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6):96-101
相对于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批评明显滞后。其"当下困境"主要表现为:受传统观念和西方话语裹挟,致使网络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间不能很好地接榫;研究对象选取褊狭单一;论述内容空洞宽泛;对我国网络文学市场化和产业化现实的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实现网络文学研究理论突围的关键在于:在思想观念上,要厘清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认清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泛娱乐化是我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现实;在研究重心上,要实现从个别热点作家作品向整个网络文学现实的转移;在理论资源上,要减少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过度依赖,积极借鉴"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等理论资源,通过二者的"结合",实现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批评创新。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学作者以网络文学语言为媒介,来塑造网络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进行网络传播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而且越发呈现出缺乏自觉的无序、不正常状态。网络文学欲实现自觉还需要多种因素的积淀和准备:首先,有待于计算机的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以及大众文学修养的提高;其次,要注意保持与传统纸质文学的适当关系;第三,理论界亟需开展对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与争鸣。  相似文献   

3.
杨向荣 《云梦学刊》2012,33(4):159-160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以下简称《转型》),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最新建树,也是作者十多年来在网络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结晶. 一、深厚的忧患意识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心中,忧患意识是一以贯之的传统.欧阳友权可谓是一位颇具忧患意识的学者:他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网络文学刚刚兴起之时就投身其中,并实现了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的有效结合;当众多理论家对网络文学投以鄙夷和不屑的目光的时候,他能长期坚守;在网络文学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状面前,他又能一边坚持不懈地为网络文学正名,一边报之以深切的理论关怀.在欧阳友权对网络文学的关注与坚守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对当下文学研究现实关怀的忧患意识,也是一种对当下文学精神现实维度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周志雄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19-125,160,161
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这是一个必然要进入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网络文学如何入史是需要理论探讨的。保持一份鲜活的网络阅读感受,面对面地与网络作家对话,对其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的文学批评,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眼光对作品进行评价,是网络文学入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9):104-116
来自二次元的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文学领域最具活力的生长点。随着80后、90后乃至00后作者们的成长与成熟,二次元文化正逐渐由边缘的"小众文化"向中心的"大众文化"渗透,而来自二次元文化的网络小说也必将随之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但是目前的文学批评界对二次元文化仍然缺乏基本的了解。传统的精英文学批评话语体系无法适用于网络文学中来自二次元文化的话语体系,是目前困扰网络文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研究二次元文化及其与网络文学的关系是当代文学批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杨梅 《东岳论丛》2005,26(3):123-127
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接着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开始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文学批评也逐步开展起来。但网络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内容、形式极为丰富,网络文学批评大都以经验式评论为主,情绪色彩较重,很少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学理分析与把握。本文将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归纳网络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9):98-103
"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将上升为新一轮国家传播战略大势,中国网络文艺特别是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或将成为国家对外传播战略新亮点。通过分析从2016-2017年度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热"的原因,并追溯其近二十年海外传播的热点与现象、事实与成就、形势与趋势,判断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全球圈粉,亦可成为中国全球文化战略的主角。中国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目前严重滞后、匮乏和缺席,对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迫在眉睫。以此为基础方能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实施国家对外传播战略,打造国家文化自信,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高峰时代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安文军 《兰州学刊》2008,(11):181-184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较多的两大学术焦点,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并从去中心与自由、平面化与游戏、复制性与互文、消费性与狂欢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9.
丁筑兰 《学术论坛》2012,35(5):89-92
现代科技对审美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以网络文学为例,网络的强交互性和弱可控性使去中心化与双向交流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从实际效果看,主要表现在: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拓了文学写作的空间;网络链接实现了文学内容的非线性组织;多媒体技术赋予作品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的能力;网络文学的双向交互建立了灵活开放的读/写者关系,引发文化意义的内爆。然而网络文学也出现了本体缺失和主体混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晓英 《江汉论坛》2012,(2):111-114
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创作质量或生产水平,已经成为网络文学批评界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湖北网络文学的发展为例,剖析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文学批评的介入、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的产业化,以及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对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网络文学提出积极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网络文学创作也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学的传播工具,网络的性质经过三个途径内在地嵌入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文学的表述形式,文学生产模式,文学的传播模式和读者的接受。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具有巨大意义,十五年来它并未在形式实验方面走多远。尽管批评家对网络文学的浅白、通俗颇有微词,它却获得了大众、利润的支持。盛行的网络文学凸显了大众的娱乐渴求,同时往往流露出粗糙简单的倾向。论文具体分析了多种谱系的"大众"理论对于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意义。作者同时指出,对于文学研究说来,网络文学仍是一个陌生的庞然大物,其"内部研究"远未展开。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行进中的四大动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在快速裂变与发展中日渐形成的四大基本动势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即多种文本形态和传播形式并行互补、多元共生;在技术性与艺术性的两极之间寻求平衡;文化资本的商业运作介入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趋于自觉和理性.  相似文献   

13.
依托互联网的网络文学,具有综合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众多类型的信息的多媒体特性,多媒体文学将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主流形态。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多媒体特性给创作活动带来无限生机,同时也存在隐患,而这正是网络文学发展中的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堕落”论的文艺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曾经以其技术手段的先进和平民化文化生态性质得到学界的赞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极大扩张,但它并没有为文学带来预期的突破创新.技术与文学的关联是复杂的,网络文学的新技术背景并没有发展为它本身文学形态的革新.同时,大众化与文化民主的联盟也是可疑的,网络文学的大众化既不是文化民主的产物,也不是文化民主的先声.学界之前对网络文学的轻许,暴露的是学界内在的弊病,所谓的网络文学“堕落”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5.
范小伟 《中州学刊》2006,(3):246-248
超文本文学作品的创作是集文学创作与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创造过程,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未来。超文本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不仅体现在超文本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体式具有质的区别,而且也表现在寄生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超文本网络文学的创作势必改变传统文学的文本、形象等构成模式,也将导致其阅读方式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的界定与起源是关联在一起的议题,所以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讨论需要回到如何定义网络文学问题上方可进行。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文学,网络空间是其生产和传播中最为核心的条件。“网络文学”这一提法属于中国话语与中国表述,此处的“中国”应理解为以汉语为依托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值得探索是基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繁盛的文化事实,起源坐标应指向对其具备形塑作用的网络空间,建构起源的目的则是为了网络文学场内的主体获取身份认同、指导具体的创作实践、实现文学前景的更好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20世纪末期海外华人实现技术突破、搭建汉语网络空间、成立创作基地并进行文学实践,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成功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原初空间,而后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空间多点涌现,形成今日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李炜 《云梦学刊》2009,30(1):160-160
在网络文学风起云涌之时,人们对网络文学也生出诸多疑惑,譬如,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与传统文学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点?它有何长处又有何局限?它从何处来又将去何方?……这些疑问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去解答。然而,基于数字媒介变革而诞生的网络文学就像是一棵在旷野上自由生长的小草,风生水起而不受羁勒,草长莺飞却无从规范,  相似文献   

18.
新媒介 新机遇 新挑战——网络文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媒介的角度对文化、文学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构成了国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如何理解媒介文化、网络技术与文学特性、网络文学的界定、网络写作、网络文本等方面对网络文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随之出现,并呈现高度自由、互动、迅捷的特点,这对书面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网络写手的水平、立场、心态的复杂性,写出的作品良莠不齐,在价值观方面出现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可从网络文学的内涵及特征、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及网络文学的走向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通过对网络文学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正确把握网络文学价值观方向,对当代文学发展,对和谐文化建设,对培育读者健康良性的价值立场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5):96-101
网络文学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中国网络文学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网络文学的产业化进程刺激了文学活动的开展。以《失恋33天》和《等风来》两部网络文学改编剧为例,媒介融合为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但网络文学改编剧的良性发展更需要创作者平衡商业性与文学性之间的矛盾,加大对剧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