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对主义和一元论的客观主义直接对立,它有着在二元论和多元论两种哲学基础上的差异性理解。相对主义认识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其进步性甚是明显;但这仅是相对主义这一历史中的哲学观与批评观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其局限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相对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文学批评或其他思想文化中的相对性认识,而是把这种合理性的相对认识无限夸大的哲学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民族性,加大了翻译的难,尤其是语言的神韵、气质、风度更无法对译。文章从语言、词汇、句法的民族性等方面探讨了翻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局限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导致语言局限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符号的变化发展相对滞后于文化的变迁;二是语言符号的固有特性与感性世界的矛盾;三是隐性知识的难以言传性。非语言交际的运用和语言自身潜力的开发是弥补和超越语言局限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语言不是事后加到事物身上的符号,而是如同耕出犁沟、开垦土地那样,让说者和他们说出来的东西,让被说者和不可被言说者都从剖面、从敞开之境涌流而出。在庄子那里,无论注入多少都不会溢满,无论倾出多少都不会枯竭的天府,讲的不是作为实体源泉的无限性,而是说只有当圣人不用聪明智慧去感知和认识什么时,才能够与万物融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才能够以无心之言在辩论和称说。  相似文献   

5.
刁生虎 《中州学刊》2002,(1):150-153
庄子深切地理解道不可言和语言主体以其之成心言道的错误态度所形成的语言困境,并指出了以有道心的卮言、重言、寓言的言说方式与得意忘言的体道方法来走出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繁丰的语言外衣 ,隐喻的修辞手法 ,通俗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了庄子散文和莎士比亚戏剧在语言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郑鹤杨 《理论界》2022,(12):43-50
《齐物论》凸显了“孟浪之言”与“妙道之行”间的紧张关系:整全之“道”拒绝以言呈现自身,不当之“言”不能完成达道的终极指归。《庄子》关注语言限度的同时寻求一种好或正当的言说方式破局,即区分“言”“所言”和“言者”三个向度,以语言为中介使“所言”与“言者”相互理解和建构。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出发,使“道—言”与“对话—真理”互发,使一种《庄子》意义上的语言活动或语言游戏得以可能,解道言之悖并完成一次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庄子》的文本语言进行了阐释,论述了《庄子》文本的语言具有微言大义的特点。分析了庄子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及其文本的语言形式,并对《庄子》文本进行了语言学审视,也概括了《庄子》文本的哲学本体观。最后,阐释了庄子的"得意忘言"与西方的"顺从语言"这两种中西文化在语言层面上的不同解救方法。目的在于证明,西方的现成理论对于东方的独特文化是无能为力的、是苍白的,因为东西方文化的本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10.
庄子的玄珠与海德格尔的宝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认为,在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中,人把世界和万千事物都视为与人相对而立的对象性事物,表达的语言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因而人们对语言的原本意韵充耳不闻,以至语言完全与人的生存脱离关联。海氏认为,人在语言最本真之处言谈着把自己敞开到事物之中,在指向着物、解蔽着物的时候,也实现着人之为人。庄子对不龟手、大瓠和玄珠的解释,是让人植根于与外物的原初关联中,是返回到语言的原初发生之所,即生存的世界中。人生来就被生存的世界裹挟着,挑动着。海氏和庄子的语言都不是表达,不是概念,而是当有着情感、意向的人将自己的血肉之躯融契于万物时,心与物往返交流、声发响应的指令施加到人身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对语言的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语言不再是进行哲学研究的一种训练和准备,而是被当作一种描述手段进行哲学反思,语言上升到了本体的位置:语言不仅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更主要的是我们用来完成行动的方式,是存在的一部分。语言研究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它涉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行动、语言与世界等重大哲学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对语言有了真正的认知。从哲学层面来思考语言必将会使语言分析更为深入,见解更为升华,运思更为锐利。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类语言局限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古代文人先哲对语言生发的"道不可言"、"言不尽意"、"意不称物"的思想体认,到西方哲学家对语言困境阐发的理性思考,都说明了人类语言具有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从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功能角度看,语言的线条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共时地再现立体的、多维的世界;语言的概括性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充分地表达尽事物所包含的所有意蕴;语言功能的有限性决定了不可能独自地发挥交际与思维作用。清楚地了解和认识语言的局限,对于我们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语言、运用语言、超越语言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拟认识的哲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江汉论坛》2006,(9):58-61
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认识技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的理解和解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哲学上被称为认识论的技术转向。这种转向的基本特征在于:强化了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技术建构作用,主客体之间出现了虚拟技术的不可分性;主体的认识途径——实践也可以表现为感觉上的沉浸。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义元语言论的认知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植  朱红强 《学术研究》2004,3(8):143-147
自然语义元语言论认为概念依赖于语言 ,意义是可以直接用语义启动来释义和分析的建构性现象 ,体现人类的共同认知特征 ,句法体现和编码某种语言的意义和思维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种语言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语文的文化熏陶对学生影响很大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使学生欣赏到真、善、美 ,并能使其语文能力与人格健全平衡发展 ,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马云龙 《理论界》2014,(9):120-123
庄子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他首开浪漫主义创作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试图从庄子寓言的想象、意境、构思、情感以及形象塑造和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对庄子寓言的浪漫主义特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深入浅出、理性地探究庄子的寓言。  相似文献   

17.
日常语言的隐喻化特征与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化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特征 ,许多表面看来没有任何隐喻特征的表达方式 ,在概念层上是与概念隐喻紧密相关的。人用隐喻化的方式来组织日常经验 ,使之更加合理、有序。隐喻的语言并不是对会话原则违背 ,其理解也并不象语用学家所假设的那样 ,需要先理解字面意义 ,然后才能推理出其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们如何理解他们听到的语言,又是如何说出别人能理解的语言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在此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究语言加工过程中的词汇认知、句子歧义和句子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9.
茅生荣 《江汉论坛》2002,2(3):41-44
在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四类学科构成的学科群,还缺少一个从认识论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的学科,而社会主义认识史堪当此任。社会主义认识史学科,要以世界社会主义认识过程为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把研究一个时代、国家中社会主义认识发展的规律与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一般发展规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把人生实践行为化成艺术 ,显现心灵的自由、思想之解放 ,这就是老庄道家诗学之“道”的重要特征。老庄哲学的诗性特征 ,充分地体现在这个“取道”(得道 )的实践过程中。老庄哲学除了对知性认识论与现象论有确切的感触之外 ,对实践理性的形上求解和本体论亦有深情的感悟。老庄哲学是探寻本体的诗性智慧 ,是一种非常明睿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