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知识、信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社会又开始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原有的现代社会理论的解释力表现出种种不足与不当,能够弥补已有理论不足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应运而生.由于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反形而上学、反二元对立、反"人道主义"、去中心化等特点,其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没有专门的论述,但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后现代社会理论均主张稳态、生态发展的观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有助于我们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失误,少走错路和弯路.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自产生后尤其是晚近时期对诸多学科的发展、社会生活 (常人世界 )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本身亦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射 )。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日益受到后现代的社会思想的启发 ,触动了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社会工作过程的更新和发展。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已在社会工作事务中自觉运用后现代理念从事助人活动。应从后现代主义及其社会理论出发 ,探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社会工作 ,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案主理解和社会工作过程的批判 ,并相应地提出后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3.
阎建锋 《理论界》2014,(8):94-98
后现代哲学思想根植于后现代社会,通过分析后现代哲学思想,可以看到后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彻底商品化的社会;是一个从对统一和同一性追求转到对多样性和差异性追求的社会;是一个从重视精神目标转到重视过程的社会;是一个从重视理性和理论转到重视经验和形象的社会;是一个从重视真实空间转到重视模拟空间的社会;是一个性从隐走向显,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产生于后现代时期,与后现代理论、后现代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它深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是典型的后现代现象.后现代理论深刻的批判性以及对多元性的坚决倡扬,使其具有了相当的进步性.但是,后现代理论的相对主义倾向以及对多元的极端化定义,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现代主义的弊端.这种矛盾性,是后现代理论作为一种矛盾的、无序的后现代现象所不可避免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下,得以不断批判和超越自身,不断拓展和完善其关于政治与文化的多元化理念和实践.但与此同时,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也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矛盾性的制约.生成了新的反多元性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被其自身所坚决批判的现代主义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社会理论的起源及发展,阐述了后现代社会理论在建筑及规划领域产生的影响及代表人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反思,揭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实质是理性与价值之争、功利与意义之争、理性与非理性之争.现代与后现代社会都是否定对方而单向发展了,致使社会存在严重缺陷.所以要超越现代理性与后现代非理性的二元对立,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反思,揭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实质是理性与价值之争、功利与意义之争、理性与非理性之争。现代与后现代社会都是否定对方而单向发展了,致使社会存在严重缺陷。所以要超越现代理性与后现代非理性的二元对立,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哲学文化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后现代思潮开始在全球传播和扩展,并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当代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后现代意义和特征,最重要的是由当代中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或因吸收发达国家“后现代文化”观点所致。后现代思潮作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新的现实问题在观念领域的反映,一方面包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和否定,同时也包含着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关注,我们不能把其看作是洪水猛兽,应该正确面对,汲取和借鉴其积极因素,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9.
10.
赵丹 《南方论刊》2011,(2):107-108
课程建设是关乎教育与教学内容及其执行方式和方法的大问题。新时期,酒店管理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框架内,对如何构建酒店管理课程合理体系的建设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现代酒店管理课程的实际运用和操作。  相似文献   

11.
高师教育学课程存在教师角色定位不当、课程资源贫乏、教学形式传统、单一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片面等问题.文章试图用多元智力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针对以上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谈谈高师教育学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后现代政治的扩散,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中的激进影响,从深层次上展现出了它在资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思想张力.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思想张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立场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转向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后现代转向之后,西方哲学对人之生命意义的安顿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后现代转向有助于从人之生命本质的层面更为清楚地认识中国哲学之传统主题的重要意义,但它并不表明西方哲学将要向中国哲学"复归"。面向未来,注重人之生命意义安顿的中国哲学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作为人类基本的终极关怀价值系统之一,将为世人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二、其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智慧精神可以为推进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在终极关怀层面的对话与融合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宗艳  马妮 《齐鲁学刊》2007,(2):123-126
中西方学者从多角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诠释和思考,具体表现为对何谓后现代、后现代的理论特征以及后现代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试图把握它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关系,厘清它与马克思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契合与相似;并且在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接触与对话中,还出现了“东方后现代”的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应试教育框架下,人们对智力产生了片面理解:智力=学业智力=语言智力+数理智力。原本丰富多样的多元智力结构被简化为两个方面,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严重误导。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首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多方面智力领域发展,并积极发展优势智力领域;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表面化、模式化和空洞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我国的智力与智力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切入点。在这一理论的观照下,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智力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同等重视三类智力教学,重点发展各自的核心成分;尊重并鉴别学生的智力模式,实施个性化的智力教学;采取三元评估手段,促进三元智力教学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8.
从后现代社会理论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社会理论认为,由于知识分子拥有社会秩序的维持和完善极其需要的知识,因而能够将知识与权力融为一体,并超越阶级的限制,成为对社会核心价值强烈关怀,促进社会进步的“立法者”。但在多元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立法者”地位受到动摇,他们只能成为“阐释者”。在当代中国,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应该充分发挥“阐释者”的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关“后现代”、“全球化”的讨论是对“现代性”诞生以来人类知识与社会发展的总结 ,也是对 2 1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展望。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文化思潮 ,“后现代”与“全球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参照点都是“现代性” ,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现代社会 ,只是 ,后现代更多地是站在质疑与批判的立场来反思现代性的 ,而全球化则更多地是站在维护与提升的建设性立场来推动现代性发展的。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后现代思潮 ,都没有因此而改变社会理论的传统研究范式 ,从而实现社会理论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同为社会急剧变化的产物,它们理论的共同指向是对因社会急剧变动而产生的种种社会新现象的解读。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学把握社会规律的可能性、现代社会学关注点的“科学性”及理论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同时,后现代社会理论挑战了现代社会学的方法、理论、概念,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及对当代社会的诸多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