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次协调逻辑的视角看,作为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合理性、进步、真理三者统一于协调。合理性在于协调性,协调是进步的理想状态,一个理论被称为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协调力。因此,合理性标准、理论进步标准、真理标准三者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标准,即协调力标准。这就是次协调型科学哲学的精髓或本质。次协调型科学哲学的兴起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应当关注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和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其发展方向是密切联系科学思想史研究分科化的科学哲学;其发展道路是致力于促使各学科和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开创有特色的中国科学哲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次协调思维的逻辑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协调思维是一种能容纳矛盾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矛盾进行灵活处理 ,使其削弱、软化的一种思维模式。次协调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科学领域内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 ,而且在理论上亦产生了对经典传统逻辑的反传统性。这些特性导致了人们对思维科学乃至逻辑科学的全新理解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次协调思维产生的逻辑机制及其意义和应用潜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异常型的非经典逻辑.通过对其进行统揽分析和精细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是从真矛盾观的哲学观念出发,通过修改否定词的含义从而区分出来了两类否定--经典否定和弗协调否定;进而又通过对两类否定的界定,弱化了"一般意义"上的矛盾律,限制了"一般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从而最终达到了容纳"真矛盾"的逻辑目标.但实际上,弗协调逻辑并没有对经典否定意义上的矛盾律产生弱化影响,并且也没有限制经典否定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更没有容纳经典否定意义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4.
吴新民 《学术论坛》2007,30(8):22-24
文章在介绍次协调逻辑的由来、发展和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用次协调逻辑原理分析合作博弈的非零和性特征,进而论证多主体互动与均衡互利的关系,以及合作博弈的方法、途径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逻辑哲学的新近发展对一种逻辑或多种逻辑、一般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新研究,将逻辑学作为一种动态的和开放的体系来看待.逻辑哲学发展的新动态对中国逻辑研究拓展逻辑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特别是拓展研究范围,将中国数学中的逻辑思想纳入到中国逻辑中来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1.玻尔的黎曼面模型是互补性的语义模型,恰当地表征了辨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恰当地刻画了互补性的逻辑结构."互补性"的要点是"相反相成"或"互补又互斥",说的是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而形成统一体,因此它与辩证法的核心思想相一致.2.与马佩先生主要从语义角度着手不同,次协调逻辑学者主要从句法角度对矛盾进行划分,考虑形式系统允许或不允许哪一种矛盾.3.所谓辩证逻辑的形式化,就是像多种非经典逻辑那样采用形式化手段,对辩证法的现实原型进行恰当刻画和再现.我们认为,关键在于要保证兼有次协调逻辑/相干逻辑/模糊逻辑的禀性:(1)有次协调性(能刻画有意义的矛盾,而不会使得每一个公式都变成定理);(2)有相干性(避免不相干的推理);(3)能恰当刻画模糊性(即恩格斯所说的恰当地承认"亦此亦彼");(4)有表征辩证法特有原理的公理组.  相似文献   

7.
关于逻辑哲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哲学是在现代逻辑的基础上 ,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与推理相关的问题。由于现代逻辑方法的普遍应用 ,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等学科有相似之处 ,对二者的区别可通过是否与推理相关来确定 ,同时由于许多逻辑问题本身也是重要的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可通过非技术的方式进行。逻辑哲学的特征和性质反映出逻辑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对逻辑哲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表明了逻辑对于哲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半叶是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的金色年代。它始于哲学家罗素证明基本的数学理论是不一致的,这导致数学基础的危机和关于数学性质的激烈争辩。卷入这场争论的涉及蓝姆塞、维特根斯坦、弗雷格、胡塞尔、皮尔斯、罗素和怀特海等一流哲学家,以及外尔、彭加勒、哥德尔、希尔伯特、布劳维尔、策梅洛和塔斯基等杰出数学家。然而,这一史诗般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多久,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很快结束了。经历了多产的30-40年代之后,逻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似乎对先前的哲学争论失去了兴趣,至少他们不再热衷于20世界前半叶“大主义”的那种数学、逻辑的哲学争论。然而,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仍在发展,新的问题很快又进入了当代哲学争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逻辑和哲学的关系一直是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逻辑是形式的,它作为一种思考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形式理论,只是间接地应用于世界。虽然逻辑在它的纯粹形式中并不传递哲学真理,但它能够以确定的方式对澄清和解决哲学问题有所帮助。问题不在于逻辑的形式化方法能否应用于哲学,而在于逻辑如何应用于哲学?  相似文献   

10.
解析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逻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但它只是要容纳那些不会导致系统不足道的"真矛盾".论文在详细阐述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核心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对逻辑真理观进行了逻辑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明确提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真理都是具有严格相对性的,而弗协调逻辑的真正哲学价值不在于它自身特异的逻辑性质,而在于它自觉贯彻了逻辑真理的这种严格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逻辑哲学被我国广大逻辑与哲学工作者认同并由此而开始的成规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纵观从80年代初至今的研究历程,可以把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分成起始研究阶段与深入研究阶段。在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但又互补的逻辑哲学观。  相似文献   

12.
洛采是19世纪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过渡性人物.他创造了"有效性"概念,从而成功地消除了从柏拉图以来困扰哲学界的观念的"实在性"问题;利用这个概念,他成功地区分了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把判断而不是概念作为逻辑的核心.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心理主义,打破了近代哲学区分主观和客观、唯心和唯物的简单化哲学方法.这些思想成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共同源头.  相似文献   

13.
哲学作为公共话语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话语类型,一类是人们普遍推重的逻辑推理,另一类则是受到相当忽视的修辞。实际上,前者在哲学话语中所占份额并不大,也不都具有关键性意义。后者虽然大量存在,而且经常起到构成特殊世界景观和哲学类型的作用,但所得到的研究却不够充分,这有碍于哲学对自身形成透彻的自我理解。本文通过对近代哲学开创者笛卡尔的著作的个案分析,以小见大,试图彰显哲学话语的修辞维度。在哲学上,正如反对逻辑也要使用逻辑一样,反对修辞也只能是代以造成不同世界景观的另一种修辞。明了哲学话语的这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哲学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4.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建构,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题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吴治苹 《东岳论丛》2023,(9):131-137
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等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考察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从发生学的角度去探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一方面,马克思由《莱茵报》时期遇到的现实问题而引发的对法和国家的关注,开启了对政治哲学相关论题的研究。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成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主题,这是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政治解放”论题的超越。另一方面,围绕劳动展开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叙事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致思路径,赋予其政治哲学以现实性和超越性。由此而彰显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民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和充分的贯彻。  相似文献   

16.
哲学逻辑是伴随着现代逻辑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作为不同于经典逻辑的非经典逻辑、不同于理论逻辑的应用逻辑,哲学逻辑是一个内涵并非十分确定、外延具有开放性、包容量很大的概念,我们在使用或分析它时必须依具体的语境而定,不能笼统视之。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新的需要,经典逻辑应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系统,提出新型的语义解释.弗协调逻辑可以对经典逻辑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但这种修正是局部的,并非根本性的.经典逻辑与弗协调逻辑是"前身"与"延伸"的关系,弗协调逻辑包含了经典逻辑,可以取代经典逻辑.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亚相容逻辑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方向及其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我国亚相容逻辑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周青龙 《理论界》2023,(2):21-28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其中国化研究也应予以相应的重视。凝练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必须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应当从历史、文化、实践和发展这四重逻辑依次展开。历史逻辑是为了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得以实现中国化的原因;文化逻辑是为了揭示马克思主义概念能够深入人心的中国元素;实践逻辑是为了确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是中国道路建设的动力;发展逻辑是为了明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逻辑与哲学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出现标志着逻辑与哲学一样有着各自明确的研究对象 ,至此 ,逻辑学与哲学实现了初步分离 ,这在逻辑与哲学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转折点。尽管他的逻辑还是和哲学密切联系着 ,其中有些内容哲学味儿还非常浓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