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中的量词十分丰富,其使用方式极具光彩。它的类别基本上可分为:物量词(包括专用的单位词、专用的名量词、借用的名量词)和动量词(包括专用的动量词、借用自名词的动量词、借用自动词的动量词)两大类,与现代汉语相当。但是也有许多量词的用法非常独特,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和共同点,是汉语不断地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2.
胡世文  徐朝红 《云梦学刊》2007,28(2):144-148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量词“介”可能来源于名词“介”。  相似文献   

3.
"轮"是唐五代时期新兴的一个量词单位。它产生之后,辗转流传一直使用至今,然而在从古到今的传承过渡中,它的称量功能和称量范围却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其形成伊始的表意功能及其古今用法的异同可以看出,量词"轮"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汉民族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心理,同时也与汉语量词体系的日益成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里,“个”字最早而又最基本的用途是作量词:《左传·昭三年》“又弱(死)一个焉”;荀子《议兵》“负服矢五十个”;《说文解字》“个,竹枚也”;《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等等,即为例证。到了唐宋,“个”字的用法复杂多了,除保存作量词的基本用途外,还出现了作指示代词和助词的用法。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唐宋诗词文章中得到大量印证。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这种说法近似小说家言。姜维是否真的被解剖,他的胆的体积到底多大,原是不必深究的。关于“胆如斗大”,《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胡三省注说:“如斗,非身所容,恐当作升”。三国时的升到底多大,不很清楚。新莽嘉量的升是199·6875毫升(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543页),根据历代度量衡的数量标准不断加大的一般规模,三国时的升当不会小于新莽嘉量的升。如果姜维的胆真有如许之大,那他必定是患了胆肿大的严症。然而,姜维却总是跃马扬威纵横驰骋的,并没有捂着肚子唤痛的记载。胡三省拘泥于胆的实际大小,没有认识到语言的形容和夸张,固属短见;而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竟然根据胡注的疑问之词,将“胆如斗大”改为“胆如升大”(见《三国志》1975年4月第六次印刷本,第1068页),则不免焚琴煮鹤之嫌了。  相似文献   

6.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12,33(2):136-139
"窠"本义为"鸟巢",引申指人及其他动物的栖身之所或植物和颗粒状物体。作为量词最初称量的是植物,隋唐以绛称量的对象非常宽泛,包括动物、草本木本植物、印章、文字图案等。"窠"称量的草本植物主要指一蔸由多株组成的丛生类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指低矮的没有明显主干的小灌木。后来称量鸟兽昆虫及人的"窠"被"窝"替换,称量植物的"窠"被"棵"替换,称量印章的"窠"被"颗"替换。"窠"的量词用法没有进入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7.
杜新艳 《殷都学刊》2000,(4):98-100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可”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韩非子》一文为了解“可”的意义和用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证据。我们对《韩非子》中的“可”作了系统的解释与判定,并涉及相关的凝固性结构。  相似文献   

8.
《齐民要术》中的量词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民要术》中的量词可归纳为草木瓜果类,车具、牲畜类,面积、容量、长度、重量类,动作行为类。其特点表现为:数量多,频率高,密度大;新生量词或新生义多;大部分量词分工明确,具有指称对象的专一性;量器与衡器量词通用。  相似文献   

9.
“对”和“对于”的音节语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介词的“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能互换,“对”比“对于”的用法要广。而实际上,在不同的场合,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它们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从音节方面来考证它们用法的差异。“对”是单音节词,“对于”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发音较长,语气较为缓和,使后面的语言有较大的发音空间,拖带力相对要大些,所以“对于”后主要接词组,较少接名词和代词(或指量词)。单音节词语气较为短促,拖带力相对小些,“对”后接名词、代词较多,也可接词组。一个词,音节的长短影响到拖带语言成分的“量”,还影响到它在句中移动句法位置的活动能力。下…  相似文献   

10.
“来”作为现代汉语的概数助词,主要分布于4种格式:数词 来 量词;数词1 来 数词2 量词;数词 量词 来 形容词;数词 来 二 数词 量词。本文对助词“来”在每种格式中的用法进行了描写,还说明了“来”的一些非常见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小词“或”的典型用法,一为存在量词,一为析取连接词。作为存在量词,“或”为逆辖的主体量词。借助主词存在和论域问题的分析,可以阐明渡鸦悖论实为伪装的眢论,因为它错将两个不同的命题等同起来。作为析取连接词,“或”兼有相容析取和不相容析取的用法。基于“或”的析取用法,我们可以将戴维森关于意志软弱的三要素修正为知“或”、去“惑”、起“行”三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孙雍长 《学术研究》2005,(4):146-147
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句,“瑟瑟”如同“萧瑟”,形容风声,在诗篇中系描写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的状声之词。其用法与意义本极显白,但是,自古至今,却不断有人做翻案文章,相互驳难。最先发难的是明代杨慎,他认为,诗句中的“枫叶”是红的,“荻花”是白的,“瑟瑟”也应当是状颜色之词,是指“秋色碧”。(见《丹铅摘录》卷十、《升庵集》卷五十七“瑟瑟”条)。明代陈耀文针对杨慎的翻案文章进行了反驳,坚持认为“瑟瑟”是状萧瑟之风声而非形容颜色之词(见《正杨》卷四)。其后又有何良俊替杨慎辩护,反驳陈耀文(见《四友斋丛说…  相似文献   

13.
“爱”在先秦典籍中,只见于《诗经》、《楚辞·天问》及《尚书》,其他经传及子书均不用。本文考察《诗经》和《天问》中出现“爱”字的诗句,归纳其用法规律,并据此提出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训释。“爱”在《诗经》中的第一个用法是疑问副词。《鄘风·桑中》:“爱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四句诗一问一答,“爱”之为疑问副词甚明。郑《笺》以“于何”释“爱”,至为确诂。《邶风·凯风》:“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旧解释“爱”为“曰”为“聿”(如  相似文献   

14.
南宁普通话的谓词,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多从粤方言中来,一般用粤方言的词加上相应的普通话的音形成“南普”的谓词变体——中介谓词.有的中介谓词可与普通话的词相对应,有的在普通话中无对应的词.此外,“南普”的指人名词、量词、叹词和语气词等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试论喻体化量词的意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体化量词”是指原先在比喻修辞格中的喻体(一般是名词)被“借用”为量词,这类借用后经定型并且仍具原有的比喻性意义。例如人们常把太阳或圆月比作轮子。在这样的比喻中,“轮子”一词是喻体,在语言实践中,这一喻体有时可被借用为量词,如: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唐 盂郊《读张碧集》) “卧一榻清风,看一轮明月。” (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 “只见四面狂风,扫退浮云,现出朗朗一轮红日。” (明 施乃庵《水浒传》第八回)久而久之,“轮”就定型为用称圆月或红日的量词了。说“一轮月”犹说“一个像轮子似的圆月”。相比之下,显而易见前者用喻体化量词,既有比喻的修辞作用,使描绘的物象具体、鲜明;又更简洁、典雅而富有意境。  相似文献   

16.
粤语的“条[t’iu11]”除了做物量词以外,还能做指人量词。《广州方言研究》(李新魁等1995)和《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麦耘、谭步云1997)都认为“条”为指人量词表示贬义,后者认为所谓的贬义还包括对对方轻蔑的称呼,如:“呢条衰神(这个坏人)”;“亻巨口地三条嘢(他们三个家伙)”。然而,近来我们发现,“条”为指人量词不一定都表示贬义。“条”后面的名词可以是一些指人的俗语,如“仔[ts埁i35](男朋友的俗称)”、“女[nθy35](女朋友的俗称)”和“友[j埁u35](“人”的俗称)”等。例如:“你条女唔口黎口既?(你女朋友怎么不来?)”;“亻巨系我条…  相似文献   

17.
周国林同志《曹魏“亩收租四升”辨误》一文,认为曹魏建安九年租调令中“亩收租四升”应为“亩收租四斗”之误。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提出两个问题,以就教于周同志及大方。第一个问题,曹魏田税与汉代田税是何关系? 我以为,曹魏“亩收租四升”与汉代“三十税一”制是因袭关系。汉“三十税一”制产生于西汉景帝时期,当时的税额,按西汉前期“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计,每亩收3升强(《汉书·食货志》)。过去史家多看作是个变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壮语中向来被忽略了的特别而重要的量词:表示“十里”的phou5(铺)和表示“百里”的a:m6(站),同时论述相关的汉语平话方言、粤方言南宁话的特殊量词“铺”和“塘”,考证这些量词与中国古代邮递制度有关。文章结尾指出认识上述特殊量词在语言调查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释“幽默”     
《辞海》、《辞源》等辞书把“幽默”解释为“深静”、“寂静无声”。此种解释,乃系承袭《史记注》而来。《史记·屈原列传》:“《怀沙赋》曰:‘眴兮窈窕,孔静幽墨。’”王逸注:“孔,甚也;墨,无声也。”《史记》作者及后代词书编纂者显系将“幽默”一词看作同义连属词。“幽”取“幽静”义;“默”取“默然无声”义;“幽默”合解为“寂静无  相似文献   

20.
市井得名考     
“市井”一词现在仍多有用及,诸如“市井小人”、“市井气”、“市井无赖”等,不一而足。按其最初的用法,市井当指卖买货物的场所。如《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①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②之句,《史记》也有“政乃市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