。两宋三百馀年的词坛,先后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历程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孔融与曹操,原先都是地道的士人,具有通共的士人意识,因个性及其学说的不同,政治军事的经营分判了成败,曹操上升为政治领袖,孔融还原为大名士。在互为需要的境况下,曹操需要孔融充当他的政治点缀,孔融需要借助曹操阵营作生存基点,两人形成了暂时的合作。曹操统一北方后,逐渐淡化了对孔融的需要,孔融则为保全自己名士领袖的地位,以名士风度对曹操进行了批判,最终彼此陷入了无可挽回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论宋代道学家的环境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道学家,是指当时创立了各种道学派别的代表性人物.这批学界精英,不仅关心社会现实,而且关心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观中的"和谐"思想主题.他们的环境意识的主体,就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一是在面对自然界时,要有尊崇、敬畏的心态;二是在依赖自然界时,要有顺其自然的平和愿望;三是在利用自然界时,要有保护环境的合理措施;四是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时,不要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要把人看作自然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价值.他们有关环境意识的理性思考,还注意到发挥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舆论和教育作用;注意到环境保护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1.
12.
西和乞巧古俗中的唱词作为女性话语的表征,是历代西和广大劳动妇女的心声,也是西和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较全面地表现着女性对生活价值认同的策略,是女性关注自身命运的言语符号,是女性话语权力独特的实现方式.可以说,乞巧古俗中流传下来的大量唱词是女性情感生活的载体,是寄寓女性精神愿望的重要手段,对研究这一特定地域独有的历史文化内蕴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圭璋先生先后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原编、重编本的基础上编成《宋词三百首笺》和《宋词三百首笺注》,促进了《宋词三百首》的广泛传播。《唐宋词简释》则是对《宋词三百首》选词的补充和完善,其间体例和选词的变化,呈现出唐圭璋先生词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两宋时期实行的右文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完善、书院教育的兴盛、士人关注内心生活的价值取向等,为士人们书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时代背景.书卷精神典雅脱俗的审美品质渗透进士大夫们的生活,作用于他们的文化素养.成为他们审美活动的总体氛围,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美的创造与欣赏.而作为时代审美主体的士大夫的艺术创造与欣赏的倾向,自会影响时代的审美思潮.于是,在士大夫书卷精神的影响下,宋代山水画呈现出诗化的倾向.在意境层面实现了与诗歌的相通. 相似文献
15.
16.
"谪仙"称谓缘自道教神仙观念,这一称谓因用于李白而具有了诗人意义.宋代文人广泛借用"谪仙"称谓,这与他们的道教信仰、诗才学识以及对李白的崇拜有关.狂傲、贬谪和诗才是宋代文人对"谪仙"概念基本内涵的确认."谪仙"因此也成为宋代诗学批评的术语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宋代土地买卖异常频繁且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直接买卖之外,由借贷抵押所引起的土地所有权转移亦可看作是一种间接的土地买卖。在这些多样化的买卖中,佃权转移时常发生,从而出现了"永佃权"及"二地主",表明了经济关系在土地流转中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化。与频繁且多样化的宋代土地买卖相适应,国家也出现了从土地配置到"司券"之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任欢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6-10
宋代的盐业生产技术发达,产盐地域广泛,盐业经济呈系统化、规模化发展,虽然宋代流传下来有关盐业生产的文献记载较为丰富,但前人对传统史料的挖掘已经较为深入,开发新史料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宋代诗歌作品数量庞杂且流传较多,其中部分诗歌不仅有诗人对于国计民生的忧虑,还有对下层社会群众的关注。试从宋代诗歌记载较多的宋代盐业生产技术、盐业生产体制以及盐民生活三方面入手,运用"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历史研究新途径,力图展示宋代盐业生产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生态美学原理,从磁州窑诗词生态叙事、生态意境、生态精髓等方面阐释磁州窑诗词绿色写作中蕴涵的生态智慧,以期开拓磁州窑诗词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昌盛时期,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哲学修养和文化素质。在"林泉之志"与"民胞物与"思想的感召下,文人们走进自然,与山水交友,山水吟咏变得更为普遍化和日常化。这与前代文人倾心自然的精神文化传统有关,更与宋代哲学繁荣的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看,宋代文人向往自然的"林泉之志"、与物为友的"物与"情怀以及渴望身心自由的"野性"之咏,皆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态意识,而在此思想基础上大量涌现的山水诗作亦呈现出生机之美、纯净之美、和谐之美等种种生态美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